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传感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609被引量34701H指数44
《传感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较为全面的惟一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传感器执行器和M...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169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322/TN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Ni复合In_(2)O_(3)纳米纤维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增强研究
1
作者 孙传龙 王峻烽 +1 位作者 黄淳 范祥祥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比例Pr和Ni混合掺杂的In_(2)O_(3)纳米纤维,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样品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在80%相对湿度条件下,优化的Ni-In_(2)O_(3)在300℃获得响应达到11,比纯In_(2)O_(3)提升了两倍,但相比于30%相对湿度的... 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比例Pr和Ni混合掺杂的In_(2)O_(3)纳米纤维,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样品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在80%相对湿度条件下,优化的Ni-In_(2)O_(3)在300℃获得响应达到11,比纯In_(2)O_(3)提升了两倍,但相比于30%相对湿度的条件丙酮响应下降60%。相比纯In_(2)O_(3)和Ni-In_(2)O_(3),优化后Pr/Ni-In_(2)O_(3)的丙酮响应和抗湿性能都有显著提升。在80%相对湿度下,优化的Pr/Ni-In_(2)O_(3)的丙酮响应是纯In_(2)O_(3)的三倍,且该响应相较于30%相对湿度仅下降18%。此外,Pr/Ni-In_(2)O_(3)的检测限在80%和30%相对湿度条件下都稳定地达到100×10^(-9)。同时,Pr/Ni-In_(2)O_(3)复合纳米纤维也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还对Pr和Ni对In_(2)O_(3)的丙酮敏感和抗湿性能提升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丙酮 静电纺丝 复合材料 抗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2
作者 黄彬彬 张栗 +1 位作者 昝望 程思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6,共4页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罹患率11.2%(28/25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腹痛,疫情历时6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7.47,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靠近患者呕吐物(≦1 m)增加发病风险(OR=7.50,95%CI:2.181~25.795),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降低发病风险(OR=0.28,95%CI:0.090~0.893)。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病例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阳性。本次局部疫情为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是引起本次疫情扩散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暴发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波向传感器岸基计量校准技术研究
3
作者 贾伟广 常怡婷 +4 位作者 朱丽萍 孙啸 秦鑫培 孔维轩 刘宁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一。开展了波向传感器的岸基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工作研究。设计机械运转平台,配置电气部件,编写控制程序,研建一套波向新计量校准系统;编写实验方案,细化实验流程,开展实验测试研究工作,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最大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磁力式和GNSS式波向传感器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6°和4°,GNSS式传感器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计量校准扩展不确定度为3.3°。结果表明校准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方案合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校准方法 岸基实验 波向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圈EAS声磁标签质检技术研究
4
作者 盛庆元 张西良 孔宝根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声磁标签是目前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AS)中使用最广的一类硬标签,其电路由一个磁棒线圈、电容串联而成,对线圈电容回路的谐振频率f和品质因数Q的精确测量是EAS行业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单、双线圈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基于互感耦合原理,通... 声磁标签是目前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AS)中使用最广的一类硬标签,其电路由一个磁棒线圈、电容串联而成,对线圈电容回路的谐振频率f和品质因数Q的精确测量是EAS行业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单、双线圈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基于互感耦合原理,通过补偿电容串联信号提取电阻的方式改进了单线圈测量此类标签f和Q的方法。建立电路模型,用Multisim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量f和Q是可行的。另外,以MSP430处理器为核心研制出EAS声磁标签质量检测仪,以工作频率为58 kHz声磁标签为对象进行测试,数据表明:基于此检测技术的检测仪测量谐振频率绝对误差小于-15 Hz,品质因数绝对误差小于1.0;准确度分析表明该测试仪的测量f值与标样的定值无差异;位置分析表明探头和标签相互位置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磁标签 互感耦合 谐振频率 品质因数 补偿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时空卷积结合Transformer的脑电情绪分类算法研究
