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全面表征黄芩属12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探讨种间化学多样性与黄芩苷等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表征黄芩属的黄酮类成分;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比较不同物种间与不同组织部位间的成分差异。结果在黄芩属植物中共鉴定44个黄酮类成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不同物种中的化学成分,物种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分离趋势。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种间差异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基于黄酮与黄烷酮两类骨架的差异化修饰与相应衍生物特异性积累是所选择黄芩属物种被统计模型划分为不同类群的主要因素。结论黄芩属药用植物不同种间与不同器官间的黄酮类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苷元结构(黄酮与黄烷酮)差异及结构修饰差异(6/8、2′/6′羟基化等),完善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表征,对其资源开发及利用意义重大。
出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8-1972,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金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60302)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1-QNRC1-02)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邱实(1987-),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分析与中药质量控制;通信作者:陈万生(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资源与中药质量评价;第一作者:王晶(1998-),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