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与法国当代哲学家阿兰·巴迪欧[1](Alain Badiou,1937—)的"不期而遇"是在2008年。当时我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一年级,在陈奇佳老师的课上,他要求每位同学讲一位思想家的文艺思想,我当时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名字——阿兰·巴迪欧,从此就有了我与他的文艺思想代表作《非美学手册》[2]之间一段奇妙的"相遇相知"之旅。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0年第7期14-22,共9页
China Book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阿兰·巴丢‘非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BZW017)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阿兰·巴丢‘非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项目编号:HB14WX015)
博士基金项目(S2011B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