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支纪年法在中原有着固定的使用方法,在其为北方少数民族学习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纪年格式。围绕着干支纪年,各民族还形成了多种类的表达方式。依照对天干的表述方式,自唐以后我国北方民族古文字文献中的干支纪年法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契丹文、女真文“五色式”;第二类为西夏文的“对译式”;第三类为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音译式”;第四类为蒙古文、满文“五色分化式”;干支纪年法在北方各民族间传播与使用的历史即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出处
《西夏学》
2023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基于汉语通语与方言研究的番汉对音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VJXT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元时期敦煌民族多元文化及其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2CMZ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郑昊(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宋辽夏金历史、西夏学研究;赵洁洁(199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回鹘文、古代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