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兴象”,这是孔颖达诠释《诗经》所提出的“兴必取象”引入诗学领域后衍生而来的新概念。继承“兴必取象”意在言外之精神,受“兴义”关涉政教人伦之影响,“兴象”重在情兴有余、反对轻艳,有助于诗歌形成情深趣远、格高调雅的艺术风格,成为盛唐诗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通过追溯“兴必取象”重新审视“兴象”,揭示出“兴象”以《诗经》为精神内核、追求情理兼具的诗学批评取向。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2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作者简介
唐婷,文学博士,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