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艺术研究——郭汉城先生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李小菊(以下简称"李"):郭老您好,您一生从事戏曲事业,在戏曲研究、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参与并经历了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和戏曲研究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您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戏曲学和艺术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出处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作者简介 郭汉城,浙江萧山人,1917年生,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诗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34年入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到陕甘宁边区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敌后从事抗战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察哈尔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主任,1954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剧目研究室主任、中国戏曲学院附属戏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文化部振兴京昆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著述有《中国戏曲通史》(与张庚联合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与张庚联合主编)《戏曲剧目论集》《郭汉城文集》(四卷)《当代戏曲发展轨迹》《淡渍诗词钞》等,主编《中国戏曲经典》,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志》等。2009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首届“中华艺文奖”。郭汉城先生是我国戏剧戏曲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与张庚先生一起为我国戏曲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术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带领研究团队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研究中国戏曲,将中国戏曲文学与戏曲舞台表演紧密结合,突破了以往戏曲研究忽视舞台表演的局限,更加立体、全面地还原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他们主持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和《中国戏曲志》,不仅成为中国戏曲研究的经典文献,同时开创性地建构起中国戏曲“史”“论”“志”一体的研究框架,推动了中国戏曲研究的深入,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