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唯物史观视域下自由时间的数字异化及其扬弃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数字技术为社会构筑了新的技术基础。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编码,革新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人不断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随之大大缩短。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产品,利用数字技术造成自由时间的失真失控,从而呈现出一些控制和摆布人的异己样态,使人陷入“时间焦虑”的困境之中,与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个体用以自我发展的自由时间越多”的规律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在资本逻辑的操纵下,数本主义的盛行和工具理性的泛滥曲解了自由时间的内涵,侵蚀了自由时间的功能。因而,对数字技术的运用给予积极的哲学观照和人文反思,通过强化人的主体观念,加强自由时间的应用自律。复归价值理性,抵御技术理性对自由时间的操控。发挥制度优势,遏制资本对自由时间的异化利用。这些对于未来建构和谐健康理想的数字文明颇有裨益。
作者 陈文捷
出处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1-27,共7页 New Height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作者简介 陈文捷,女,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价值哲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27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53.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7.
  • 4[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 5[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7[法]让·鲍德里亚(中译本原译为“让·布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6,98.
  • 8[法]让·鲍德里亚(中译本原译为“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J].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0-178,173.
  • 9[法]让·鲍德里亚.生产之镜[M].仰海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1-22.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2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