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13338
被引量
40728
H指数
39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铁道标准设计》原名《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2年变更为现刊名,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设计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铁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
查看详情>>
曾用名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
主办单位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4-295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1-2987/U
出版周期
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13,338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速行车激励下高铁桥梁顶板裂缝扩展及其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高浩
王君明
+2 位作者
勾红叶
班新林
孟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子模型,研究不同车速、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桥梁顶板下缘裂缝横向扩展规律;利用结构声强法探明不同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开裂顶板下缘振动能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行车速度会增大裂缝横向扩展位移曲线峰值;在350 km/h高速行车激励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几乎没有变化;顶板裂缝深度每增加20 mm,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增大0.0015 mm,裂缝横向扩展受裂缝深度影响显著。无裂缝时顶板下缘振动能量流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保持一致,越靠近列车荷载位置振动能量分布越多;裂缝的出现对顶板下缘一定范围内的振动能量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二是降低能量值大小;裂缝长度增大对能量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裂缝周围单元;裂缝深度的增加会使得裂缝对能量的影响范围显著增大,且裂缝两端出现能量集中现象。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铁简支梁桥养护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
车-轨-桥耦合分析
裂缝扩展
振动能量
结构声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研究
2
作者
赵宏涛
王振东
+2 位作者
周晓昭
齐威
曹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6,201,共8页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指挥控制的核心。针对既有系统关系型数据模型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数据处理性能和业务表达技术瓶颈,并统筹考虑系统数据多元化和操作智能化需求,设计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首先分析图数据...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指挥控制的核心。针对既有系统关系型数据模型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数据处理性能和业务表达技术瓶颈,并统筹考虑系统数据多元化和操作智能化需求,设计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首先分析图数据模型与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的适配性问题,给出图数据模型形式化描述;其次构建包含原生图存储结构的数据层、向上提供数据解耦的适配层以及完成调度主业的业务层的三层系统架构;然后根据行车运输业务中的图数据节点约束要求,明确模型中节点、边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最后利用图数据库免索引连接机制,制定保证数据关联分析和检索能力的底层数据多联存储方案。仿真实验表明,相对关系型数据模型,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数据设计方案在不显著增加启动阶段和计算波谷阶段运行压力的前提下,获得理论分析环境中10倍以上的计算波峰阶段路径查询性能提升以及模拟环境典型场景下80%以上计算量减少的效果;此外,路径检索遍历独立于图数据规模,在涉及深链查询场景下,关联跳数越多,图数据模型的性能优势越显著。研究成果为智能调度大数据的检索、处理、融合、挖掘以及业务驱动提供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调度集中系统
系统架构
图数据模型
边
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铁车辆段咽喉区振动特性实测分析
3
作者
徐宇
孙思为
+2 位作者
杜华熹
徐浩能
刘庆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0,共7页
为研究地铁列车通过咽喉区时引发的垂向振动传播规律,对某地铁车辆段咽喉区道岔进行现场实测,按现场实际工况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1/3倍频程等方法研究其振动特性,最终总结出列车出入库、不同车速、不同轨道条件下的振...
为研究地铁列车通过咽喉区时引发的垂向振动传播规律,对某地铁车辆段咽喉区道岔进行现场实测,按现场实际工况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1/3倍频程等方法研究其振动特性,最终总结出列车出入库、不同车速、不同轨道条件下的振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出入库时轮轨接触方向不同导致振动水平不同,入库时各测点Z振级比出库时大1.4~1.7 dB;轮轨激励主要频段处对应的振动加速度级与车速成正比,车速增大使该频率处振动加速度级也增大;道岔减振垫能吸收12.5 Hz以内和40 Hz以上的振动能量,尤其是高频能量,与普通道岔相比其减振效果平均可达9.8 dB;由于咽喉区错综复杂的柱网结构与盖板尺寸,盖板与板上立柱测点在各种频率振动相互叠加下存在多个主频,且多分布在20~50 Hz频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
出入库
咽喉区
道岔
现场实测
减振垫
车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属声屏障用陶粒吸声板制备及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韩珈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1,共8页
陶粒吸声板耐候性好、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声材料,应用于金属声屏障需要深入研究其吸声、隔声性能。基于多孔材料的声学机理,通过振动加压成型技术,制备了陶粒吸声板,研究不同因素对其吸声、隔声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陶粒吸声板耐候性好、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声材料,应用于金属声屏障需要深入研究其吸声、隔声性能。基于多孔材料的声学机理,通过振动加压成型技术,制备了陶粒吸声板,研究不同因素对其吸声、隔声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工况陶粒吸声板吸声系数、隔声量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中低频区段吸声系数逐渐增加,1000 Hz左右达到峰值,1000~5000 Hz吸声系数曲线存在波动及第二峰值;隔声量曲线基本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区间存在波动,5000 Hz达到峰值;陶粒吸声板采用的陶粒粒径越小,吸声系数、隔声量越高;骨胶比由3.5提升至5.0,吸声系数、隔声量降低;降低水胶比,高频区段吸声系数增加明显,中高频隔声量降低明显;板厚增加,中高频段吸声系数曲线有向低频平移趋势,隔声量整体变化不大;陶粒吸声板放入金属外壳形成单元板后,吸声系数、隔声量较单一陶粒板整体提升显著。经过设计配比陶粒吸声板可以达到Ⅱ级吸声要求,同时兼具一定的隔声效果,放置入金属外壳组成声屏障单元板后,满足TB/T 3122—2019《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标准要求,将陶粒吸声板用于金属声屏障吸声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吸声板
金属声屏障
粒径
骨胶比
水灰比
吸声系数
隔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eBPF和ConvLSTM的5G-R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律
李辉
刘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10,共8页
在铁路5G专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铁路运行安全等方面。但当前成熟的铁路网络安全设备多是针对可能存在的非法入侵、外网干预等外部安全隐患,对于内部使用不当或通信异常带来的安全问题,还未有系统性的检测方法。因...
