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适应与超越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适应与超越问题的提出,提供了一个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鲁洁教授最先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的分析①。之后,有人针对鲁洁教授的观点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②。...
作者
陈佑清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教育
社会
相互关系
教育哲学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1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4
1
项贤明.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3):34-35.
被引量:20
2
杨昌勇.
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3
王道俊.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1-5.
被引量:101
4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
.教育研究,1996,17(2):3-6.
被引量:294
共引文献
421
1
李新生.
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展的逻辑、困境与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4):38-46.
被引量:19
2
喻雪梅.
探索主体性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听说读写领域的运用[J]
.校园英语,2020(44):209-210.
3
高德胜.
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19-31.
被引量:5
4
曹正善.
“关系人”假设与教育[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4):8-10.
被引量:3
5
刘金锭.
“最近发展区”语境中的教学之超越性[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124-126.
被引量:1
6
陈红媛.
论人文关怀视野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变[J]
.文教资料,2008(29):181-184.
7
姚玲.
永恒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及其现代启示[J]
.文教资料,2007(9):128-129.
被引量:4
8
何跃利,马霞.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J]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被引量:2
9
刘玉兰.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J]
.西部法学评论,2006(2):131-132.
被引量:3
10
张俊洪.
论创新性教学与师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
.现代教育论丛,2001(6):1-4.
同被引文献
116
1
唐瑗彬,石伟平,牟向伟,赵远航.
路径演化视角下职教本科院校组织变革的风险与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5):21-28.
被引量:5
2
李洪渠,石俊华,陶济东.
协调共生: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认知维度与价值指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3):26-33.
被引量:23
3
陈子季.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开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
.教育家,2021(5):4-6.
被引量:32
4
景天魁.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6):54-66.
被引量:141
5
庞学光.
论教育之超越[J]
.教育研究,1998,19(11):16-18.
被引量:30
6
谢维和.
论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适应[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12.
被引量:7
7
杨昌勇.
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8
冯建军.
从实践的观点看教育的超越性[J]
.教育学术月刊,1999(4):12-14.
被引量:7
9
黎君.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哲学界说[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23-27.
被引量:11
10
项贤明.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3):34-3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0
1
刘子真,田慧.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育全球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19-20.
2
白玫.
大学的品质:保守、适应与超越[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30-35.
被引量:4
3
李虎林.
我国教育适应与超越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
.大学教育科学,2013(3):88-92.
被引量:1
4
冯向东.
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意味着什么——对教育“适应论”讨论的反思[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4):172-182.
被引量:16
5
当代教育家思想研究[J]
.山东高等教育,2016,4(4):77-92.
6
张建桥.
论学校德育介入社会生活的三种价值取向[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97-102.
7
张建桥.
再论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7(2):5-9.
被引量:1
8
沈兵虎,王兴,顾佳滨.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若干关键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8(1):60-66.
被引量:28
9
杨孝如.
多态性:名校发展的内在向度[J]
.教育科学研究,2023(7):91-96.
被引量:1
10
李文静,董同强.
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适应性: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8):41-46.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林克松,胡瑶,曾亭.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特征、逻辑旨归及策略反思——基于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内容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0):7-12.
被引量:6
2
陈庆华.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缺失及应对[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4):126-129.
被引量:1
3
姚成郡.
大学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比较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13,11(3):59-63.
被引量:2
4
周小李.
改革开放40年德育本质研究回望[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0):15-20.
被引量:4
5
邬大光,王旭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教育研究,2015,36(5):73-88.
被引量:25
6
戴林富.
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4):22-26.
7
刘磊.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术商榷的四大误区——以展立新和陈学飞开启的学术商榷为例[J]
.复旦教育论坛,2015,13(6):12-19.
被引量:3
8
当代教育家思想研究[J]
.山东高等教育,2016,4(4):77-92.
9
任增元,徐婧.
难道高等教育能够走出“适应论”?——兼与冯向东教授商榷[J]
.复旦教育论坛,2016,14(3):26-32.
被引量:1
10
刘磊.
再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术商榷误区——以展立新和陈学飞引发的学术商榷为例[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3):59-71.
被引量:1
1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
.教育研究,1996,17(2):3-6.
被引量:294
2
项贤明.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3):34-35.
被引量:20
3
蔡宝来,吴小倩.
试论高师教育的适应与超越[J]
.教师教育研究,1999,14(3):40-41.
被引量:5
4
陈雯.
论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J]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121-125.
被引量:5
5
马凤岐,聂晓光.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兼与鲁洁教授、杨昌勇博士商榷[J]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26-29.
被引量:8
6
刘子真,田慧.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育全球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19-20.
7
张卓琼.
浅谈如何理解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其教育价值[J]
.金色年华(下),2012(8):25-25.
8
潘新红.
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72-76.
被引量:2
9
张学武.
论德育对市场经济的理性适应及其超越[J]
.广西社会科学,2008(8):215-218.
10
庞学光.
论教育之超越[J]
.教育研究,1998,19(11):16-18.
被引量:30
江苏高教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