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振动.测试与诊断》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312被引量19249H指数40
《振动.测试与诊断》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主办,是反映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的技术性刊物。主...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680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361/V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312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提取和筛选下低速制动颤振的评价
1
作者 李天舒 靳畅 +1 位作者 李阳 姜天宇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198,共7页
针对汽车低速制动时的蠕动颤振表现主要依靠人工主观评价,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易受人员主观性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智能评价方法。首先,研究并提取了颤振信号的特征;其次,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 针对汽车低速制动时的蠕动颤振表现主要依靠人工主观评价,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易受人员主观性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智能评价方法。首先,研究并提取了颤振信号的特征;其次,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和K近邻算法(K nearest neighbors,简称KNN)2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制动颤振的智能评价;然后,提出基于概率密度特征的特征排序与筛选算法,将特征从39维筛选至11维,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对比试验发现,经过特征筛选后的训练机器学习模型SVM和KNN的准确率分别从72.5%和68.75%提升到了86.25%和87.5%。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特征提取和基于概率密度的特征筛选方法在对蠕动颤振评价上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颤振 特征提取 特征排序 特征筛选 支持向量机 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空调冷水机组粒子阻尼减振设计
2
作者 肖望强 邵堃 +3 位作者 陈辉 张治平 董继鲁 姚伍平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25年第4期782-790,848,共10页
针对离心式空调冷水机组的振动噪声问题,采用粒子阻尼技术进行减振降噪研究。首先,对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了解机组各结构振动情况以及振动传递路径;其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空调机组进行模态分析,研究机组的振动敏感点,获得... 针对离心式空调冷水机组的振动噪声问题,采用粒子阻尼技术进行减振降噪研究。首先,对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了解机组各结构振动情况以及振动传递路径;其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空调机组进行模态分析,研究机组的振动敏感点,获得粒子阻尼器的最佳安装位置;然后,基于离散元法,设计冷水机组粒子阻尼器,比较最优粒子材质、粒径以及阻尼器不同布置方案的耗能值,得到最佳配置方案;最后,搭建实验台对所提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冷水机组在386 Hz下,采用阻尼器最优方案时,压缩机机脚振动减少了4.89 dB,筏架振动减小了9.29 dB;在300 Hz下,压缩机振动减少了4.74 dB,筏架振动减少了11.39 dB,符合预期目标。笔者将粒子阻尼技术应用于空调冷水机组的振动控制中,为空调冷水机组的减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冷水机组 粒子阻尼 离散元 力链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振动对近水平孔管柱减摩及屈曲的影响
3
作者 徐保龙 刘送永 李洪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405,406,共9页
为了解决近水平长钻孔孔内管柱受压后摩阻增大甚至管柱屈曲变形的问题,提出了轴向振动减摩和防屈曲方法。首先,建立了轴向振动减摩的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振动减摩的内在力学机制;其次,建立了振动减摩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激振力、激振频... 为了解决近水平长钻孔孔内管柱受压后摩阻增大甚至管柱屈曲变形的问题,提出了轴向振动减摩和防屈曲方法。首先,建立了轴向振动减摩的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振动减摩的内在力学机制;其次,建立了振动减摩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激振力、激振频率对于减摩效果的影响关系,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振动周期内管柱与孔壁摩阻存在方向变换现象,降低了单个振动周期内的平均摩阻;激振力越大,减摩效果越好;轴向振动的幅值和频率达到一定门限值后能够有效防止管柱屈曲变形,降低管柱摆动;对于长为200 m、直径为89 mm的通缆钻杆管柱,当激振力大于等于5 kN时,能够大幅度减小管柱与孔壁摩阻,防止管柱屈曲;平均摩阻与振动频率呈倒对数关系,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平均摩阻先减小而后趋于稳定,当激振频率大于等于6 Hz后减摩效果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对于减摩防屈曲钻具的研制以及钻孔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振动 管柱 摩阻 屈曲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发动机转速控制机构减振分析及试验验证
4
作者 王煜坤 黄国平 朱家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1225,1252,共7页
为了解决某型发动机起动装置的转速控制机构提前脱开故障,提出了基于橡胶阻尼材料的转速控制机构减振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转速控制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后的转速控制机构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 为了解决某型发动机起动装置的转速控制机构提前脱开故障,提出了基于橡胶阻尼材料的转速控制机构减振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对转速控制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后的转速控制机构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速控制机构提前脱开故障得到解决,满足了飞机的使用要求;转速控制机构减振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外场发动机起动问题,降低了起动装置的维修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速控制机构 橡胶阻尼 减振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淳生院士团队 领航国家超声电机技术 助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5
