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玉石信仰与“隐蔽秩序”中的“天下” 被引量:1

The Belief of Jade and the“World”Inside the“Hidden Or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期的玉石神话隐含着远古以来的"通天"代理人"巫觋"对"向上"永恒的空间——"琼楼玉宇","向上"觐见的对象——天上"玉皇"的执着向往。它背后揭橥的隐蔽秩序是:人们难以超越自然秩序重力,向重力相反的方向——天空运动(超越)而产生的神话信仰、宗教观念和艺术想象及其表述。由于隐蔽存在而又无孔不入的自然秩序的困扰,远古以来,玉石神话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与玉石神话光影相随的是对这一隐蔽秩序的言说,这些言说活动以仪式、神话、玉教等形式彰显存在,表述着人对自身的乌托邦设计。所以,作为社会、文化宗教的"天"及其相关的神话观念"天人合一",才是自然秩序支配中的仪式-神话-伦理-政教多重弥漫式建构的"对象物"。天人合一哲学命题的生产,离不开关于"天"的神话信仰,甚至可以理解为是汉儒把握"天命"的神话信仰。天下是前现代关于"天"的神话信仰的社会政治表述。在古今连续的文明体国家中国,这一愿景在玉石时代有"天""天道""通天""天命"一系列命题。在这些命题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以践行"天道"这一富有使命又合规律的追求——"替天行道"之"天下体系",这是文化大传统的"共同世界",这可以理解为今天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和动力。
作者 李永平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6,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永平(1970-),陕西彬州人,古典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文学人类学与跨学科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杨儒宾.《刑一法、冶炼与不朽;金的原型象征》[J].台湾清华学报,2008,:677-709.
  • 2萨利姆阿布:《文化认同性的变形》,萧俊明译,《第欧根尼》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编《文化认同性的变形》,第11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 3弗雷泽《不死的神话与死者崇拜》.
  • 4唐欧阳詹《瑾瑜匿瑕赋》.
  • 5叶舒宪《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号,2009年7月1日.
  • 6《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方诗铭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第2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 7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第69页.
  • 8许倬云:《神祇与祖灵》,费孝通主编《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第18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 9杨建芳.从玉器考察南中国史前文化传播和影响[J].东南文化,2008(4):63-73. 被引量:6
  • 10叶舒宪.探寻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四重证据法与人文创新[J].社会科学家,2011,26(11):8-14.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377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