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北作家群崛起因缘新探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Rise of Northeast Wri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有着深刻多维的因缘。中华民族抗日救亡事业的战斗催促、20世纪时代历史的呼唤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学习引领、党的外围组织"春潮社"的积极宣传推动、文坛巨匠鲁迅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热情关怀与全力帮助及当时俄苏革命文学的熏陶和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这个在抗日救亡斗争中以笔克敌、风生水起、朝气蓬勃的文学群体。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因势利导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ZW178)
作者简介 郑丽娜,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研究;宋依洋,女,辽宁沈阳人,沈阳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陈红旗.“日本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4-97. 被引量:2
  • 2张大庸.清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传播[J].党史纵横,2006(9):50-52. 被引量:16
  • 3王嘉良.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左翼话语——浙东左翼作家群论[J].文学评论,2006(6):160-167. 被引量:7
  • 4里栋,金伦.《金剑啸与‘星星剧团’》,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5辑,第177页.
  • 5钟嘉陵.《三十年代,来自哈尔滨的消息》,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6辑,第7页.
  • 6张福山编著.《哈尔滨文史资料》第20辑,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1997年版,第20页,第221页.
  • 7致雨,家琦.《<零露集>的译者-温佩筠在哈尔滨》,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6辑,第13页.
  • 8《远东报》,1911年9月10日.
  • 9舒群.《早年的影》,见《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3辑,第3页,第5页.
  • 10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页,第60页,第119页,第154-155页,第17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