作者 朱琳 周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6,共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超声电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面对自主研发的超声电机助力“嫦娥系列”巡视器,他说:“这个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要靠自己创造。”他,就是赵淳生,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超声电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面对自主研发的超声电机助力“嫦娥系列”巡视器,他说:“这个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要靠自己创造。”他,就是赵淳生,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领域最早和最全面的研究者之一,他的满腔热情已经深深融入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带领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这支国家级团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拓着更加宽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事业 重点实验室 超声电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助力 满腔热情 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内减振道床评价隧道壁测点位置研究
6
作者 金浩 汤世龙 孙博旭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0,1035,共7页
隧道内减振道床的在线测试现行方法不区分隧道的结构形式,且未考虑盾构隧道纵缝在振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针对该问题,结合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隧道纵缝在振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波在单一管片会随着离振源距离的增... 隧道内减振道床的在线测试现行方法不区分隧道的结构形式,且未考虑盾构隧道纵缝在振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针对该问题,结合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隧道纵缝在振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波在单一管片会随着离振源距离的增加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盾构隧道纵缝对振动波有明显的削弱作用,振动波经过纵缝后振动加速度时程最大幅值可下降50%以上;无论哪种拼装角度,在同一振源激励下,盾构隧道被纵缝影响的一侧和未被纵缝影响一侧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和频率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即使都位于未被纵缝影响的一侧,不同错缝拼装角度也会造成该侧测点动力响应幅值的不同。因此,在盾构隧道内进行振动测试时,应考虑纵缝位置及管片拼装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浮置板轨道 减振垫道床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泽璀 冯宇剑 +4 位作者 张磊 闫明 张春辉 巨圆圆 王陶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562,623,共9页
飞行器着陆或者坠落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为了改善乘员所受到的冲击损伤,提出了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系统。为分析缓冲座椅的力学特性,首先,建立座椅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座椅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其次,基于系统... 飞行器着陆或者坠落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为了改善乘员所受到的冲击损伤,提出了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系统。为分析缓冲座椅的力学特性,首先,建立座椅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座椅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其次,基于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析系统刚度、阻尼以及不同跌落高度对缓冲座椅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磁流变库伦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并利用T-S模糊模型实现座椅系统半主动控制,将系统的极限距离缓冲效果与最优缓冲效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缓冲座椅原理样机的跌落试验对上述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线性缓冲器,所提出的缓冲座椅能够适应不同的跌落冲击强度,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 跌落冲击 半主动阻尼控制 缓冲座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式压/拉一体式Hopkinson杆装置研究
8
作者 王凡 陈龙洋 +2 位作者 赵思晗 吴倩 郭伟国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6-894,1036,共10页
