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的玉石神话隐含着远古以来的"通天"代理人"巫觋"对"向上"永恒的空间——"琼楼玉宇","向上"觐见的对象——天上"玉皇"的执着向往。它背后揭橥的隐蔽秩序是:人们难以超越自然秩序重力,向重力相反的方向——天空运动(超越)而产生的神话信仰、宗教观念和艺术想象及其表述。由于隐蔽存在而又无孔不入的自然秩序的困扰,远古以来,玉石神话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与玉石神话光影相随的是对这一隐蔽秩序的言说,这些言说活动以仪式、神话、玉教等形式彰显存在,表述着人对自身的乌托邦设计。所以,作为社会、文化宗教的"天"及其相关的神话观念"天人合一",才是自然秩序支配中的仪式-神话-伦理-政教多重弥漫式建构的"对象物"。天人合一哲学命题的生产,离不开关于"天"的神话信仰,甚至可以理解为是汉儒把握"天命"的神话信仰。天下是前现代关于"天"的神话信仰的社会政治表述。在古今连续的文明体国家中国,这一愿景在玉石时代有"天""天道""通天""天命"一系列命题。在这些命题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以践行"天道"这一富有使命又合规律的追求——"替天行道"之"天下体系",这是文化大传统的"共同世界",这可以理解为今天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和动力。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6,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永平(1970-),陕西彬州人,古典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文学人类学与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