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阴离子隙探讨祖国医学阴阳理论的科学性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祖国医学的阴阳理论是古代人们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的伟大结晶,是至今依然放射出夺目光辉的医学理论珍宝。本文从原子水平来探讨阴阳理论的科学性。(1)阴阳平衡:细胞外液中有阴阳离子各155mEq/L,这就是阴阳平衡,阴平阳秘。(2)阴阳互根:阴阳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是阴阳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认为人体内阴阳离子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不足,就可引起另一方相对过亢;一方过了头,另一方就会受到克制。①例如血k~+过高(阳有余)时,血清HCO~-相对减少(阴不足),AG就升高,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②我们统计100人次AG中代谢性酸中毒占47人次,代谢性硷中毒仅2人次。由此证实代谢性酸中毒(HCO~-不足)比代谢性硷中毒(HCO~-有余)多见的临床印象。因而,在AG方程式中:①就HCO~-来说,阴(HCO~-)常不足,阴有余者很少。②就Na~+来说,血清主要阳离子Na~+升高而使AG升高有代谢性酸中毒者16人次,低血Na~+表现为AG升高代谢性酸中毒者仅4人次。100人次中血Na~+绝对数高者(35人次)也比低血钠者(23人次)多。此外,CO、CP降低的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32人次中高AG酸中毒(17人次)比正常AG(13人次)及低AG酸中毒(2人次)多见,故血Na~+相对增高者也较多见。由此可见,就高AG代谢性酸中毒来说,是阳(Na~+)常有余。当然这里所说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与元·朱丹溪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有所不同。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脱水,口渴,舌质红等阴虚证候较为常见,这其中也可能有内在联系,但尚待今后进一步观察研究。总之,AG方程式中阴离子(HCO~-)常不足,阳离子(Na~+绝对或相对升高)常有余,AG升高导致高AG代谢性酸中毒(阴阳失调),甚至死亡(阴阳离决)。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关于阴平阳秘,阴阳互根,即阴和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从原子水平来看,也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4期4-6,共3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