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林外史》中向鼎与鲍文卿的故事历来感动人心,但这动人的故事也并非十全十美,诸多学者早已发现其中存在时间矛盾。向鼎的为官经历、二人分别的“十余年”与鲍廷玺的年龄彼此发生龃龉,或将之解释为伪作者的窜入,或认为是吴敬梓进行写作实验与叙事方式创新所付出的代价。本文借助官员调任的史料,探究文本内部的逻辑,试图说明故事中的时间裂痕乃是吴敬梓有意为之,旨在更好地实现人物的塑造与思想的表达。
作者简介
祁梦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小说;井玉贵,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