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印度早期佛像背光形成与东传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希腊式头光兴起(公元1世纪)。其在印度产生影响后,转而进入中国长江流域。阶段二,犍陀罗式背光形成(2-3世纪),并传播至秣菟罗、中国新疆、河西走廊以及内地。阶段三,笈多式背光形成(4-6世纪)。其影响同期印度石窟佛像背光同时,对印度其他宗教造像也有影响,并传播至山东青州、河北邺城等地,最终形成中国式背光。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2期79-87,共9页
Research of Chinese Fine Arts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丝路传艺:中国2-7世纪佛教造像外来工艺中国化研究》(YBNLTS2021-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婧(1991—),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佛教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