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岩土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6023被引量134867H指数106
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机构全文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同时也是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工程索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759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199/O3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6,0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下石灰改良红层泥岩填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康 刘先峰 +3 位作者 蒋关鲁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结合连续滴水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揭示干湿循环后填料微观结构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低幅度循环下试样在干侧和湿侧均产生体胀。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在湿侧产生体胀。在干侧先产生体缩,随循环次数增加,即使含水率较低,试样也产生体胀。体胀导致强度和小应变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当试样产生体缩时,强度有所增长,但小应变刚度由于裂缝衍生而持续衰减。试样强度随损伤体变可用统一劣化方程表示。但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干燥后的小应变刚度远低于劣化线,且劣化速率远大于强度。试样滴水后能维持基本形貌,但观察到团聚体松散、微粒剥落和新生裂缝等结构劣化特征,从而导致宏观力学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填料 干湿循环 石灰改良 红层泥岩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在产企业污染监测及预警方法研究:基于时移高密度电法的应用
2
作者 冯世进 陈佳卓 +3 位作者 高梦雯 张晓磊 吴强 肖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1334,共12页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已逐步应用于环境岩土领域,但针对软土区域有机污染识别的适用性仍缺少系统论证和应用实例。通过对上海某化工企业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并采用钻孔取样验证和污染特征相关性分...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已逐步应用于环境岩土领域,但针对软土区域有机污染识别的适用性仍缺少系统论证和应用实例。通过对上海某化工企业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并采用钻孔取样验证和污染特征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有效地识别了该企业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场地污染区域均呈现局部高阻(70Ω·m以上)和局部包裹状的显著特征,通过钻孔开挖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软土区域判别非水相有机污染的有效性;对纵向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发现污染区域点位电阻率随深度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并具有较低的相关性;根据污染划分结果建立长期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相关性理论的连续ERT监测信息定量评价方法,并通过入渗试验全过程反演计算图像相关系数,可实现非水相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预警,为企业的污染泄漏快速判定、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有机污染物 反演图像 相关性分析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灰岩三轴压缩声发射特征及破坏形式试验研究
3
作者 储超群 包兴佳 +2 位作者 毛明发 吴顺川 崔贺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9-2061,2105,共14页
为探究深地灰岩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过程,选取了来自于云南会泽某矿1104水平的灰岩放在10、20、30、40、50、60 MPa共6种围压条件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并全程同步采用声发射技术监测。针对不同围压下灰岩的应力-应变、振铃计数、累计振铃计... 为探究深地灰岩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过程,选取了来自于云南会泽某矿1104水平的灰岩放在10、20、30、40、50、60 MPa共6种围压条件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并全程同步采用声发射技术监测。针对不同围压下灰岩的应力-应变、振铃计数、累计振铃计数、能量计数、累计能量计数及破坏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围压条件的作用下,灰岩受轴向施压会依次历经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塑性发展阶段及脆性破坏阶段4个过程;不同围压下的灰岩加载时内部裂隙发展引发的声发射能量变化和振铃计数曲线起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同时两者的峰值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灰岩的破坏形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围压为10 MPa破坏时呈“Y”形裂纹,其他围压下破坏时呈“I”形裂纹;高围压下灰岩破碎程度降低,次生裂纹的发展缓慢且更不易被破坏,抗压强度更大;灰岩破碎完整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压缩 灰岩 声发射 力学特征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坝基立体排水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4
