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的现实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的现实意义挽救失信,警示潜在失信,改善社会信任关系。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社会需要信用秩序,和谐、稳定、互信的社会发展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信用修复的本质是找回信任关系。失信主体通过开展信用修复,在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活动中重建和恢复与社会公众、监管部门、交易对手之间的信任关系。
作者 吴晶妹
出处 《中国信用》 2019年第8期110-112,共3页
作者简介 吴晶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起草人及专家论证组组长、《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专家论证组组长。创立了现代信用学并构建了信用资本论及三维信用理论体系。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55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