分离式Hopkinson杆装置常用于测量材料动态压缩、拉伸和剪切性能,为了提高装置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研究了可以实现材料动态压缩和拉伸的一体式Hopkinson杆装置。首先,通过在Hopkinson压杆装置上增加Y字型前端构件、双侧杆和Y字型后端构件... 分离式Hopkinson杆装置常用于测量材料动态压缩、拉伸和剪切性能,为了提高装置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研究了可以实现材料动态压缩和拉伸的一体式Hopkinson杆装置。首先,通过在Hopkinson压杆装置上增加Y字型前端构件、双侧杆和Y字型后端构件,将撞击产生的压缩波转换为拉伸波加载至试样;其次,通过ABAQUS软件数值仿真,分析各构件的几何构型、尺寸等对加载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端Y字型构件分岔角度越大、截面尺寸越小,则因弯曲导致的波形失真的程度越严重,截面尺寸和失真程度成负指数关系;在侧杆截面边长大于10 mm时,侧杆间距对波形的影响较小;后端构件的法兰厚度越大,拉伸加载波的平均幅值越大。最终确定了前端构件的Y型分岔夹角为10°,2根侧杆的间距为60 mm,后端构件的法兰厚度为10 mm,构建了一种兼顾压缩和拉伸的一体式Hopkinson杆装置,并对2种试样分别进行压缩和拉伸加载,验证了此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KINSON杆 拉/压一体 尺寸优化 弯曲杆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本条件下轴承故障的DCGAN诊断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柳雅倩 蔡浩原 +2 位作者 李文宽 赵晟霖 刘春秀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3,836,共8页
针对基于故障数据图像的诊断方法所需训练数据严重不足以及在小样本故障库条件下诊断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DCGAN)的扩充滚动轴承故障小样本... 针对基于故障数据图像的诊断方法所需训练数据严重不足以及在小样本故障库条件下诊断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DCGAN)的扩充滚动轴承故障小样本库的方法,以丰富故障信息,在小样本故障库条件下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为了改善传统算法易产生的棋盘格效应,设计上采样卷积(up-sampling convolution,简称USCONV)层,将传统DCGAN算法与双线性插值的上采样及卷积相结合,对故障数据小波变换图像进行训练学习,输出逼真的生成样本。该模型针对多种故障情况,在小样本故障库条件下能准确完善数据集,缓解过拟合等问题,提高了再诊断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USCONV层对棋盘格问题有明显改善,小样本库扩充后诊断模型对包含多种故障情况的测试集识别率由91.67%提升至98.96%,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小样本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俯仰角对直升机水上迫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斌 孙智 +3 位作者 朱俐宇 王哲 李佩 孙建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8-393,413,414,共8页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 Eulerian,简称ALE)方法和罚函数耦合方法对带应急救生浮囊的直升机着水冲击过程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计算,从浮囊吸能角度对直升机着水冲击过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述,揭示了不同初始俯仰角对...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 Eulerian,简称ALE)方法和罚函数耦合方法对带应急救生浮囊的直升机着水冲击过程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计算,从浮囊吸能角度对直升机着水冲击过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述,揭示了不同初始俯仰角对直升机着水冲击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直升机着水冲击过程中垂向过载占主导作用;随着俯仰角的增大,过载峰值出现时间延迟,过载峰值显著增大;在大俯仰角下浮囊的吸能效果降低,从而导致着水冲击过载峰值大幅增大。对比零俯仰角工况,当初始俯仰姿态角为10°时,过载峰值从8.83g增加到18.89g,增加了115%;浮囊的吸能效果降低了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水冲击 俯仰角 过载峰值 冲击特性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直线行驶振动理论模型及验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传栋 朱碧华 +1 位作者 杨锦霞 邹乃威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0,200,共8页
针对某型号装载机在平整路面上、以特定车速直线行驶时出现的整车垂向振动、整车俯仰振动和座椅垂向振动问题,为识别和研究该异常振动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振动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装载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模型,并利用状态... 针对某型号装载机在平整路面上、以特定车速直线行驶时出现的整车垂向振动、整车俯仰振动和座椅垂向振动问题,为识别和研究该异常振动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振动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装载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模型,并利用状态空间法求解得到了四阶固有频率及其模态振型向量。为了验证理论振动模型及其求得的模态参数的有效性,对该异常振动工况进行了工作模态分析(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简称OMA)实验,成功识别出了其模态特征。两者对比结果显示,理论模型获得的模态特征向量与OMA实验获得的模态振型基本一致,且模态频率理论值与OMA实验获得的测试值的偏差小于5%,较好地验证了该振动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依据该振动模型识别出轮胎垂向刚度为其关键参数之一,研究了轮胎垂向刚度对装载机机身垂向振动和俯仰振动2种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行驶振动 理论建模 工作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振动、测试与诊断》
12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8-1008,共1页
《振动、测试与诊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主办,是反映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为中心的动... 《振动、测试与诊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主办,是反映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为中心的动态测试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技术文献,包括实验测试技术、测试仪器的研制、方法和系统组成、信号分析、数据处理、参数识别与故障诊断以及有关装置的设计、使用、控制、标定和校准等,不拘泥于行业和测试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刊物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技术文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研成果 测试与诊断 测试仪器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发动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敏 陈健 +3 位作者 张岩 陈玉昆 范红波 张英堂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4-990,1038,共8页