作者 任旺 苗君 +2 位作者 雷万钧 王络 陈益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1-2295,2307,共16页
排水是高坝工程最经济有效的渗流控制措施,纵横交错的排水廊道和俯仰并用的排水孔群构成立体排水,但其准确模拟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难点之一。长期的研究表明,排水本质上是通过边界条件对渗流场起控制作用的,其边界条件有水头... 排水是高坝工程最经济有效的渗流控制措施,纵横交错的排水廊道和俯仰并用的排水孔群构成立体排水,但其准确模拟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难点之一。长期的研究表明,排水本质上是通过边界条件对渗流场起控制作用的,其边界条件有水头边界条件、零流量边界条件、潜在溢出边界条件和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条件4类。然而,当排水的边界条件指定错误,或缺乏可靠的排水边界转换算法时,排水的模拟和渗流场的计算可能产生显著偏差,甚至错误。结合某拟建的200 m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总结了高坝坝基立体排水对渗流场的控制机制,明确了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满足的流量自平衡关系式,给出了排水俯孔边界条件的自动转换算法。对水库蓄水过程中坝基非稳定渗流场的计算分析表明,立体排水精细模拟的核心是确定满足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条件的排水俯孔,当这部分排水孔被错误指定为零流量边界条件(即认定为失效)时,地下水自由面将被高估1.7~10.6 m;而当其被错误指定为水头边界条件(即认为孔口发生溢流)时,地下水自由面则将被高估达29.4~94.5 m。与以往的认知不同,这部分排水孔尽管孔口无溢流,但通过孔内的流量自平衡关系,将汇入排水孔的地下水排向附近更低高程的排水孔,因而也很好地起到了降低坝基渗透压力的作用。此外,通过对排水孔间距的优化分析表明,工程上广泛应用的3 m间距是合适的,但建议增大坝基右岸2928 m高程灌排廊道下游侧附近排水孔的间距。研究成果对高坝工程防渗排水设计与渗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孔 边界条件 混凝土坝 非稳定渗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水泥注浆煤岩力学性能及损伤特征研究
5
作者 都海龙 金爱兵 +3 位作者 秦文静 商瑞豪 王传江 马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1533,共13页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讨论煤岩裂隙尖端注浆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完整煤样,注浆后煤样强度整体呈增强态势;当煤样原生裂隙较多时,由于裂隙尖端应力集中效应,注浆后导致强度降低;(2)注浆后煤样内部孔隙被浆液充填,脆性减弱,塑性和抵抗变形能力增强,但注浆对煤岩峰后变形影响较小;(3)完整煤样破坏表现为单条高应变集中带贯通,由于注浆导致煤样力学性能各向同性增强,故注浆后煤样破坏过程应变无明显集中带,应变演化较无序;(4)提出以水平位移损伤因子D_(w)表征单轴荷载下煤体损伤演化程度,定义水平位移损伤变量,建立了单轴受压煤样损伤分段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裂纹扩展 损伤因子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载作用下页岩岩屑史氏硬度尺度效应研究
6
作者 张立刚 李浩 +6 位作者 李庆龙 袁胜斌 刘照义 姬建飞 马媛媛 李钧儒 宋永扬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8-1686,共9页
由于页岩取心成本高,导致基于岩心的史氏硬度方法受到限制。为此,通过岩屑筛分、样品制备、点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形状和尺寸下的岩屑极限压强变化规律,建立了岩屑−岩心史氏硬度转换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页岩岩屑形状分为块状、宽片状... 由于页岩取心成本高,导致基于岩心的史氏硬度方法受到限制。为此,通过岩屑筛分、样品制备、点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形状和尺寸下的岩屑极限压强变化规律,建立了岩屑−岩心史氏硬度转换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页岩岩屑形状分为块状、宽片状、长条状及窄片状4种类型。(2)块状和宽片状岩屑的极限压强随着长轴、中轴和短轴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然后趋于稳定;窄片状和长条状岩屑无显著规律。(3)极限压强平稳段的初始尺寸长轴为8.2 mm、中轴为5.9 mm、短轴为3.2 mm,大于初始尺寸时结果有较强的稳定性。(4)岩屑的史氏硬度低于岩心的测试结果,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达到0.9以上。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套低成本、实时的页岩史氏硬度评价方法和标准,能够为钻井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硬度 页岩岩屑 岩屑形状 极限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刘云辉 胡昊文 刘云龙 梁羽翔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6-2599,2638,共15页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自动建模方法。利用构建的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对某重力坝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验证。随后对NG5拱坝系统分别基于平整地基和不规则地基进行线弹性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相较于简化的平整地基拱坝系统,不规则地基拱坝系统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第一主应力峰值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73.5%和103.6%;考虑拱坝横缝以及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顺河向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分别增加了43.9%、32.0%和56.6%,同时边缝的法向开度增加尤为显著,增加了388.9%和381.8%,开度峰值增加了105%,在应力和损伤方面,第一主应力峰值增加了81.6%,损伤较大的区域也沿着坝体底部进行了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高拱坝 八叉树网格 非线性响应 不规则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2023年第12期被EI收录论文(27篇,收录率100%)
