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界對孟子“心論”進行界定,出現“形而上學”“形而中學”“形而下學”等結論,這實際上都不符合孟子“心論”的本質,因爲孟子不但强調天賦於人的“四端之心”,也强調“心之思”對“四端之心”的保有和擴充;不但强調後天“不動心”的獲得,也强調“配義與道”的“盡心”“知性”工夫對“浩然之氣”和“良知”的獲得與推致。要之,孟子“心”論不應獨斷爲形上形下的區别,“本心”本就包含保有和擴充“四端”的“意”“志”之辯——“心之思”,能且只能在達到“不動心”後,才可能長久保有和擴充“平旦之氣”“夜氣”,從而“集義”生出“浩然之氣”。
出处
《诸子学刊》
2021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基金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委第67批面上資助二等課題《先秦儒家氣論的發生、發展與形成研究》(項目編號:2020M670576)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小虎(1986-),男,安徽合肥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後,南昌大學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先秦子學的研究,著有《先秦氣論思想新探》,已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