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家校合作共育管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职院校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提升家庭教育的实际作用。在其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理念,确实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明确家庭与学校的职责分工,建立完善和谐的家校关系,有效促进家校合作共育。
作者
牛艳
机构地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艺术系
出处
《作家天地》
2020年第16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合作办学
家校共育
管理模式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作者简介
牛艳(1983-),女,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晔,邹霞.
家长培训: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86-88.
被引量:12
2
岳盼盼.
用博客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2):40-4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一清.
家校通 通家校:网络与通信共建的社会教育平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7(4):56-59.
被引量:6
2
吴孝俊.
博客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和影响[J]
.教育信息化,2004(6):63-64.
被引量:19
3
王敏婕.
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美国家校合作的最新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0-23.
被引量:22
4
徐明峡,吴建成.
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12):42-44.
被引量:10
5
潘克明.
托起明天的太阳——关于“家校通”的应用探讨[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76-78.
被引量:7
6
陈世珠.
把信息技术引入家校教育——“家校通”课题研究初见成效[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79-81.
被引量:10
7
朱静.
心桥——家校沟通的几点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81-83.
被引量:4
8
刘小溪.
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83-85.
被引量:14
9
李晔,邹霞.
家长培训: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7(2):86-88.
被引量:12
10
Sheldon.S.B and Epstein.J.L .Improv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school discipline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J].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002, (35) :4-26.
共引文献
15
1
吴群年.
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作用[J]
.新智慧,2019,0(31):34-34.
2
陈思文.
我国小学家校网站阅读资源概况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S1):302-304.
3
岳盼盼.
用博客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2):40-43.
被引量:7
4
彭月敏.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家校互联现状研究[J]
.软件导刊,2010(8):137-139.
5
边红庆,王红军.
家长进课堂——家校合力架起沟通的桥梁[J]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3):45-45.
6
于天贞.
基础教育翻转课堂背景下家长培训机制的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5,35(1):23-25.
被引量:3
7
况姗芸,宋诗海,周国林,欧阳慧玲,卢昀.
基于微课件的家长在线培训活动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5(9):34-38.
被引量:3
8
董艳,武欣欣,王飞.
班级博客对家校合作的支持途径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16(6):62-65.
被引量:4
9
高岩,龙宝新.
21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进路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3):19-23.
被引量:4
10
刘纪龙,肖晓锋.
农村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策略[J]
.新课程,2018,0(9):52-5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
1
高殿龙.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家校共育实现路径研究[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74-76.
被引量:5
2
高慎波.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研究[J]
.吉林教育,2022(23):53-55.
被引量:3
3
陈萍,张朋,陈金蕾.
高校家校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原则及内容探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70-73.
被引量:4
4
陆婷婷,丁玲,曾语晴,Paul Louie B.Serrano.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对策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2):182-184.
被引量:3
5
廖民生,关华.
新时代大学生家校共育的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J]
.教育评论,2023(3):103-109.
被引量:2
6
蒋玲红,李锐.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推进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3(14):17-19.
被引量:1
7
吕庆涛,白雪.
“德智同促”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4):59-62.
被引量:4
8
邓水群.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课程建设模式[J]
.湖南教育(上旬)(A),2023(8):70-7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吴佳丽.
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24):195-1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冯征宇.
新工科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探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0(3):140-144.
2
张晓宇,郭晓琦,王雅丽.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探索[J]
.科学咨询,2025(4):82-85.
1
王红.
浅谈教育信息化构筑智能教育新形态[J]
.电脑乐园,2020,5(8):68-68.
2
李晓昱,陈海会,葛丽瑶.
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学生·家长·社会,2021(7):48-48.
3
许剑霞.
后疫情时代如何立足体育教学推进学生健康发展[J]
.当代体育,2021(24):184-185.
4
刘洁.
立本循道,追求自然教育——访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校长白纯舵[J]
.教育家,2021(10):30-33.
5
郭晓霞.
情调引领,打造家校沟通“生命场”[J]
.教育家,2020(47):57-57.
6
王文生,赵如林,陈兴明,陈定武.
影响临沧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措施[J]
.中国蚕业,2021,42(1):64-68.
被引量:1
7
龚雪.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
.当代家庭教育,2021(1):154-155.
被引量:1
8
李光,郭雅诗.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2):61-66.
被引量:3
9
范雪峰.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可能走向及实现路径[J]
.学园,2021,14(4):67-68.
被引量:1
10
贾永其.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J]
.天津教育,2021(21):31-33.
作家天地
202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