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隐性参与者角色的文体作用——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呼兰河传》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主要以功能文体学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借鉴功能语言学分支之一——加的夫模式中的“隐性参与者角色”概念,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小说中的“隐性参与者角色”产生了如下文体效果:一、隐去动作发出者,表达愚昧行为的普遍性以及民众生活的盲目性;二、在童年回忆中隐去叙述者声音,转换孩童视角,体现孩童心理特点,增强读者亲临感;三、营造口语风格的亲近感,精神上回归故乡,融入风土民情;四、弱化人物关系,突出情景及画面,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及散文化风格。本文利用西方文体学理论对汉语文学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以期探寻作品语言结构与作品主题及审美风格之间的联系。
作者 宗圆 部铁军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作者简介 宗圆,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部铁军,文学博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8

  • 1黄国文.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功能句法的特点之一[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4-7. 被引量:89
  • 2赵淑侠.文学女人的情关[J].华文文学,1991(2):30-31. 被引量:3
  • 3程晓堂.关于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的两点存疑[J].现代外语,2002,25(3):311-317. 被引量:20
  • 4何伟,张敬源.加的夫语法对悉尼语法的简化评述[A].见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6-69.
  • 5Halliday,M.A.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Part 1[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66(3.1):37-81.
  • 6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M].London:Amold,1994.
  • 7黄国文.从系统功能语法到加的夫语法.见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a:2-19.
  • 8黄国文.加的夫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见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b:20-42.
  • 9Fawcett,R.P.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al Interaction[M].Heidelberg:Groos,1980.
  • 10Fawcett,R.P.The Functional Semantics Handbook:Analyzing English at the Level of Meaning.London:Equinox,forthcoming.

共引文献16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