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史书美“华语语系”文学辨析——以《反离散:华语语系研究论》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Reflect on Sinophone of Shu-mei Shih Investigation of Against Diaspora:Discourses on Sinophone Stud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由美国学者史书美提出,并在《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Visuality and Identity: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2007。以下简称《视觉与认同》)中首次做了阐释,即指"在中国之外,以及处于中国及中国性边缘的文化生产网络,数百年来改变并将中国大陆的文化在地化"(2013:17)。
作者 王璇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08,共6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作者简介 王璇,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电子邮箱:wangxuannju@126.com。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李凤亮.“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及其操作——王德威教授访谈录[J].花城,2008(5):199-208. 被引量:13
  • 2刘登翰,刘小新.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J].东南学术,2004(6):70-79. 被引量:15
  • 3王德威.华语语系文学:边界想像与越界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1-4. 被引量:46
  • 4Ruth Keen, "Information Is All That Counts: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Women's Writing in German Translation",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4.2(1988), pp. 225-234.
  • 5《华夷风起:马来西亚与华语语系文学》(载《中山人文学报》2015年1月号).
  • 6《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学共同体》,载《香港文学》2013年第5期.
  • 7刘俊《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学共同体》,载《香港文学》2013年第5期.
  • 8《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 9Shu-mei Shih, Visuality and Identity: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p. 23, p. 25.
  • 10许维贤、杨明惠《华语语系研究不只是对中国中心主义的批判-史书美访谈录》,载《中外文学》第44卷第1期,2015年3月.

共引文献2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