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及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健全。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思想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利用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影响规避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作者
张洪兵
刘冰
机构地区
沈阳工业大学
出处
《时代金融》
2020年第11期139-140,共2页
Times Finance
关键词
网络亚文化
大学生
文化交流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马中红.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
.青年探索,2011(4):5-11.
被引量:100
2
谷学强,刘鹏飞.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J]
.当代青年研究,2017(6):41-46.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孙召路.
网络暴力与少年暴力:从涵化理论说起[J]
.青少年研究,2004,4(2):36-38.
被引量:16
2
孙少晶.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3
李梁.
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3):1-9.
被引量:29
4
卜卫.
百姓、青年与网络——关于瀛海威网络用户的调查报告[J]
.青年研究,1997(4):6-14.
被引量:13
5
陆群.
黑客:在“道德”与“自由”的夹缝里舞剑[J]
.中国科技信息,1997,0(23):24-25.
被引量:1
6
邱宝林.
青年DV影像:无羁的青春表达与潜伏的传播危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47-52.
被引量:2
7
杨雄.
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
.青年研究,2000(4):7-14.
被引量:113
8
钟一彪.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6(3):8-11.
被引量:8
9
王少磊.
西祠胡同的亚文化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9-44.
被引量:2
10
杜金艳.
Q版:集体默契的亚文化[J]
.青年研究,2006(9):10-1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20
1
程丽梅.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J]
.新智慧,2021(7):1-2.
被引量:1
2
马若宏,王跃平.
国内青年文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0):热点与趋势[J]
.文化学刊,2021(4):48-52.
3
段鹏,闫伯维.
“亚网红”的价值变现:媒介融合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新样态[J]
.文化产业研究,2020(3):36-47.
被引量:5
4
于鹏亮,付圣.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与社会心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6):111-115.
被引量:7
5
熊泽宇.
基于网络亚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及价值引导[J]
.科教导刊,2022(15):91-93.
被引量:2
6
朱叶童,史永霞.
网络缩写的语言特征与文化样态探析——以“YYDS” 为例[J]
.汉字文化,2022(18):28-30.
7
安钰,卢刚.
探析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的“借梗”与“造梗”[J]
.传媒论坛,2023,6(21):7-10.
8
邵蕾.
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变迁[J]
.当代青年研究,2012(5):16-22.
被引量:30
9
魏臻.
网络空间交往行为视角下对网络道德缺失的反思[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8):109-110.
被引量:1
10
王燕,刘倩.
近年来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0):224-2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荣,王安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文化建设[J]
.社会科学战线,2014(9):261-263.
被引量:4
2
党华.
高职院校进一步开拓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1):104-107.
被引量:4
3
刘佳.
网络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探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51-53.
被引量:6
4
徐铭瞳.
基于网络媒介的亚文化传播及发展[J]
.新媒体研究,2015,1(14):13-14.
被引量:6
5
吴迪,严三九.
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3):17-20.
被引量:119
6
于淼.
高校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30-34.
被引量:6
7
许宁,许芳珍,陈胜梅.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2(03X):183-184.
被引量:8
8
王夫营,谭培文.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阻隔及其超越之道[J]
.理论导刊,2017(8):32-36.
被引量:13
9
曾妍.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网络亚文化发展现状[J]
.今传媒,2017,25(10):36-39.
被引量:4
10
李有林.
网络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198-19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杨杭.
思政视角下高校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研究--基于文献综述视角[J]
.知识经济,2021(17):118-120.
被引量:1
2
张欢.
高职院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探索[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60-63.
被引量:1
3
徐伟曼.
高职学生网络亚文化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1):146-1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袁迎松.
基于网络圈群的大学生舆论引领队伍建设研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1):31-35.
被引量:1
2
李静琦.
互联网亚文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新通信,2023,25(19):114-116.
3
丁久萍,汤伶杰.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现象的教育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53-56.
被引量:3
4
呼云婷.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饭圈”文化现象的精准教育引导路径研究[J]
.经济师,2025(2):162-163.
5
倪丹宁,丁楚兰,王强.
高职高专学生微信社交圈层化挑战与引导策略[J]
.微型计算机,2025(5):184-186.
6
周佩.
自我诉求与价值观引导:短视频传播中的青年亚文化表达[J]
.新闻传播科学,2025,13(3):318-325.
1
滕国鹏,林雪婷.
青年抖音使用中“丧文化”的流行和引导分析[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4):87-93.
被引量:11
2
沈杨.
网络空间青年政治参与的双重面向:基于亚文化视角的分析[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2):93-99.
被引量:1
时代金融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