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代“论”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研精一理"的论辩类文体,论体文萌芽于先秦时期,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并繁盛于唐宋时期。唐代"论"体分类范畴在借鉴《文选》《文心雕龙》的分类基础上有所创新,《旧唐书》将《文选》"史论"类扩充为"杂论"类,而《唐文粹》于"论体"类下又新立了"辨析"类,这显示出唐代文人自觉的"论"体辨体意识。作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场文体,唐代"论"体时文创作与文体嬗变的双重相生,将唐代的"论"体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催生出宋人"诗发议论""以议论入诗"的文体观,并对宋代"论学"传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 孟开元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作者简介 孟开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10078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

  • 1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
  • 3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注释.《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4页.
  •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 5郭绍虞.《文心雕龙创作论》.
  • 6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 7宋·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洪本健,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8高宏洲.“理想之文”的寻求——《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4):108-11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