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宋乐史提出“渊明始家宜丰”的观点,引发了学者对陶渊明里居问题的持久争辩。民国时期的十三种“陶谱”类著作,对陶渊明的里居问题有深入的探究与热烈的讨论。柴桑问题:古直认为栗里为柴桑属地;而逯钦立认为柴桑有浔阳县南、庐山西南之面阳山两种观点,古柴桑在九江县西南,栗里即所谓的古田舍,在浔阳南郊,庐山北壁。上京问题:梁启超发挥朱熹旧说,以为上京是“上荆”之误,上荆即荆州;古直承李公焕之说,认为上京为地名,在玉京山前;朱自清承陶澍之说,认为上京乃为山名,为渊明旧居所在地;逯钦立认为上京是一里之名,玉京山为山名,二者实不相关,上京即上京里,在浔阳负郭;宋云彬承王质、吴仁杰之说,认为上京即上都,亦即京师建康。南村问题:与李公焕的南村即栗里、何孟春的柴桑之南村的观点相异,古直认为南村在浔阳负郭;逯钦立认为南村在浔阳附近。民国学人的观点或有从古人之说,然均各持诸据,反复论证,此乃民国学者之创新与功绩。
出处
《原诗》
2022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与集成研究”(17ZDA25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刘中文(1964—),文学博士,教授。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工作。在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二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文学,侧重于陶渊明接受研究,现为中国陶渊明接受会副会长。近年来,着力于近代时期的陶渊明接受研究,其关注与研究的对象多为学界所忽略的接受者,研究成果均为其独创。2016年起,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从事编辑工作,开办《陶渊明研究》栏目,聘请著名学者、前任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龚斌先生为栏目主持人。近年来,《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陶渊明研究》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国内陶渊明研究的重要平台。2020年10月,该栏目获得“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栏目”殊荣,2020年12月,该栏目获得“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