5
作者 钟献彪 王俊青 +3 位作者 任飞廉 童澄达 侯振中 赵兴群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分类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电极通道以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然而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基于多尺度时间卷积及空间卷积,结合通道注意力和Transformer编码器模块,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型(MTSACT),能够基于少数通道的... 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分类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电极通道以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然而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基于多尺度时间卷积及空间卷积,结合通道注意力和Transformer编码器模块,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型(MTSACT),能够基于少数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情绪分类。提出的算法在DREAMER公开数据集和使用自研设备采集的数据集上开展了受试内、混合被试2种条件下的实验,在两个情绪维度上均取得95%以上的平均分类准确度。最后探索了EEG各频带的贡献度以及对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利用额叶和颞叶的6个脑电通道足以实现高分类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脑电 深度学习 少数通道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
6
作者 张海鹏 段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2-1269,共8页
针对在真实室内场景中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网络在单尺度下无法充分提取特征,从而导致准确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多尺度特征相融合的点云语义分割方法。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构造特征提取网络,并从中提取出4个具有残差... 针对在真实室内场景中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网络在单尺度下无法充分提取特征,从而导致准确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多尺度特征相融合的点云语义分割方法。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构造特征提取网络,并从中提取出4个具有残差结构的不同尺度的特征分支;然后,将各分支输出的多尺度特征进行融合,并利用融合后的特征进行点云属性分类,以弥补点云提取过程中可能丢失的目标信息;最后,在特征构造模块与特征提取模块之间引入了改进的注意力模块,旨在重点学习场景的物体特征,同时更好地捕捉点云中的全局空间关系,从而提高语义分割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点云语义分割效果,在S3DIS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了82%,平均交并比达到了5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方法与提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文泽 胡力萍 +4 位作者 卢超 胡博 沈功田 张路根 张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1691,共11页
针对传统永磁体式或脉冲电磁铁式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易吸附铁磁性颗粒导致换能效率下降甚至功能性损坏、难与铁磁性金属材料实现快速分离或移动、探头体积大、难以实现狭小区域等探头不可达区域... 针对传统永磁体式或脉冲电磁铁式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易吸附铁磁性颗粒导致换能效率下降甚至功能性损坏、难与铁磁性金属材料实现快速分离或移动、探头体积大、难以实现狭小区域等探头不可达区域的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的技术实现与建模方法。建立了集仅线圈式EMAT的激励等效电路和检测过程的场路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仅线圈式EMAT的纵波激励和接收机理,研究了提离对EMAT线圈的等效阻抗、放电电流的高频成分和类直流成分、检测回波的幅值和中心频率的影响。研制了仅线圈式EMAT检测电路,验证了提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仅线圈式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可以在80 mm厚的铝合金试样中激励和接收纵波,且在0.1 mm提离时,一次底波的信噪比为28.10 dB。当提离由0.1 mm增加至1.0 mm时,二次底波的信噪比由22.21 dB减小至8.01 dB,其中心频率由1.35 MHz下降为1.27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仅线圈式EMAT 场路耦合分析 提离 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CCD的火焰三维温度场及碳烟浓度场测量系统
8
作者 左冰娴 周宾 戴明露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30,共8页
火焰燃烧参数的测量是燃烧诊断和设备优化运行的数据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CCD传感器光学模型的三维测量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并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非轴对称火焰的重建,三维测量模型可接受... 