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文学史著的撰写范式已经历了三次转换,即:以文体为导向,强调经世致用的文章流别史;以作者作品为主、体裁潮流为辅的作家作品史;以文本为重心,强调文本、文学、文化互渗的"大文学史"。对文学史编撰者来说,范式的转换是逼近"完美的文学史"的基本路径,但也带来"瓠落的文学史"之惑。就阅读者而言,他者性和滞后性是编撰者主导式的文学史著的两种内在缺陷,其困惑则是: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文学史"吗?基于阅读者视角,文学史有三个层次:原生文学史、文本文学史和习得文学史,后者是其最终追求。阅读者主动利用最新出土文献,跳脱文本文学史之囿,或可接近"真实的文学史",特别是早期中国文学史。
作者
倪晋波
柳宏
Ni Jinbo;Liu Hong
基金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PPZY2015A011)
江苏高教教改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汉语言文学品牌专业建设路径研究”(2017JSJG008)
国家社科基金(17BZW059)
作者简介
倪晋波,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柳宏,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经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