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知不觉,女儿也上小学了。在城市一隅看着她上学放学,一天天成长,不免想起自己上学那阵,已是三十年前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眨眼恍若隔世!学校坐落在一条沟里,一个小院,依山而建的四孔窑洞算是教室,窗户在夏天是空的,冬天则钉上废纸片用于挡风。教室内斑驳的桌椅,刻满了每个人的作品。两样必有,一是仿效鲁迅先生来个“早”字,是否真的早到不管,刻上再说;一是桌子中间的分界线,这可是拿尺子量出来的,相当精准,言语不合之际,稍有过界,轻则推搡,重则肘击!在物资还不丰富的年代,上学的用度开支自是不比今天,样样透着时代的烙印。
出处
《五台山》
2019年第9期60-62,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