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夏时期阿拉善高原的畜牧经济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阿拉善高原是西夏时期重要的畜牧区,其畜牧经济的具体状况在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中皆有所反映,不仅因地域广大而拥有较高的畜载量,还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着多种形态的畜牧经济:大部分干旱荒漠地带,以部落游牧为主,依靠牲畜的移动性来利用分散稀疏的水草,出产大量的骆驼,并在绿洲及湖泊周边,牧养一定数量的牛、羊。而以黑水城为代表,沿河地区借助河水灌溉之便利耕作,并经营农牧混合型经济,牧养着马、驼、牛、羊、驴、骡等,畜种齐全、数量众多。此外,黑水城位于“居延绿洲”,其周边还是西夏官牧的所在地,进行规模化、专业性的生产。
作者 高仁
出处 《西夏学》 2021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夏通志”(项目批准号:15ZDB031)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7M62328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高仁(1984一),民族学博士,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投,民族学博士后。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张武文,王林和,李德平.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S1):19-24. 被引量:15
  • 2冯起 程国栋 等.荒漠绿洲植被生长与生态地下水位的研究[J].中国沙漠,1998,18:107-109.
  • 3张自学.20世纪末内蒙古生态调查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人民出版社,2001.
  • 4Guo Huadong,Sci China D,2000年,43卷,4期,439页
  • 5扬小平,科学通报,2000年,45卷,4期,428页
  • 6郑度,现代自然地理,1999年
  • 7朱震达,中国沙漠、沙漠化、荒漠化及其治理的对策,1999年,137页
  • 8崔之久,中国科学.D,1998年,28卷,1期,419页
  • 9陆锦华,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地貌图(1/50万),1998年
  • 10李吉均,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4期,316页

共引文献89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