8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0-3080,3094,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征稿简则
9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岩土力学》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万方数据》全文收录。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学... 《岩土力学》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万方数据》全文收录。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网数据库(CAJCED)等国内数据库,以及EI、ESCI、SCOPUS、CA、JST、DOAJ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检索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检索 学术期刊 DOAJ 中国科学院 征稿简则 岩土力学 万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堆石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10
作者 王辉 钮新强 +1 位作者 马刚 周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5-676,共12页
堆石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会发生明显劣化。基于堆石料颗粒三维扫描结果,建立了宽粒径范围的堆石料颗粒模板库。考虑干湿循环对颗粒强度、颗粒间接触模量和摩擦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堆石颗粒干湿循环劣化的颗粒破碎模... 堆石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会发生明显劣化。基于堆石料颗粒三维扫描结果,建立了宽粒径范围的堆石料颗粒模板库。考虑干湿循环对颗粒强度、颗粒间接触模量和摩擦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堆石颗粒干湿循环劣化的颗粒破碎模拟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FDM-DEM耦合方法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堆石料试样进行一系列三轴压缩试验,讨论了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干湿循环对堆石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堆石料的初始模量和峰值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呈非线性降低,干湿循环对体变曲线在初始阶段的剪缩和加载后期的剪胀有抑制作用,当N增大至某一值时,干湿循环对堆石料的宏观变形和强度的影响逐渐不明显。干湿循环次数越大,试样内部平均配位数越大,接触滑移比越大,试样内部的偏组构呈非线性减小,即各向异性程度在逐渐减小,这说明干湿循环对试样内部的各向异性发展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堆石体 颗粒破碎 离散单元法 宏细观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含夹层饱和砂土孔压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丹丹 鲁先东 +2 位作者 王炳辉 施展 张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091,1120,共12页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夹层饱和砂土的孔压发展呈现3个阶段,即快速上升、快速消散、缓慢消散阶段。高渗透性夹层高度越高,其下方土层孔压快速消散时长越短,越快趋于稳定值,但消散总时长无明显影响;低渗透性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大,均会使夹层上方孔压快速消散阶段速率加快,孔压消散稳定阶段延长,孔压消散总时长随之线性增长;同时,孔隙水会在低渗透性夹层下方形成水膜,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加均会使水膜持续时间增长,但水膜形态主要受夹层厚度影响。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一致,说明了试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砂土 冲击荷载 超孔隙水压力 夹层高度 夹层厚度 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载速率对卸载诱发注浆加固节理岩体滑移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英瑞 冯现大 +3 位作者 刘日成 李树忱 胡明慧 董峰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7-2410,共14页
