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持人语
被引量:
1
Introductory Remark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如何对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出现的新形态、新功能、新观念以及相应的民俗群体的特殊性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是当前摆在民俗学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作者
杨利慧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1,共1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民俗学者
民俗文化
互联网
主持人
新形态
与时俱进
特殊性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作者简介
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1
傲东白力格.
台吉乃人的民俗变迁(1900~1995)——兼论“民俗网络”概念[J]
.西北民族研究,1996(2):238-267.
被引量:4
2
金吾伦,蔡肖兵.
在互联网上真的没人知道你是条狗吗?——虚拟实在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演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32-33.
被引量:3
3
黄永林,韩成艳.
民俗学的当代性建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2):106-115.
被引量:10
4
马忠君.
虚拟社群中虚拟自我的建构与呈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6):139-141.
被引量:27
5
徐瑞华.
网络民俗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2(11):110-114.
被引量:8
6
罗自文.
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4):101-111.
被引量:77
7
蔡骐.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9):5-23.
被引量:268
8
邵力.
微博网络聚集过程的社会表征释义[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21-27.
被引量:4
9
张华.
网络社群的崛起及其社会治理意义[J]
.编辑之友,2017(5):50-54.
被引量:24
10
杨秀芝.
“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2):63-6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曹志伟.
网络民俗——媒介化时代民俗的空间衍变、关系重构与新民俗生产[J]
.华中学术,2023(4):247-2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曹志伟.
朝向当下:数字民俗传播生态建构的理论意义与活化路径[J]
.学习与实践,2025(1):108-120.
1
王桂林.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小学生法治实践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12):74-74.
2
李柳霖.
趣味性在学龄前儿童产品中的设计研究[J]
.休闲,2020(34):0155-0155.
3
张姗惠.
杨科与大庭叶藏的精神困境比较研究[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24):0054-0055.
西北民族研究
202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