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历代儒生的阐释,“隐”被认为是《春秋》表意的主要方式;刘勰踵武前贤,并试图将《春秋》之“隐”与文学话语相关联。研究界对这一现象的发挥或沉默探索出不同的学术认知,也延展出更为丰富的学术问题。溯游论之,可以发现《春秋》“五例”建构了一个条理分明、逻辑紧密的体系,“隐”则贯穿其间。《春秋》之“隐”虽然在《文心雕龙》总论中被当做文学创作的元方法,但其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也无法与其他形态的“隐”论相融合。它的“消失”与《文心雕龙》中经学话语的建构及经学话语向文学话语的转换密切相关。
出处
《文化与诗学》
2021年第1期65-77,共13页
Culture and Poetics
作者简介
侯金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