在铁路5G专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铁路运行安全等方面。但当前成熟的铁路网络安全设备多是针对可能存在的非法入侵、外网干预等外部安全隐患,对于内部使用不当或通信异常带来的安全问题,还未有系统性的检测方法。因此,提出一种可同时进行网络内外异常检测、集流量抓取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实时性较强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设计从网络安全审计的三大关键技术出发,分别对应本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解析、流量识别三个模块,并说明系统在网络中部署的环境与位置。具体运用了eBPF技术抓取网络流量数据包,利用深度学习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取其中特征信息,并导入已训练好的ConvLSTM模型中进行预测,最终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流量。通过两个数据集的实验验证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此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针对外部攻击流量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0.97,针对内部通信异常预测准确率为0.96,实现了对外部或内部因素导致的网络流量异常问题的监测与排查,以便快速反应采取进一步措施。针对5G-R场景进行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设计和研究可以为未来铁路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
5G-R
网络安全审计
eBPF
深度学习
Conv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超效率DEA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研究
6
作者
朱昌锋
王学贵
+2 位作者
刘康儒
安轲
周宏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编组方案是实现不同时期地铁运营模式与客流特征相匹配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地铁规划建设成本和低碳运营的关键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地铁编组方案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编组方案比选...
编组方案是实现不同时期地铁运营模式与客流特征相匹配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地铁规划建设成本和低碳运营的关键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地铁编组方案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编组方案比选的两步筛选法;通过分析各指标对地铁编组方案影响的差异性,提出基于超效率DEA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评价比选模型,并在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合并的基础上,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划分;最后,以实例验证和分析了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评价比选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1)固定编组方案属于成本赋能型方案,需较高的设备设施成本和运营投入;而更改编组方案属于技术赋能型方案,通过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运能匹配和乘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的有效产出;(2)更改编组方案和固定编组方案之间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需结合具体的线路条件、城市或企业财政情况、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进行综合判断。本文提出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理论方法适用于多种实践场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编组方案
初近远期
超效率DEA
指标体系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等渣土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改良效果,以获得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渣土改良方案及改良剂合理添加比。结果表明:(1)采用浓度为3%的泡沫剂溶液和配合比1∶8的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获得良好效果;(2)粉质黏土地层采用泡沫剂进行改良,渣土坍落度随泡沫添加比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随之减小,改良剂合理添加比为19.7%~22.8%;(3)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和抗渗性,当采用全泡沫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2.2%~28.7%,当采用泡沫与膨润土泥浆联合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4.3%~31.5%。现场应用及施工效果反馈表明,采用以上改良方案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盾构推力、刀盘扭矩以及刀具磨损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合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室内试验
渣土改良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铁路解锁后纵连式无砟轨道纵向温度应力及界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蒋典佑
林锦镇
+4 位作者
曹毅杰
刘钰
孙晓丹
杨怀志
朱星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针对持续高温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病害的问题,提出部分解锁方案以释放其温度应力。为量化解锁后轨道结构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并探究其释放原理,建立部分解锁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体...
针对持续高温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病害的问题,提出部分解锁方案以释放其温度应力。为量化解锁后轨道结构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并探究其释放原理,建立部分解锁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体温升作用下层间界面损伤的演化规律和部分解锁后轨道结构对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研究表明:整体温升作用下,由于解锁后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位移差较大,导致轨道结构层间损伤、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较低;解锁后轨道结构层间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为13℃。由于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转变,且层间黏结强度随整体温升的升高而降低,解锁后轨道板和宽窄接缝的温度应力得到了部分释放;当整体温升为50℃时,轨道板纵向应力最大释放量可达17.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5%;宽窄接缝纵向应力释放量最大可达17.3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3%。随整体温升的不断升高,层间界面损伤不断扩展,轨道板纵向约束减弱,故纵向应力反而降低;解锁后宽窄接缝温度应力随整体温升的变化规律受层间离缝面积影响,其随着整体温升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板式无砟轨道
部分解锁
温度力释放
层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的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
1
9
作者
宗志栓
张逸飞
+4 位作者
林作忠
陈晨
杨航
邱泽刚
申玉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5,共9页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4个一级风险因素,23个风险控制指标,建立针对硐室群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收集典型样本数据后,基于PNN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同时采用AHP定量分析风险因素权重,迅速捕捉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研发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硐室群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概率等级为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围岩等级和支护及时性等带来的影响,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评估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针对硐室群施工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险级别,实时指导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硐室群
概率神经网络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孙琪皓
刘桂卫
+2 位作者
王飞
张璇钰
王衍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1,共8页
地质灾害隐患是我国山区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及早发现、诊断和处置灾害隐患对于铁路安全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隐患精细化防治需求,系统归纳总结了我国山区运营铁路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及特征,通过将灾害筛查、...
