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向新媒体时代的一种生成性“作品”理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艺术作品是艺术理论研究的首要对象,它往往被理解为艺术创作过程的最终产品,具有确定的和完整的实体形式。20世纪中期以来,依托新媒体的交互艺术的出现对以往关注独立性和有限性的作品观念提出了挑战。首先,这类艺术作品不再以实体形态呈现,而更强调一种非物质的在场;其次,它们通过数字技术打造虚拟现实,模糊了作品自身的边界;最后,它们依托于参与者的交互行为,只存在于行动展开的此时此地。基于此,这类新媒体艺术作品更需要被定义为一种经过艺术配置的行动命题,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同时,作品的非实体的开放特质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它是否还具备见证人类社会记忆的价值功能。
作者 胡敏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国美学》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对话主义文学理论的话语建构研究”(22AZW0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研究”(2023SKZD1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