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前空间研究的总体谱系中,赛博空间已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维度,而赛博空间与主体批判理性的关联则成为一个亟待反思的问题。批判理性肇始于欧洲市民社会的形成,其核心在于主体与主体之间基于理性思辨的对话和沟通。赛博空间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使之成为主体参与或发声的重要路径,但赛博空间的去语境化、混杂化、过度注意力等特征,以及潜藏其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又造成主体批判理性的不可避免的消解,并连带引发一系列难以遮掩的忧患、困惑与危机。对赛博文化的参与者而言,批判理性的建构应聚焦于如下两个层面:其一,对技术自身的追问与反思;其二,对主体媒介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年第1期331-339,共9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15ZDB08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阐释的边界’与当代文学理论的话语重估研究”(18CZW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社会转型与新媒体事件的视觉表征研究”(16XJCZH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庞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和视觉文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