地质灾害隐患是我国山区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及早发现、诊断和处置灾害隐患对于铁路安全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隐患精细化防治需求,系统归纳总结了我国山区运营铁路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及特征,通过将灾害筛查、危险性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有机结合与融合应用,提出了基于天空地多源遥感和人工智能的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路线。研究表明:(1)我国山区铁路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表现出高位陡坡多、隐蔽性和潜伏性强、受工程扰动影响大、远程链式致灾和缓变型隐患分布广泛5种突出特征;(2)联合采用卫星遥感、InSAR、机载LIDAR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灾害隐患的精细化识别,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铁路沿线隐患筛查技术方法;(3)融合应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及变化检测等人工智能方法,提出了铁路沿线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路线,并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有效性;(4)结合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了以“区域-区段-工点”为主线的铁路地质灾害三级防控策略,构建了适用于铁路运维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地质灾害
早期识别
隐患筛查
危险性评估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数据融合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耀
彭涛
+2 位作者
袁强
魏建忠
侯东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83,共8页
随着我国智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装备板块重点领域之一的牵引供电系统已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牵引供电系统仿真、验证能力,开展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研究。以贯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数据综合应...
随着我国智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装备板块重点领域之一的牵引供电系统已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牵引供电系统仿真、验证能力,开展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研究。以贯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数据综合应用为出发点,提出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平台架构及演进路线。基于规划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BIM、供电仿真、变电仿真、接触网仿真系统及平台展示交互的数据融合需求,提出采用星型数据融合拓扑结构,构建融合数据集实现数据交互的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了对结构化数据、BIM模型、文件类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的融合数据集,提出静态、动态属性数据的标准JSON数据格式,构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索引及管理。依托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开发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平台并进行应用探索,实现了BIM数据驱动仿真、仿真结果三维动态展示等核心功能,验证了数据融合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建设、运营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速铁路
数字孪生
牵引供电
BIM
仿真
数据融合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植物防沙方案设计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华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6,202,共7页
格库铁路塔里木河中下游区段风沙危害严重,防沙体系建设是格库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难题,有必要在现有工程防沙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生物防沙体系的设计方法,从而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铁路沿线风况、土壤、地下水等...
格库铁路塔里木河中下游区段风沙危害严重,防沙体系建设是格库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难题,有必要在现有工程防沙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生物防沙体系的设计方法,从而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铁路沿线风况、土壤、地下水等风沙环境特征,结合铁路沙害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高矿化度水造林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生物防沙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风洞试验和立地条件分类方法,构建阻固结合的铁路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模式。研究结论为: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建立植物防沙工程是可行的,铁路沿线可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3个危害程度、5种林带布局模式;共需种植各类苗木1 755.3万株,年需水量约983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库铁路
风沙危害
植物防沙工程
林带结构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置让压元件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13
作者
邵珠山
陈鑫源
+2 位作者
洪思源
孙振宇
吴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环向让压衬砌(内置让压元件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组合)对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挤压大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然而,目前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难点,极大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根据...
环向让压衬砌(内置让压元件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组合)对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挤压大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然而,目前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难点,极大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根据让压元件的受力-变形特征(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弹性-让压-压实3个变形阶段),将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通过等效变形原理和均匀化方法处理得到相应阶段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环向让压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最后,讨论让压元件不同参数(屈服应力和元件长度)对环向让压衬砌支护效果的影响。让压元件的屈服应力对环向让压衬砌应力路径影响显著,但对衬砌最终压力及位移影响并不大,而让压位移则对最终压力影响较大,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环向让压衬砌
支护刚度
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顺序和组合关系的列控车载设备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硕
崔佳诺
+1 位作者
吴培栋
张友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174,共8页
在列控车载设备测试过程中,测试案例之间往往存在顺序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些关系在实际测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测试序列以最小的成本覆盖测试案例集、顺序关系集和组合关系集,提出一种测试序列生成方法。首先,通过在有向图中引入弧的关...
在列控车载设备测试过程中,测试案例之间往往存在顺序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些关系在实际测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测试序列以最小的成本覆盖测试案例集、顺序关系集和组合关系集,提出一种测试序列生成方法。首先,通过在有向图中引入弧的关联关系集,提出一种新的弧路径问题—关联弧路径问题,并给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然后,将具有顺序关系和组合关系的测试序列生成问题转化为关联弧路径问题。最后,以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模式转换场景中的部分测试案例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生成的测试序列能够同时覆盖测试案例集、顺序关系集和组合关系集;与人工+DCPP方法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测试序列的总成本;与遗传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系统
车载设备
测试序列
测试案例
关联弧路径问题
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被引量:
7
15
作者
王诗
曾榜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为研究2条甚至多条高铁同时引入枢纽方案,以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枢纽研究为例,采用多因素分步研究的方法,通过初步分析枢纽既有铁路现状、城市发展规划、地区客流特点、高铁技术标准和线路宏观走向等,对渝昆、自宜2...
为研究2条甚至多条高铁同时引入枢纽方案,以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枢纽研究为例,采用多因素分步研究的方法,通过初步分析枢纽既有铁路现状、城市发展规划、地区客流特点、高铁技术标准和线路宏观走向等,对渝昆、自宜2条高铁引入枢纽的大致走向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做出初步判断。然后,结合枢纽客运布局和总图规划,围绕引入既有客站和新建客站两个思路,系统研究两线同时引入宜宾枢纽的多个方案。通过综合比选,推荐线路方案符合项目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引入方案满足路网运输需要和枢纽客运特点,集约利用通道资源、工程投资较省的方案。总结两线或者多线引入枢纽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枢纽
引入方案
多因素
分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铁车站新管幕法破坏模式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16
作者
钟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7,共8页
沈阳地铁东北大马路站采用新管幕法施工,而新管幕支护体系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是设计中重要环节。通过新管幕构件室内模型试验,对新管幕构件破坏形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模型试验表明,管幕在跨中弯矩的作用下发生下翼缘板拉裂、...
