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探析Leech的“七种意义”在汉语交际中的适用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杰弗里·利奇于1974年首次出版Semantics《语义学》,并提出了七种意义类型。分别是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反射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立足于英汉语义对比分析的角度,可以发现Leech的"七种意义"理论在汉语交际当中的适用性以及对汉语学习的指导意义。 Geoffrey Leech first published Semantics in 1974 and proposed seven types of meaning.They are conceptual meaning,connotative meaning,social meaning,affective meaning,reflective meaning,collective meaning and thematic meaning.Based on the 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mantics,we can find 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Leech’s theory of"seven meanings"in Chinese communication and it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learning.
作者 孙瑶 许丽芹
出处 《现代英语》 2020年第24期102-104,共3页 Modern English
关键词 七种意义 英汉对比 汉语交际 适用性 Seven Meaning 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hinese Communication Applicability
作者简介 孙瑶(1995~),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方向;许丽芹(1966~),女,汉族,江西资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方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82

共引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