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苗期—拔节期(阶段Ⅰ)、拔节期—抽穗期(阶段Ⅱ)、抽穗期—成熟期(阶段Ⅲ)等3个阶段不同亏水-复水模式对春小麦品质、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亏水程度的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阶段Ⅰ,W1、W2、W3产量较CK分别降低了6.04%、7.29%、17.71%,各处理之间穗长、千粒重、产量差异显著(P<0.05),该阶段水分亏缺会不同程度降低春小麦的穗长、千粒重和产量。阶段Ⅱ,W4、W5、W7产量较CK分别降低了9.80%、10.20%、14.79%,各处理之间穗长、千粒重、产量差异显著(P<0.05),该阶段水分亏缺会不同程度降低春小麦的穗长、千粒重和产量。阶段Ⅲ,W6、W8、W9产量较CK分别降低了3.32%、4.41%、10.21%,各处理之间穗长差异不显著,产量和千粒重差异显著(P<0.05)。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7-89,共3页
Yellow River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KY20231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22TSYCLJ0069)
作者简介
李芳松(1982—),男,河南濮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节水灌溉、灌区规划等,E-mail:6059958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