沈阳地铁东北大马路站采用新管幕法施工,而新管幕支护体系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是设计中重要环节。通过新管幕构件室内模型试验,对新管幕构件破坏形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模型试验表明,管幕在跨中弯矩的作用下发生下翼缘板拉裂、上翼缘板压溃的破坏模式,表明钢管之间的连接仍然是新管幕法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新管幕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与模型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模型试验及承载能力计算,为进一步提高新管幕法的承载力,在隧道纵向进行分段开挖和支护,使钢管在横向和纵向均有支撑作用,从而利用钢管的纵向承载力来弥补钢管横向承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暗挖法
新管幕工法
破坏模式
承载力计算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首条成环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运营组织研究——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
被引量:
2
17
作者
武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3,21,共8页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及编组、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全线采用80 km/h速度目标值;按照5人/m 2的站立标准计算列车定员,采用A型车6辆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独立运营组织模式,与线网中1、2、3、4号线等18条线路换乘;根据预测客流及网络化需求,内、外环均开行一个大交路,初、近、远期高峰开行对数为22,24,28对/h;全线设置配线8处,满足全自动运行技术要求,并对该类型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思路、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等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环线
“2.5环”
速度目标值
车辆选型
运输模式
行车方案
运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TC装置布设方案对铁路连续梁桥减震影响研究
18
作者
许鑫祥
陈士通
+1 位作者
张茂江
李然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108,116,共8页
为减轻不同地震力大小下连续梁桥固定墩损伤,提出地震发生时可临时锁定梁体和活动墩的分阶段适时连接控制装置(MTC)。为便于其在中小跨铁路连续梁桥上的应用,需明确布设方案对MTC装置减震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装置最佳布设方案。基于MTC...
为减轻不同地震力大小下连续梁桥固定墩损伤,提出地震发生时可临时锁定梁体和活动墩的分阶段适时连接控制装置(MTC)。为便于其在中小跨铁路连续梁桥上的应用,需明确布设方案对MTC装置减震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装置最佳布设方案。基于MTC装置工作原理,对连续梁桥MTC减震体系地震响应进行理论分析,以某小跨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开展MTC装置布设位置和布设数目对其减震效果影响的仿真分析,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MTC装置可有效降低梁体位移及固定墩响应;布设数目相同时,减震效果及桥梁整体响应基本不受布设位置影响,可将MTC装置布设在距固定墩较远的活动墩上,以获得最佳减震效果;建议布设数目大于活动墩数目的1/2,在取得较优减震效果的同时可不过多增大活动墩响应;布设数目对连续梁桥整体地震响应有所影响,具体影响情况与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连续梁桥
MTC装置
地震响应
布设方案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内整体道床减薄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曲村
孙大新
陈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4,61,共7页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道床结构,会影响整体道床的安全性。以实际工程为例,考虑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等结构,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通过结构强度及耐久性检算,对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整体道床减薄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设计的740 mm,轨道结构高度降低到700 mm或691 mm/690 mm时,道床和轨枕结构的应力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设计值;各向变形量也很小,远小于1 mm。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道床结构减薄40~50 mm,轨道结构仍是安全、可靠的,但需在隧道基底上采用可靠方式加强与道床结构之间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整体道床
结构减薄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被引量:
21
20
作者
张运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29,共7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标准,并对既有车站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杭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为依托,参考地方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分析长期运营监测数据初步探讨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采用经典力学理论以多跨连...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标准,并对既有车站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杭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为依托,参考地方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分析长期运营监测数据初步探讨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采用经典力学理论以多跨连续梁为模型,进一步分析基础变位作用下结构的受力行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极限状态为原则的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后,运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监测反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础变位反分析得出既有车站结构沉降指标为-4~6 mm,严于技术标准及工程类比得出的相应指标,盾构穿越已运营车站最大沉降量为2.3 mm,沉降变形在允许可控范围内,验证了变形控制指标的有效性,确保了已运营地铁设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既有车站
沉降控制标准
基础变位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行车激励下高铁桥梁顶板裂缝扩展及其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高浩
王君明
勾红叶
班新林
孟鑫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2374)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2022JDJQ001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21YJ058)。
文摘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子模型,研究不同车速、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桥梁顶板下缘裂缝横向扩展规律;利用结构声强法探明不同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开裂顶板下缘振动能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行车速度会增大裂缝横向扩展位移曲线峰值;在350 km/h高速行车激励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几乎没有变化;顶板裂缝深度每增加20 mm,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增大0.0015 mm,裂缝横向扩展受裂缝深度影响显著。无裂缝时顶板下缘振动能量流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保持一致,越靠近列车荷载位置振动能量分布越多;裂缝的出现对顶板下缘一定范围内的振动能量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二是降低能量值大小;裂缝长度增大对能量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裂缝周围单元;裂缝深度的增加会使得裂缝对能量的影响范围显著增大,且裂缝两端出现能量集中现象。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铁简支梁桥养护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
车-轨-桥耦合分析
裂缝扩展
振动能量
结构声强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railway bridge
train-track-bridge coupled analysis
crack propagation
vibration energy
structural sound intensity
分类号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B122 [理学—工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研究
2
作者
赵宏涛
王振东
周晓昭
齐威
曹桢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6,201,共8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N2023X02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计划重点课题(2023YJ106)
