摘要
随着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物保护需求的增加,包括生物学技术在内的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法和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文物保护中。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学者就运用生物学理论来评估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来完善文物保护措施[1],如今文物保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学术界[2]。国内在文物保护生物学方面,尤其是古代壁画和木质棺椁的微生物病害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3]。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将微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方面的正式报道较少[4]。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03-107,共5页
Jianghan Archa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