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如何利用文物IP资源开发博物馆教育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个案分析

How to Harness Cultural Rel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ources in Developing Museums’ Educational Programmes——A Case Study of Shaanxi History Museu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诞生了IP经济这一概念,大量优质IP的潜在价值被发掘和开发,形成虚拟商品和实体商品共同构成的庞大产业链。2016年起,IP经济的热潮从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蔓延至博物馆界。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阿里巴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对百余件文物进行IP授权,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到故宫与腾讯合作,以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为原型推出表情包、手游等年轻人喜爱的数字产品,探索传统文化IP活化模式;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现象级影视、综艺作品使博物馆成为"新晋网红",将文物IP带入普通公众视野。这一系列突破性的尝试,搅动了博物馆沉寂已久的"一池春水",为博物馆的原有运营模式打开了新的视野。可以说,博物馆已经迈入了IP经济的时代。
作者 张倩
出处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9年第1期-,共5页 Collected Essays of Shaanxi History Museum
作者简介 张倩: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管理处馆员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