文摘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指挥控制的核心。针对既有系统关系型数据模型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数据处理性能和业务表达技术瓶颈,并统筹考虑系统数据多元化和操作智能化需求,设计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首先分析图数据模型与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的适配性问题,给出图数据模型形式化描述;其次构建包含原生图存储结构的数据层、向上提供数据解耦的适配层以及完成调度主业的业务层的三层系统架构;然后根据行车运输业务中的图数据节点约束要求,明确模型中节点、边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最后利用图数据库免索引连接机制,制定保证数据关联分析和检索能力的底层数据多联存储方案。仿真实验表明,相对关系型数据模型,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数据设计方案在不显著增加启动阶段和计算波谷阶段运行压力的前提下,获得理论分析环境中10倍以上的计算波峰阶段路径查询性能提升以及模拟环境典型场景下80%以上计算量减少的效果;此外,路径检索遍历独立于图数据规模,在涉及深链查询场景下,关联跳数越多,图数据模型的性能优势越显著。研究成果为智能调度大数据的检索、处理、融合、挖掘以及业务驱动提供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调度集中系统
系统架构
图数据模型
边
节点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system architecture
graph data model
edge
node
分类号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84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铁车辆段咽喉区振动特性实测分析
3
作者
徐宇
孙思为
杜华熹
徐浩能
刘庆杰
机构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房地产事业总部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8024,52068029)。
文摘
为研究地铁列车通过咽喉区时引发的垂向振动传播规律,对某地铁车辆段咽喉区道岔进行现场实测,按现场实际工况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1/3倍频程等方法研究其振动特性,最终总结出列车出入库、不同车速、不同轨道条件下的振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出入库时轮轨接触方向不同导致振动水平不同,入库时各测点Z振级比出库时大1.4~1.7 dB;轮轨激励主要频段处对应的振动加速度级与车速成正比,车速增大使该频率处振动加速度级也增大;道岔减振垫能吸收12.5 Hz以内和40 Hz以上的振动能量,尤其是高频能量,与普通道岔相比其减振效果平均可达9.8 dB;由于咽喉区错综复杂的柱网结构与盖板尺寸,盖板与板上立柱测点在各种频率振动相互叠加下存在多个主频,且多分布在20~50 Hz频段内。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
出入库
咽喉区
道岔
现场实测
减振垫
车速
振动特性
Keywords
metro depot
in and out of depot
throat area
turnouts
field test
vibration damping pad
metro spe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79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属声屏障用陶粒吸声板制备及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韩珈琪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动力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1,共8页
基金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系统性重大项目(P2018G049)。
文摘
陶粒吸声板耐候性好、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声材料,应用于金属声屏障需要深入研究其吸声、隔声性能。基于多孔材料的声学机理,通过振动加压成型技术,制备了陶粒吸声板,研究不同因素对其吸声、隔声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工况陶粒吸声板吸声系数、隔声量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中低频区段吸声系数逐渐增加,1000 Hz左右达到峰值,1000~5000 Hz吸声系数曲线存在波动及第二峰值;隔声量曲线基本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区间存在波动,5000 Hz达到峰值;陶粒吸声板采用的陶粒粒径越小,吸声系数、隔声量越高;骨胶比由3.5提升至5.0,吸声系数、隔声量降低;降低水胶比,高频区段吸声系数增加明显,中高频隔声量降低明显;板厚增加,中高频段吸声系数曲线有向低频平移趋势,隔声量整体变化不大;陶粒吸声板放入金属外壳形成单元板后,吸声系数、隔声量较单一陶粒板整体提升显著。经过设计配比陶粒吸声板可以达到Ⅱ级吸声要求,同时兼具一定的隔声效果,放置入金属外壳组成声屏障单元板后,满足TB/T 3122—2019《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标准要求,将陶粒吸声板用于金属声屏障吸声材料是可行的。
关键词
陶粒吸声板
金属声屏障
粒径
骨胶比
水灰比
吸声系数
隔声量
Keywords
ceramsite-based sound-absorbing plates
metal sound barrier
size of ceramsite
bone-cement ratio
water-cement ratio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sound transmission loss
分类号
U260.1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BPF和ConvLSTM的5G-R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律
李辉
刘畅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10,共8页
基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22YJ15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K2022G018)。
文摘
在铁路5G专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铁路运行安全等方面。但当前成熟的铁路网络安全设备多是针对可能存在的非法入侵、外网干预等外部安全隐患,对于内部使用不当或通信异常带来的安全问题,还未有系统性的检测方法。因此,提出一种可同时进行网络内外异常检测、集流量抓取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实时性较强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设计从网络安全审计的三大关键技术出发,分别对应本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解析、流量识别三个模块,并说明系统在网络中部署的环境与位置。具体运用了eBPF技术抓取网络流量数据包,利用深度学习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取其中特征信息,并导入已训练好的ConvLSTM模型中进行预测,最终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流量。通过两个数据集的实验验证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此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针对外部攻击流量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0.97,针对内部通信异常预测准确率为0.96,实现了对外部或内部因素导致的网络流量异常问题的监测与排查,以便快速反应采取进一步措施。针对5G-R场景进行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设计和研究可以为未来铁路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
关键词
铁路通信
5G-R
网络安全审计
eBPF
深度学习
ConvLSTM
Keywords
railway communication
5G-R
network security audit
eBPF
deep learning
ConvLSTM
分类号
U285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超效率DEA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研究
6
作者
朱昌锋
王学贵
刘康儒
安轲
周宏昌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和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双一流”科研重点项目(GSSYLXM-04)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54,2021KY74ZD)。
文摘
编组方案是实现不同时期地铁运营模式与客流特征相匹配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地铁规划建设成本和低碳运营的关键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地铁编组方案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编组方案比选的两步筛选法;通过分析各指标对地铁编组方案影响的差异性,提出基于超效率DEA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评价比选模型,并在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合并的基础上,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划分;最后,以实例验证和分析了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评价比选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1)固定编组方案属于成本赋能型方案,需较高的设备设施成本和运营投入;而更改编组方案属于技术赋能型方案,通过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运能匹配和乘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的有效产出;(2)更改编组方案和固定编组方案之间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需结合具体的线路条件、城市或企业财政情况、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进行综合判断。本文提出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理论方法适用于多种实践场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地铁
编组方案
初近远期
超效率DEA
指标体系
方案比选
Keywords
subway
formation scheme
early,near and long-term
super-efficiency DEA
index system
scheme comparison
分类号
U231.9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项目(U1934213)。