为研究卸载速率对水泥注浆加固节理花岗岩卸载诱发滑移行为的影响,利用TATW-2000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对接近临界应力状态下的注浆加固节理花岗岩进行了恒轴压分级卸围压的诱发滑移试验,卸载速率分别为0.1、0.5、1、5、10 MPa/min。研究表明... 为研究卸载速率对水泥注浆加固节理花岗岩卸载诱发滑移行为的影响,利用TATW-2000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对接近临界应力状态下的注浆加固节理花岗岩进行了恒轴压分级卸围压的诱发滑移试验,卸载速率分别为0.1、0.5、1、5、10 MPa/min。研究表明:(1)在剪切滑移过程中,岩-浆黏结界面会相互磨损,花岗岩会在水泥断面表面留下大量微划痕。随着卸载速率升高,节理粗糙度系数(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值分别为17.52、16.25、15.65、12.82、10.72,这表明卸载速率越大,水泥断面表面的微划痕越小。(2)各围压卸载期内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随卸载速率变化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平均剪切滑移速率随卸载速率的升高而升高,但升高速率逐渐减小。在应力-应变滞后效应的影响下,各围压保持期内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也随卸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卸载速率为0.5、1、5、10 MPa/min时,围压保持期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远小于围压卸载期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卸载速率为0.1 MPa/min时,围压卸载期和围压保持期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相对差距较小。(3)动态滑移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比蠕变滑移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高一个数量级。蠕变滑移和动态滑移的平均剪切滑移速率随卸载速率的升高而升高,持续时间随卸载速率的升高而减小。(4)卸载速率小于1 MPa/min时,试样发生失稳滑移时对应的围压与卸载速率呈正相关,卸载速率大于1 MPa/min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载诱发滑移 卸载速率 节理岩体 剪切滑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力影响的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解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璐瑶 吴镇杰 +1 位作者 黄啟超 关振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71-2980,共10页
如何合理估算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一直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相较于横断面地震响应,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更为复杂。将盾构隧道视为Winkler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考虑轴力影响,包括残余轴力和纵向地震附加轴力,提出纵向与横向... 如何合理估算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一直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相较于横断面地震响应,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更为复杂。将盾构隧道视为Winkler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考虑轴力影响,包括残余轴力和纵向地震附加轴力,提出纵向与横向地层位移共同作用的理论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依托常规6.2m级错缝拼装的盾构隧道进行算例验证,考虑轴力影响使得盾构隧道整体刚度得以提高,内力与变形响应均有所减小;若不考虑轴力影响,则可退化为传统计算方法。进一步地,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了隧道残余轴力、地基反力系数、地震波入射角及波长对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余轴力越大,等效梁整体刚度提升越大,盾构隧道地震响应越小;且入射角小于45°时,残余轴力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更加显著。地基反力系数越大,隧道整体挠度和环间局部非连续变形均越大;波长在20~100 m范围内的地震波更容易导致隧道环缝间发生较大的张开和错台。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纵向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纵向地震响应 TIMOSHENKO梁 有限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泊点深度的单点系泊系统锚桩水平承载性能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恒年 孔纲强 +1 位作者 周杨 杨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单点系泊系统因其克服恶劣海况的优越性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系泊形式。然而,水下单点系泊系统锚桩-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尤其缺少考虑系泊点深度的水平承载性能计算方法。基于复合地基反力法,建立水平荷载下单点系泊系统锚... 单点系泊系统因其克服恶劣海况的优越性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系泊形式。然而,水下单点系泊系统锚桩-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尤其缺少考虑系泊点深度的水平承载性能计算方法。基于复合地基反力法,建立水平荷载下单点系泊系统锚桩的挠曲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并编制相关计算程序;通过迭代法求解,获得不同系泊点位置下的锚桩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桩身位移、弯矩沿桩身的分布规律曲线;通过与数值模拟和既有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继而考虑系泊点深度对锚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参数分析,给出了最优系泊点深度取值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系泊点深度可以显著减小锚桩的水平位移及弯矩最大值,从而提高锚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系泊系统 锚桩 水平承载力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解析模型和解答
15