为提高发动机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synchrosqueez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简称SSGST)与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enter-symmetric local binary patterm,简称CSLBP)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信号时频分析中... 为提高发动机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synchrosqueezing generalized S-transform,简称SSGST)与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enter-symmetric local binary patterm,简称CSLBP)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信号时频分析中的能量泄露、频谱涂抹、频带混叠和时频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同步压缩算法与广义S变换提出了SSGST,对缸盖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得到时频聚集性较高的二维时频图;然后,利用CSLBP提取缸盖振动信号时频图的纹理谱特征,并将其输入交叉验证寻优的核极限学习机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SSGST的能量聚集效果好,时频分辨率高,各频带分布较窄且不存在混叠,能够有效分离出非线性混合信号中的各频带分量;时频图的CSLBP纹理谱特征维数较低,且具有良好的类内聚集性和类间离散性;利用交叉验证寻优的KELM对故障特征进行分类,实现发动机故障诊断,获得了较高的诊断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时频分析 故障诊断 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超声传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师峰 李叶海 +1 位作者 李振 冯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7-436,620,共11页
现有硬质传感器因黏接耦合到待测结构所带来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差、附加质量重及体积大等局限,难以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全面应用。针对此问题,新型柔性传感技术利用聚合物等柔性材料,结合新型制备工艺,可将整个传感网络直接制备于待测结构,... 现有硬质传感器因黏接耦合到待测结构所带来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差、附加质量重及体积大等局限,难以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全面应用。针对此问题,新型柔性传感技术利用聚合物等柔性材料,结合新型制备工艺,可将整个传感网络直接制备于待测结构,灵活布置于复杂形廓位置,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重量轻、柔性好和可设计等优点。针对主流的基于超声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柔性传感单元可形成大面积、高密度的完备传感网络,并且具备信号调制能力,能够完成多种形式的主被动监测任务,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石油管道等工程结构的应用提供关键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传感网络 超声波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VMD与欧氏距离的柴油机故障识别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海龙 宋业栋 +5 位作者 李鑫 毕凤荣 毕晓博 汤代杰 杨晓 马腾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915,1022,1023,共7页
为实现利用单一通道信号通过同一方法区分多种发动机故障的目的,笔者对现有算法进行了优化以提取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首先,针对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的分解层数选择困难问题,文中以几种不同类型故... 为实现利用单一通道信号通过同一方法区分多种发动机故障的目的,笔者对现有算法进行了优化以提取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首先,针对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的分解层数选择困难问题,文中以几种不同类型故障的频率特征为基础,优化了其中心频率迭代初始值,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与简便性;然后,利用鲁棒性独立分量分析(Robu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Robust ICA)对VMD处理结果再次分解,分析发动机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振源的同频率信号,并将两个阶段分解结果重构信号的四阶累积量作为故障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以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ing,简称FCM)确定的聚类中心为参考点,利用各个工况点与喷油故障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区分故障类型,取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故障诊断 振动信号 变分模式分解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PMT水下防爆试验故障树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润泽 李晓彬 +2 位作者 杜志鹏 何苗 乐京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9-975,1027,共8页