文摘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等渣土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改良效果,以获得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渣土改良方案及改良剂合理添加比。结果表明:(1)采用浓度为3%的泡沫剂溶液和配合比1∶8的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获得良好效果;(2)粉质黏土地层采用泡沫剂进行改良,渣土坍落度随泡沫添加比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随之减小,改良剂合理添加比为19.7%~22.8%;(3)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和抗渗性,当采用全泡沫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2.2%~28.7%,当采用泡沫与膨润土泥浆联合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4.3%~31.5%。现场应用及施工效果反馈表明,采用以上改良方案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盾构推力、刀盘扭矩以及刀具磨损均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合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室内试验
渣土改良
现场应用
Keywords
shield tunnel
composite strata
soft-upper and hard-lower strata
laboratory test
ground conditioning
field application
分类号
U455.4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51.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铁路解锁后纵连式无砟轨道纵向温度应力及界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蒋典佑
林锦镇
曹毅杰
刘钰
孙晓丹
杨怀志
朱星盛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课题(K2020G007)。
文摘
针对持续高温作用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病害的问题,提出部分解锁方案以释放其温度应力。为量化解锁后轨道结构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并探究其释放原理,建立部分解锁后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整体温升作用下层间界面损伤的演化规律和部分解锁后轨道结构对温度应力的释放效果。研究表明:整体温升作用下,由于解锁后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位移差较大,导致轨道结构层间损伤、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较低;解锁后轨道结构层间离缝产生的临界整体温升为13℃。由于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转变,且层间黏结强度随整体温升的升高而降低,解锁后轨道板和宽窄接缝的温度应力得到了部分释放;当整体温升为50℃时,轨道板纵向应力最大释放量可达17.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5%;宽窄接缝纵向应力释放量最大可达17.35 MPa,相比于解锁前下降了95.3%。随整体温升的不断升高,层间界面损伤不断扩展,轨道板纵向约束减弱,故纵向应力反而降低;解锁后宽窄接缝温度应力随整体温升的变化规律受层间离缝面积影响,其随着整体温升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趋势。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板式无砟轨道
部分解锁
温度力释放
层间界面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lab track
partially unlocked
temperature force release
interface
分类号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3.24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的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
1
9
作者
宗志栓
张逸飞
林作忠
陈晨
杨航
邱泽刚
申玉生
机构
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6051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2022K005,2022K006)。
文摘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4个一级风险因素,23个风险控制指标,建立针对硐室群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收集典型样本数据后,基于PNN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同时采用AHP定量分析风险因素权重,迅速捕捉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研发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硐室群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概率等级为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围岩等级和支护及时性等带来的影响,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评估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针对硐室群施工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险级别,实时指导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
关键词
硐室群
概率神经网络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软件开发
Keywords
cavern group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risk assess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分类号
TV55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P18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孙琪皓
刘桂卫
王飞
张璇钰
王衍汇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1,共8页
基金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科技开发重点课题(2020YY241013,2021A240403,2021A240408,2022A02264005)。
文摘
地质灾害隐患是我国山区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巨大威胁,及早发现、诊断和处置灾害隐患对于铁路安全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隐患精细化防治需求,系统归纳总结了我国山区运营铁路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及特征,通过将灾害筛查、危险性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有机结合与融合应用,提出了基于天空地多源遥感和人工智能的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路线。研究表明:(1)我国山区铁路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表现出高位陡坡多、隐蔽性和潜伏性强、受工程扰动影响大、远程链式致灾和缓变型隐患分布广泛5种突出特征;(2)联合采用卫星遥感、InSAR、机载LIDAR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灾害隐患的精细化识别,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铁路沿线隐患筛查技术方法;(3)融合应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及变化检测等人工智能方法,提出了铁路沿线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路线,并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有效性;(4)结合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了以“区域-区段-工点”为主线的铁路地质灾害三级防控策略,构建了适用于铁路运维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关键词
铁路
地质灾害
早期识别
隐患筛查
危险性评估
监测预警
Keywords
railway
geological disasters
early identification
hidden dangers screening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分类号
U212.2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划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数据融合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耀
彭涛
袁强
魏建忠
侯东光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设计研究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83,共8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N2022G008)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重大课题(2021A140801)。
文摘
随着我国智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装备板块重点领域之一的牵引供电系统已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牵引供电系统仿真、验证能力,开展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研究。以贯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数据综合应用为出发点,提出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平台架构及演进路线。基于规划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BIM、供电仿真、变电仿真、接触网仿真系统及平台展示交互的数据融合需求,提出采用星型数据融合拓扑结构,构建融合数据集实现数据交互的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了对结构化数据、BIM模型、文件类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的融合数据集,提出静态、动态属性数据的标准JSON数据格式,构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索引及管理。依托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开发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平台并进行应用探索,实现了BIM数据驱动仿真、仿真结果三维动态展示等核心功能,验证了数据融合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建设、运营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智能高速铁路
数字孪生
牵引供电
BIM
仿真
数据融合
规划设计
Keywords
