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庆和桂林两个抗战文化城的形成界定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这一时段。随着沿江沿海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政府机关,诸多学校、文化团体以及大量文化界人士转移至西南大后方,并在重庆和桂林等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救亡运动。书法在普通的实用性基础上成为抗战救亡宣传的工具和战斗武器。大批文化界人士的流动促进了文艺的交流,同样也促进了书法及其教育的发展。
                
                
    
    
    
    
                出处
                
                    《文化与传播》
                        
                        
                    
                        2023年第6期15-21,共7页
                    
                
                    Culture & Communication
     
            
                基金
                    广西艺术学院2023年研究生师生科研创作项目“广西早期美术教育文献发掘、整理及研究”
            
    
    
    
                作者简介
张明学,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抗战美术史;张雅鸿,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