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及随之而来的不实信息疫情再次引发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期待。从大众传播到数字传播,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演变,信息处理策略作为媒介素养的核心要素也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以应对信息环境的变化。当下以查验为代表的信息处理策略是否能够化解不实信息对科学认知的负面影响?通过一项代表中国网民总体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考察了媒介使用、媒介信任、先前经历及查验策略对新冠防疫知识和新冠谣言鉴别的影响。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由专业人士把关媒介渠道的网民拥有更高的谣言鉴别力,搜索引擎的使用也正向预测了知识获取和鉴别能力;对专业媒体和平台媒体的信任一正一反地预测了知识获取及谣言鉴别;先前的不实信息经历反向预测了知识获取及谣言鉴别;积极的不实信息应对和消极的辟谣信息传播,均反向预测了知识获取和谣言鉴别力;自我报告的查验偏好正向预测了防疫知识获取,但对谣言鉴别无显著影响。研究确定了查验这一信息处理策略在新冠病毒认知上的有限作用,并对其中的不一致性做出解释。研究建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内涵,发展更加可靠的测量工具及重视传播与信念的交互作用机制。
出处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1年第2期139-156,共18页
Chin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tudies
基金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子课题“中国科学传播能力评估”(2016ZX08015002-005)
作者简介
楚亚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博士;余文婷,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