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探析郭象《莊子注》的詮釋學。追尋"莊生之旨"是郭注的主觀取向,郭注駁正有關莊子的各種誤解,并有大量對於莊文的詞義訓釋、通釋文意及以《莊》解《莊》的注文,凡此無不透露郭象對於莊文本義的重視。郭象承繼了漢代經學的傳統。郭注有誤讀《莊子》處,當《莊子》文意與郭象對於莊子的理解以及價值關切相齟齬時,郭注不惜曲解、背離莊文。郭象注《莊》有明確的方法自覺,在不同層次上"寄言出意"既是郭象所理解的莊子思想的表達方法,也是郭象解《莊》的方法,這種方法使郭象可以不受文本的制約,從容處理《莊子》外雜篇那些批評儒家的内容。郭象運用"要其回歸而遺其所寄"的方法,來化解《莊子》與儒家的緊張對峙。郭象以"迹"與"所以迹"這組概念,將《莊子》對於聖王、聖人以及工具化、形式化的儒家道德觀念的批評挪向聖王、聖人之"迹",以"所以迹"開顯《莊子》要返回聖人的至德聖性以及找回儒家道德的真精神,在深層意義上會通《莊子》與儒家。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2019WKYXZD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耀南(1962—),男,湖北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從事老莊哲學、魏晉玄學、東晉佛學以及美學的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