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阿典籍中的古丝绸之路及其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阿双方自古以来,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与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必然留下很多相互记载的痕迹,特别是在地理典籍和古地图中,从而形成双方认知形象的雏形,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和深化。通过解读中阿地理典籍以及古地图中中阿丝路交往的文本,将中阿典籍进行比勘,研究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友谊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这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
作者 郭筠 吴佳燕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312-31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和古地图中的中阿海上丝路港口研究”(项目编号:21BSS012)
作者简介 郭筠,女,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杭州,310012);吴佳燕,女,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上海,20162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