为解决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简称PMT)水下防爆试验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以及故障发生概率存在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应用模糊集数学方法和可能性理论,把模糊数学和故障树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形模糊数算法的PMT试验系... 为解决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简称PMT)水下防爆试验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以及故障发生概率存在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应用模糊集数学方法和可能性理论,把模糊数学和故障树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形模糊数算法的PMT试验系统失效模式分析方法。根据试验系统工作原理,采用下行法建立故障树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了顶事件的结构函数及多种失效模式,进而利用专家语言评价法,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和各底事件的模糊重要度,得到了PMT试验中故障发生率较高的环节,最后对故障分析结果进行改进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诊断出存在的故障,为PMT防爆试验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以及提高PMT保护罩的水下防爆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 模糊故障树 故障诊断 水下内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线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舞动特性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亮 姚一鸣 +5 位作者 蒋鑫 崔赟 邢誉峰 卢毅 张旭 邓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6-821,907,908,共8页
将风激励作用转换为导线长度的周期变化,对单档距架空线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无覆冰时的舞动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对应,用两端简支柔索结构参数共振模型对横向风载激发的导线舞动现象进行模拟。对具有相同截面尺寸的碳纤维复合... 将风激励作用转换为导线长度的周期变化,对单档距架空线路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无覆冰时的舞动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对应,用两端简支柔索结构参数共振模型对横向风载激发的导线舞动现象进行模拟。对具有相同截面尺寸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和钢芯铝绞线的舞动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参数共振动力不稳定区域的角度解释了实验观测到的不同激振频率下两种导线系统的舞动模态。结果表明,在相同静态张力加载下,相同截面尺寸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相比于传统钢芯铝绞线更不易发生舞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舞动 无覆冰实验 参数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三自由度柔顺精密定位平台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泉 东益冲 +4 位作者 任广 孙翊 彭艳 蒲华燕 李小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3,229,共9页
设计了一种由压电陶瓷驱动的整体式平面3-PRR柔顺并联定位平台,平台每条支链采用半圆型柔性转动铰链和直角型柔性直线铰链代替传统的转动副和移动副,消除了传统机构的铰链配合间隙和摩擦,通过Ansys软件对两种铰链进行了刚度分析,并在支... 设计了一种由压电陶瓷驱动的整体式平面3-PRR柔顺并联定位平台,平台每条支链采用半圆型柔性转动铰链和直角型柔性直线铰链代替传统的转动副和移动副,消除了传统机构的铰链配合间隙和摩擦,通过Ansys软件对两种铰链进行了刚度分析,并在支链的输入端设计了柔性杠杆位移放大机构以提高平台的工作空间。基于"伪刚体模型法"建立了柔顺定位平台的运动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柔顺并联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其静力学特性,最后搭建了平台测试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通过运动学模型解析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得到在x方向、y方向和转动角φp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0.81%,9.66%和9.79%,验证了运动学理论模型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位平台 伪刚体模型 压电陶瓷 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不平引起车桥系统随机振动车速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桂水荣 张政韬 +1 位作者 陈水生 万水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1228,1296,1297,共8页
将桥梁离散为梁单元,车辆简化为两自由度系统,桥面不平顺引起的车桥耦合振动荷载等效为虚拟激励荷载,建立移动车辆-桥梁耦合随机振动模型,运用虚拟激励法((pseudo excitation method,简称PEM)并结合模态综合叠加技术进行求解。将数值迭... 将桥梁离散为梁单元,车辆简化为两自由度系统,桥面不平顺引起的车桥耦合振动荷载等效为虚拟激励荷载,建立移动车辆-桥梁耦合随机振动模型,运用虚拟激励法((pseudo excitation method,简称PEM)并结合模态综合叠加技术进行求解。将数值迭代结果与Monte-Carlo法对比,验证求解算法的正确性。以简支梁桥为例,在频域内对桥面不平顺引起车桥耦合随机振动的车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跨中竖向位移均方根值随车速变化较大,车速对位移和加速度功率谱曲线的1阶频率峰值和带宽影响显著;近支点加速度功率谱曲线的峰值、频率及带宽随车速变化明显。研究桥面不平顺引起的车桥耦合随机响应,车速对桥梁和车体振动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 随机振动 桥面不平顺 车速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峰态的钢轨踏面损伤弦测特征辨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华 朱洪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3-958,1080,共7页
根据钢轨踏面非周期性损伤具有奇异性,分析了其中点弦测法的响应特征,提出多弦理论下的损伤辨识方法:选取合适的弦长组合可在抑制轨道不平顺弦测幅值增益的同时放大钢轨踏面损伤幅度,再利用奇异值分解将测量数据进行分离后,对包含有钢... 根据钢轨踏面非周期性损伤具有奇异性,分析了其中点弦测法的响应特征,提出多弦理论下的损伤辨识方法:选取合适的弦长组合可在抑制轨道不平顺弦测幅值增益的同时放大钢轨踏面损伤幅度,再利用奇异值分解将测量数据进行分离后,对包含有钢轨踏面损伤奇异特征的分量求滑动峰态序列,得到损伤的精确位置。理论仿真和实际线路测试表明,该方法仅利用轨道弦测数据就能提取被淹没的钢轨踏面损伤信息,适合在实际铁路工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损伤 中点弦模型 奇异值分解 滑动峰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