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子“乐教”新论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孔子"乐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乐经》失传而长期被忽视。"乐教"虽然包括声乐、器乐、歌舞等音乐教育,但并不限于音乐教育,还包括与"诗""礼"等相须为用的学习实践活动,其主旨在于通过"乐教"培养弟子"美""善"相兼的"仁"德,引导弟子追求在礼乐制度环境下的社会和谐与个人快乐,养成"不忧不惧""乐以忘忧"的君子人格。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为学进路充分反映了"乐教"在孔门教育中特殊地位。孔子"乐教"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孔子的言传身教既包含理论层面,又包含实践层面,而颜渊的典型引路则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无论是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还是从教育方法上来看,孔子"乐教"都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文化传统,对当下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作者 王齐洲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作者简介 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暨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