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80分作为预后良好组,Harris评分<80分作为预后不良组。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不良预后风险预后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73例患者中,行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如下:优71例(41.04%)、良54例(31.21%)、可40例(23.12%)、差8例(4.62%)。预后良好患者125例(72.25%),预后不良患者48例(27.7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术前骨密度、术前白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年龄纳入回归模型(P<0.05),均为影响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6月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83例,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进行分组,高危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术前骨密度低、术前白蛋白低、发生术后并发症以及高龄均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筛查高危患者,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术后预后。
出处
《慢性病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Chronic Pathematology Journal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傅伟,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髋膝,E-mail:839831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