intelligent high-speed railway
digital twin
traction power supply
BIM
simulation
data fusion
planning and design
分类号
U22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P3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植物防沙方案设计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华雄
机构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6,202,共7页
基金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7G004-E)。
文摘
格库铁路塔里木河中下游区段风沙危害严重,防沙体系建设是格库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难题,有必要在现有工程防沙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生物防沙体系的设计方法,从而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铁路沿线风况、土壤、地下水等风沙环境特征,结合铁路沙害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高矿化度水造林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生物防沙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风洞试验和立地条件分类方法,构建阻固结合的铁路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模式。研究结论为: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建立植物防沙工程是可行的,铁路沿线可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3个危害程度、5种林带布局模式;共需种植各类苗木1 755.3万株,年需水量约983万m^(3)。
关键词
格库铁路
风沙危害
植物防沙工程
林带结构
方案设计
Keywords
Golmud-Korla Railway
windblown hazard
plant s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helterbelt structure
project design
分类号
U21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置让压元件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13
作者
邵珠山
陈鑫源
洪思源
孙振宇
吴奎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220233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MD71378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Q-427)。
文摘
环向让压衬砌(内置让压元件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组合)对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挤压大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然而,目前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难点,极大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根据让压元件的受力-变形特征(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弹性-让压-压实3个变形阶段),将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通过等效变形原理和均匀化方法处理得到相应阶段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环向让压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最后,讨论让压元件不同参数(屈服应力和元件长度)对环向让压衬砌支护效果的影响。让压元件的屈服应力对环向让压衬砌应力路径影响显著,但对衬砌最终压力及位移影响并不大,而让压位移则对最终压力影响较大,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软岩隧道
环向让压衬砌
支护刚度
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
Keywords
soft rock tunnel
circumferential yielding lining
support stiffness
calcula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U2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45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顺序和组合关系的列控车载设备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硕
崔佳诺
吴培栋
张友兵
机构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174,共8页
基金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科研课题(2300-K1200023.01.04.06)。
文摘
在列控车载设备测试过程中,测试案例之间往往存在顺序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些关系在实际测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测试序列以最小的成本覆盖测试案例集、顺序关系集和组合关系集,提出一种测试序列生成方法。首先,通过在有向图中引入弧的关联关系集,提出一种新的弧路径问题—关联弧路径问题,并给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然后,将具有顺序关系和组合关系的测试序列生成问题转化为关联弧路径问题。最后,以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模式转换场景中的部分测试案例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生成的测试序列能够同时覆盖测试案例集、顺序关系集和组合关系集;与人工+DCPP方法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测试序列的总成本;与遗传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性能更优。
关键词
列控系统
车载设备
测试序列
测试案例
关联弧路径问题
生成算法
Keywords
train control system
on-board equipment
test sequence
test case
associated arc routing problem
generation algorithm
分类号
U284.48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被引量:
7
15
作者
王诗
曾榜荣
机构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基金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课题(KYY2020125)。
文摘
为研究2条甚至多条高铁同时引入枢纽方案,以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枢纽研究为例,采用多因素分步研究的方法,通过初步分析枢纽既有铁路现状、城市发展规划、地区客流特点、高铁技术标准和线路宏观走向等,对渝昆、自宜2条高铁引入枢纽的大致走向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做出初步判断。然后,结合枢纽客运布局和总图规划,围绕引入既有客站和新建客站两个思路,系统研究两线同时引入宜宾枢纽的多个方案。通过综合比选,推荐线路方案符合项目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引入方案满足路网运输需要和枢纽客运特点,集约利用通道资源、工程投资较省的方案。总结两线或者多线引入枢纽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枢纽
引入方案
多因素
分步研究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railway hub
introduction scheme
multifactor
step-by-step research
分类号
U29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U2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铁车站新管幕法破坏模式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16
作者
钟雪
机构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7,共8页
基金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计划重点课题(重点-41-2010)。
文摘
沈阳地铁东北大马路站采用新管幕法施工,而新管幕支护体系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是设计中重要环节。通过新管幕构件室内模型试验,对新管幕构件破坏形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模型试验表明,管幕在跨中弯矩的作用下发生下翼缘板拉裂、上翼缘板压溃的破坏模式,表明钢管之间的连接仍然是新管幕法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新管幕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与模型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模型试验及承载能力计算,为进一步提高新管幕法的承载力,在隧道纵向进行分段开挖和支护,使钢管在横向和纵向均有支撑作用,从而利用钢管的纵向承载力来弥补钢管横向承载力不足。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暗挖法
新管幕工法
破坏模式
承载力计算
优化设计
Keywords
subway station
shallow excavation method
new tubular roof method
destruction mod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ptimal design
分类号
U213.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31.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首条成环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运营组织研究——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
被引量:
2
17
作者
武静
机构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3,21,共8页
基金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陕建标发[2019]1034号)。
