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格拉底德性可教问题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学界掀起疑古之风,很多学者对苏格拉底“德性可教”观点提出质疑,引起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对话结尾说“德性可教”,而在《美诺》对话最后又说“德性不可教”。实际上,苏格拉底本人是认同德性可教的,只是对话体在表达哲学思想方面就没有学术论著那么清晰直率,只执着于柏拉图个别对话录的表象便不容易到达苏格拉底哲学的真相。仅从《普罗泰戈拉》《美诺》两篇对话的只言片语,亦无法得出公正的结论。如今,苏格拉底“德性可教”观点遭受质疑,甚至有学者得出“德性不可教”的结论,这是对近现代德性教育根基的一种动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解析。应充分把握与苏格拉底相关的史料,从美诺谈话前后的德性对比、柏拉图对话整体解读、弟子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自身立场四个方面,解读苏格拉底德性可教的观点,为当下的德性教育怀疑论正名,也有利于从学理渊源上支持当下的德性教育理论。
作者 倪艳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0,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BZX119)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9A0274)
作者简介 倪艳(1985-),女,安徽芜湖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
  • 2[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3[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译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 4[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6田学科.人类的利他行为与基因有关[N].科技日报,2005-1-25(2).
  • 7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 8RYLE. Can Virtue Be Taught? [M] //In De.arden, R F, Hirst, P H and Peters R S (eds.)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 London: Roufledge and Paul. 1972:442 -444.
  • 9JOHN. A New Introduction to Moral Education [M]. 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 1990.
  • 10SCHEF.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 M]. Charles C Thomas, 1960.

共引文献30

同被引文献4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