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兰·巴尔特正式提出“图像修辞”概念,以探究图像符号系统的意指原理。巴尔特发现,图像与文学文本一样,也是一种“涵指系统”,“图像修辞”的产生正是由于图像的“涵指系统”发生作用。在巴尔特那里,“图像修辞”指图像能被感知且具有明确内涵所指的能指形式,以及图像意指过程中所使用的修辞格。然而,西方模仿论将“图像”等同于“再现”的观点极大地混乱了“图像修辞”的含义和使用,“图像修辞”被替换为“图像化的修辞”或“图像再现的修辞”。在这种背景下,巴尔特有意避开“图像再现”对“图像修辞”的影响,借助语言符号理论以构建图像修辞学的理论话语。“图像修辞”概念之所以在现代美学语境中生成,是因为其中所暗含的语言与形象的辩证关系发生了变化。
出处
《外国美学》
2023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