文摘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及编组、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全线采用80 km/h速度目标值;按照5人/m 2的站立标准计算列车定员,采用A型车6辆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独立运营组织模式,与线网中1、2、3、4号线等18条线路换乘;根据预测客流及网络化需求,内、外环均开行一个大交路,初、近、远期高峰开行对数为22,24,28对/h;全线设置配线8处,满足全自动运行技术要求,并对该类型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思路、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等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地铁环线
“2.5环”
速度目标值
车辆选型
运输模式
行车方案
运营管理
Keywords
metro loop line
“2.5 ring road”
speed target value
vehicle selection
model of transport
driving scheme
operation management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93.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TC装置布设方案对铁路连续梁桥减震影响研究
18
作者
许鑫祥
陈士通
张茂江
李然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108,1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376,51778022)
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ZZ2020-13)
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YC2021089)。
文摘
为减轻不同地震力大小下连续梁桥固定墩损伤,提出地震发生时可临时锁定梁体和活动墩的分阶段适时连接控制装置(MTC)。为便于其在中小跨铁路连续梁桥上的应用,需明确布设方案对MTC装置减震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装置最佳布设方案。基于MTC装置工作原理,对连续梁桥MTC减震体系地震响应进行理论分析,以某小跨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开展MTC装置布设位置和布设数目对其减震效果影响的仿真分析,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MTC装置可有效降低梁体位移及固定墩响应;布设数目相同时,减震效果及桥梁整体响应基本不受布设位置影响,可将MTC装置布设在距固定墩较远的活动墩上,以获得最佳减震效果;建议布设数目大于活动墩数目的1/2,在取得较优减震效果的同时可不过多增大活动墩响应;布设数目对连续梁桥整体地震响应有所影响,具体影响情况与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关。
关键词
铁路桥
连续梁桥
MTC装置
地震响应
布设方案
减震效果
Keywords
railway bridge
continuous bridge
MTC device
seismic response
installation method
damping effect
分类号
U442.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8.1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内整体道床减薄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曲村
孙大新
陈鹏
机构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4,61,共7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51100001315008,Z171100002117003)。
文摘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道床结构,会影响整体道床的安全性。以实际工程为例,考虑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等结构,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通过结构强度及耐久性检算,对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整体道床减薄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设计的740 mm,轨道结构高度降低到700 mm或691 mm/690 mm时,道床和轨枕结构的应力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设计值;各向变形量也很小,远小于1 mm。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道床结构减薄40~50 mm,轨道结构仍是安全、可靠的,但需在隧道基底上采用可靠方式加强与道床结构之间的连接。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整体道床
结构减薄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
力学特性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shield tunnel
integral roadbed
thinned structure
vertical load of trai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U213.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被引量:
21
20
作者
张运涛
机构
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29,共7页
基金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院科18-18)。
文摘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变形控制标准,并对既有车站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杭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已运营车站为依托,参考地方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分析长期运营监测数据初步探讨相应的变形控制指标;采用经典力学理论以多跨连续梁为模型,进一步分析基础变位作用下结构的受力行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极限状态为原则的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后,运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监测反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础变位反分析得出既有车站结构沉降指标为-4~6 mm,严于技术标准及工程类比得出的相应指标,盾构穿越已运营车站最大沉降量为2.3 mm,沉降变形在允许可控范围内,验证了变形控制指标的有效性,确保了已运营地铁设施安全。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既有车站
沉降控制标准
基础变位
安全评价
Keywords
metro
shield tunnel
existing st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standard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U455.4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23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速行车激励下高铁桥梁顶板裂缝扩展及其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
高浩
王君明
勾红叶
班新林
孟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图数据模型的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研究
赵宏涛
王振东
周晓昭
齐威
曹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铁车辆段咽喉区振动特性实测分析
徐宇
孙思为
杜华熹
徐浩能
刘庆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金属声屏障用陶粒吸声板制备及性能实验研究
韩珈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eBPF和ConvLSTM的5G-R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
陈律
李辉
刘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超效率DEA的地铁初近远期编组方案比选研究
朱昌锋
王学贵
刘康儒
安轲
周宏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高速铁路解锁后纵连式无砟轨道纵向温度应力及界面损伤研究
蒋典佑
林锦镇
曹毅杰
刘钰
孙晓丹
杨怀志
朱星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和层次分析法的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
宗志栓
张逸飞
林作忠
陈晨
杨航
邱泽刚
申玉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铁路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
孙琪皓
刘桂卫
王飞
张璇钰
王衍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规划设计阶段数字孪生牵引供电系统数据融合方法及应用研究
赵耀
彭涛
袁强
魏建忠
侯东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植物防沙方案设计
张华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内置让压元件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邵珠山
陈鑫源
洪思源
孙振宇
吴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考虑顺序和组合关系的列控车载设备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王硕
崔佳诺
吴培栋
张友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重庆至昆明、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引入宜宾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王诗
曾榜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地铁车站新管幕法破坏模式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钟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首条成环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运营组织研究——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
武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MTC装置布设方案对铁路连续梁桥减震影响研究
许鑫祥
陈士通
张茂江
李然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内整体道床减薄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曲村
孙大新
陈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张运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