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1世纪以来中国《坛经》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以来,中国《坛经》研究承接20世纪90年代“禅宗热”余绪,有发展也有变化。本文从《坛经》的版本校勘研究、佛理思想研究、思想影响研究三方面进行述评。
作者
姜文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关键词
《坛经》
慧能
禅宗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作者简介
姜文,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5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1
白光,洪修平.
大陆地区慧能与《坛经》研究述评[J]
.河北学刊,2016,36(2):21-26.
被引量:3
2
楼宇烈.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3):61-69.
被引量:7
3
洪修平,白光.
《壇經》版本及其與南宗禪發展之互動研究[J]
.佛教文化研究,2016(1):30-46.
被引量:1
4
张培锋.
《六祖坛经》与道家、道教关系考论[J]
.宗教学研究,2008(2):91-98.
被引量:2
5
向帅.
作为“传宗简本”的敦煌本《坛经》考[J]
.唐都学刊,2016,32(1):109-115.
被引量:3
6
方廣錩.
敦煌本《坛经》录校三题[J]
.藏外佛教文献,2008(1):419-442.
被引量:2
7
葛兆光.
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他──思想史的写法之四[J]
.读书,1998,0(6):112-123.
被引量:3
8
钮燕枫.
从儒道佛玄看“言”、“意”之辨及其影响[J]
.学术探索,1999(3):44-48.
被引量:1
9
王晓毅.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J]
.浙江社会科学,2002(5):107-112.
被引量:13
10
余卫国.
魏晋“言意之辨”与佛教中国化问题探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6(3):18-2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95
1
洪修平.
关于《坛经》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世界宗教研究,1999(2):75-88.
被引量:11
2
章立明.
《坛经》与《忏悔录》人学思想比较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75-80.
被引量:1
3
李霞.
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的演变[J]
.孔子研究,1999(4):32-38.
被引量:4
4
任继愈.
禅宗哲学思想略论[J]
.哲学研究,1957(4):37-49.
被引量:6
5
肖■父.
唐代禅宗慧能学派[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2,23(1):59-76.
被引量:1
6
刘方.
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1):10-15.
被引量:11
7
皮朝纲.
慧能、《坛经》与中国美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1):1-9.
被引量:3
8
崔元和.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续)[J]
.五台山研究,1992(1):21-23.
被引量:2
9
崔元和.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J]
.五台山研究,1991(4):5-9.
被引量:11
10
王晓毅.
魏晋玄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
.哲学研究,2000(2):57-62.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11
1
刘泽华.
论“六根互用”与两宋题画诗的通感艺术[J]
.艺术学界,2021(2):81-101.
2
楼庭坚.
近百年对胡适禅宗史研究的评价综述及未来展望[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05-110.
3
陶熠.
評《萬里江湖憔悴身——陳與義南奔避亂詩研究》[J]
.新宋学,2024(1):328-334.
4
張東哲.
從佛教“三昧”到詩書畫“三昧”——宋代文藝理論中的“三昧”探微[J]
.新宋学,2024(1):141-155.
5
傅守祥,姜文.
《坛经》的诗性思维与“意生境外”的审美发生[J]
.佛学研究,2021(1):268-282.
6
黄晓军.
《坛经》的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2):187-196.
7
张培锋.
论宋代文艺思想与佛教[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77-83.
8
刘耀蔚.
言意之辨的分类概述[J]
.参花(下),2013,0(8):124-124.
9
苏永前,汪红娟.
论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禅学意趣[J]
.甘肃社会科学,2005(3):116-118.
被引量:1
10
余卫国.
言意之辨的方法论意义与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55-61.
被引量:6
1
白光.
崇祯六年本《坛经》的学术价值--兼论“宗宝本”《坛经》的版本谱系[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4):83-91.
被引量:1
2
申婷.
明末清初臨濟禪僧牧雲通門參禪法門探析[J]
.佛教文化研究,2021(2):235-261.
3
刘松林.
大慧宗杲话头禅的特色与传衍过程[J]
.国学(汉斯),2023,11(4):521-529.
4
《坛经详解》出版[J]
.学语文,2024(1):21-21.
5
王中旭.
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真伪与创作年代考——兼及图式在其中的作用[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2):110-127.
被引量:2
6
王小天.
论翻案诗的发展与“翻案法”的形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2(1):73-79.
7
徐大晨.
饮食文化与成语--如饮醍醐[J]
.养生保健指南,2023(12):70-70.
8
吴昌昊.
近五年来基于音韵学理论的文字研究概述——兼论文字学与音韵学的关系[J]
.汉字文化,2023(17):45-47.
被引量:1
9
骆锦芳.
楹联文学对佛教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佛教思想的人间化[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1(1):128-147.
10
于永梅.
《本朝文粹》卷一校勘讹误考证[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3,35(6):35-42.
中国佛学
202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