作者 许宝龙 卢萌盟 +1 位作者 刘元杰 张鑫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3-83,共11页
目前对多元复合地基的研究大多以排水桩联合不排水桩的形式为主,对具有不同排水能力的排水体相结合形成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的理论研究几乎为空白。鉴于此,以碎石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形成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 目前对多元复合地基的研究大多以排水桩联合不排水桩的形式为主,对具有不同排水能力的排水体相结合形成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的理论研究几乎为空白。鉴于此,以碎石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形成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基于等应变假设,考虑桩体径、竖向渗流与土体径向渗流,建立了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的径向双向渗流固结解析模型,推导了瞬时荷载下各孔压和固结度的解析解答,并经退化分析与实测对比验证了解的合理性。对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排水体复合地基,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可显著加快地基固结;对大直径桩体,不考虑桩体径向渗流会高估复合地基固结度;由于土中水具有双向流,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中土体孔压沿径向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径向坐标随深度会逐渐偏向塑料排水板,随着固结进行,该趋势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固结 多元排水体 碎石桩 塑料排水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Informer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真嘉捷 赖丰文 +2 位作者 黄明 李爽 许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91-3801,共11页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施工期盾构刀盘前方管片上浮值,有助于及时调整盾构控制参数以缓解管片上浮病害。然而,已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上的性能不佳,难以精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多环管片上浮值。通过考虑盾构控制、姿态参数及地层信息的影...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施工期盾构刀盘前方管片上浮值,有助于及时调整盾构控制参数以缓解管片上浮病害。然而,已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上的性能不佳,难以精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多环管片上浮值。通过考虑盾构控制、姿态参数及地层信息的影响,结合Boruta算法,确定模型输入特征;利用小波变换滤波器、完备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方法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噪声,构建了一种基于LightBGM-Informer的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上浮预测模型。通过南京和厦门地区某地铁盾构隧道监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精度较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Transformer等模型有所提升,且在地质条件不同的数据集上具有良好的泛化性;随着预测序列长度的增加,该模型的性能优势更突出,可准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1~2环未施工管片的上浮值。基于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的特征重要性分析指出,土舱压力及盾头、盾尾垂直位移对管片上浮影响显著。所提模型可为复杂环境下富水地层盾构隧道管片施工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 Informer模型 SH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淤堵区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允亮 潘方然 +1 位作者 高楥园 金子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5-2093,共9页
在废弃泥浆的真空预压过程中,预制竖向排水板周围经常会形成淤堵区域。准确测量和计算淤堵区泥浆的渗透系数对于预测废弃泥浆固结的情况至关重要。由于淤堵区泥浆渗透系数难以直接测量,且缺乏理论推导方法,因此提出了淤堵区渗透系数与... 在废弃泥浆的真空预压过程中,预制竖向排水板周围经常会形成淤堵区域。准确测量和计算淤堵区泥浆的渗透系数对于预测废弃泥浆固结的情况至关重要。由于淤堵区泥浆渗透系数难以直接测量,且缺乏理论推导方法,因此提出了淤堵区渗透系数与淤堵区厚度的计算方法。为研究淤堵区的形成和验证计算方法,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进行验证,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同时,研究得出在工程现场对废弃泥浆进行真空预压时,应将真空度控制在90 kPa以下,并且在60~80 kPa之间,真空度越低,淤堵区的形成越慢。提出了淤堵区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可用于预测真空预压过程中淤泥的固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泥浆 真空预压 淤堵区 渗透系数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载砂岩变形破坏过程磁场响应规律研究
18
作者 殷山 宋大钊 +4 位作者 王恩元 何学秋 李忠辉 刘晓斐 刘玉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3-1812,共10页
