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力图借助当代知识论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实验,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讨论和考察模态化知识论的两种代表理论——认知的敏感性理论与认知的安全性理论。在上述两种模态化的知识论的代表理论中,本文尤其侧重分析与梳理认知安全性理论中的理论洞见及其理论挑战。文章的起始部分简要介绍了模态化知识论的总体特征;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出于对于相关代表理论介绍和评估的相对完整性考虑,笔者介绍和分析了认知的敏感性理论;作为本文核心内容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则详细说明了认知安全性理论所包含的哲学洞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绕认知安全性所展开的主要的理论问题。在文章最后的结语部分,笔者则借助认知安全性简要地评述了哲学洞见与形式化、概念表述手段之间的互动性关联。
出处
《外国哲学》
2020年第2期264-291,共2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无处不在的语境敏感性与意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4CZX038)
作者简介
李麒麟,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预聘制)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论与语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