探寻岩石破坏过程新的物理响应规律,将会推动岩体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利用磁通门弱磁检测技术,开展了单轴加载和循环加卸载砂岩受载破坏磁场监测试验,测试了砂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磁场信号,分析了磁场与载荷、声发射之间的关系。结果... 探寻岩石破坏过程新的物理响应规律,将会推动岩体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利用磁通门弱磁检测技术,开展了单轴加载和循环加卸载砂岩受载破坏磁场监测试验,测试了砂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磁场信号,分析了磁场与载荷、声发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砂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能够产生磁场信号,在单轴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增加,压密阶段磁场信号波动上升,波动系数较大;弹性阶段磁场信号稳定增大,波动系数变小;塑性阶段磁场信号显著增加,塑性阶段后期波动系数开始增大;破坏阶段磁场信号快速增加,波动系数变化较大,与试样载荷降和主破坏对应。相对于波动系数,磁场信号方差在前3个受载阶段较为稳定,破坏阶段的方差逐渐增大,并出现显著突变。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当载荷增加时磁场信号逐渐增大,载荷减小时磁场信号逐渐减小,试样临近失稳破坏时,磁场信号快速增加,显著高于前期循环加卸载过程。磁场信号与声发射计数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磁场的产生与试样变形破坏密切相关。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矿物颗粒发生非均匀变形,界面处的电平衡被打破,自由电荷产生、迁移,引起电流变化,运动电荷或电流变化产生了磁场信号。利用磁场信号评估岩体的稳定性,有望成为一种无损、非接触、可连续监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变形破坏 磁场信号 循环加卸载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华阳 杨洋 许英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共12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盾构施工诱发的地层扰动对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盾构掘进试验装置,实现了不同地层应力水平的加载,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变化规律及...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盾构施工诱发的地层扰动对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盾构掘进试验装置,实现了不同地层应力水平的加载,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盾构施工地层扰动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周围地层中土压力变化率随着距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递减;盾构掘进完毕后土压力相对于初始土压力减少了约20%~40%;埋深比变化对拱顶、拱底处的土体应力路径影响较小;定义了基于土压力力变化的地层扰动度,随埋深比的增大,地层扰动度逐渐减小,说明深埋条件会降低盾构开挖对地层的扰动作用;盾构掘进完毕后,扰动作用的竖向影响范围高度介于隧道上下0.5D~0.8D(D为隧道直径)之间,当盾构到达监测断面时水平扰动范围宽度约为0.5D,盾构穿越远离后近似为1.2D~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模型试验 土压力 应力扰动度 埋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切变形的高压储气洞室复合式预设缝衬砌力学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格诚 徐晨 夏才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33-3544,共12页
在高内压下,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室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开裂问题难以避免,为了控制混凝土衬砌的裂缝宽度,衬砌的配筋率往往非常高,甚至高到难以配筋。这不仅增加了地下洞室的建造成本,也降低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压力上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高内压下,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洞室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开裂问题难以避免,为了控制混凝土衬砌的裂缝宽度,衬砌的配筋率往往非常高,甚至高到难以配筋。这不仅增加了地下洞室的建造成本,也降低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压力上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高压储气洞室的预设缝衬砌结构,通过对衬砌预设缝释放环向拉伸变形进而降低衬砌所受拉力。但由于衬砌与初期支护间的剪切应力也会对衬砌结构产生拉应力,在预设缝附近(15°范围内)衬砌内钢筋的拉应力得到了有效降低,但远端处衬砌拉应力仍较大。因此,在衬砌和初支之间设置了滑动层,以达到减摩降阻的目的。滑动层的剪切刚度对钢筋应力影响很大。滑动层剪切刚度越小,衬砌钢筋的应力越低。由于滑动层无法实现完全光滑,在高内气压下衬砌钢筋应力仍然很大。为了进一步降低衬砌结构拉应力,提出了分层变形释放的高压储气洞室结构方案,即在衬砌结构预设缝的基础上,初期支护也采用预设缝结构,且初支的预设缝与衬砌的预设缝设在相同位置处。计算结果表明,高压储气洞室采用复合式预设缝结构后,初支与围岩之间发生了相对剪切变形,进而初支与衬砌间的相对剪切变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相应的衬砌最大裂缝宽度也得到减小。因此,在高内压条件下,可以采用预设缝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衬砌与初支之间设置滑动层;内压进一步升高后,还可以采用初支、衬砌均设置预设缝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分层释放变形,以降低衬砌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地下内衬洞室 预设缝衬砌 剪切变形 可伸缩初期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