火焰燃烧参数的测量是燃烧诊断和设备优化运行的数据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CCD传感器光学模型的三维测量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并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非轴对称火焰的重建,三维测量模型可接受的信噪比可低至40 dB,而二维测量模型仅为60 dB;搭建了基于6个CCD传感器的测量系统,利用三维测量模型对RP-3、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重建,获得了其碳烟温度及浓度分布,并对其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实验测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1 mm×1 mm×1 mm,重建温度与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最大温差为49.8 K,相对误差为3.69%,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传感器 辐射成像 碳烟温度 碳烟体积分数 RP-3航空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莱维飞行与混合变异的蝠鲼觅食优化传感器节点覆盖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杰 汤显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5,共11页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导致有效网络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莱维飞行与混合变异的蝠鲼觅食优化传感器节点覆盖策略M⁃MRFO。首先,在蝠鲼种群初始化生成方面引入广义对立学习机制,提高种群在搜索空间内的多样性和算...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导致有效网络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莱维飞行与混合变异的蝠鲼觅食优化传感器节点覆盖策略M⁃MRFO。首先,在蝠鲼种群初始化生成方面引入广义对立学习机制,提高种群在搜索空间内的多样性和算法遍历性;其次,结合莱维(Levy)飞行机制对算法的权重因子和翻滚因子进行调整,通过Levy飞行的随机跳跃式搜索提高种群的全局寻优能力;最后,提出针对精英个体的高斯分布和柯西分布混合变异方法,使算法具备跳离局部最优的能力。将改进算法应用于传感器节点的网络覆盖优化中,利用蝠鲼种群启发式觅食行为模式对节点部署位置迭代寻优。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蝠鲼觅食优化算法MRFO、改进差分进化算法IDEA和混合改进蚁狮算法MS⁃ALO相比,改进算法M⁃MRFO能够有效降低节点冗余,更均匀地实现节点部署,提高网络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覆盖 蝠鲼觅食优化算法 对立学习 莱维飞行 高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空间域表征可视化的情感识别研究
10
作者 王竞茜 苗敏敏 +1 位作者 徐宝国 胡文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5-1394,共10页
鉴于情感脑电蕴含丰富的空间模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空间域表征可视化的情感识别方法。首先,提取多通道脑电Gamma频段的微分熵(Differential Entropy,DE)特征并根据导联位置映射至9×9的二维空间进行拓扑重构,使用三次插值方法... 鉴于情感脑电蕴含丰富的空间模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空间域表征可视化的情感识别方法。首先,提取多通道脑电Gamma频段的微分熵(Differential Entropy,DE)特征并根据导联位置映射至9×9的二维空间进行拓扑重构,使用三次插值方法进一步提高空间域特征图的分辨率;然后,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深度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模型作为情感脑电解码器对情感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进行深层抽象特征的自动提取和端到端分类;最后,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方法对输入特征图进行可解释性分析,依据热力图分布定位对特定情感状态识别具有较大贡献的空间脑区。在SEED数据集上进行了相关情感识别实验,三种情感类别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4.88%,达到了较先进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情感识别 深度残差网络 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静态手语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军 强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基于传感网络的手语识别随着手势复杂程度的提升,识别的难度增大,因此,为了获取更加精准的静态手语识别结果,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静态手语识别方法。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对静态手语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采用特征提取方法... 基于传感网络的手语识别随着手势复杂程度的提升,识别的难度增大,因此,为了获取更加精准的静态手语识别结果,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静态手语识别方法。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对静态手语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采用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静态手语特征并进行融合处理,将融合后的连续二维特征图像直接转换为一维向量,将其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迭代训练完成静态手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场景下静态手语识别精度高于94.11%,且识别速度较快,由此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完成静态手语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静态手语 图像滤波 手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网络的双层管柱外层套管形变位置检测算法
12
作者 陈友荣 金合丽 +3 位作者 黄华 徐菲 任条娟 王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针对普光气田所使用的双层管柱外层套管存在形变位置难以检测问题,利用电磁探伤仪的电涡流检测信号,提出一种基于GAN网络的双层管柱外层套管形变位置检测算法(DPDA)。在DPDA中,首先对电涡流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涡流图像,构建... 针对普光气田所使用的双层管柱外层套管存在形变位置难以检测问题,利用电磁探伤仪的电涡流检测信号,提出一种基于GAN网络的双层管柱外层套管形变位置检测算法(DPDA)。在DPDA中,首先对电涡流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涡流图像,构建包括生成子网络和判别子网络的形变位置检测模型。然后提出权衡重构损失、隐性损失和对抗损失的两个子网络目标函数,并采用爬行动物搜索算法对目标函数的权重系数进行寻优。训练获得形变位置检测模型,并根据形变评分对形变像素进行初步检测。最后根据涡流图像特性,设计形变结果修正方法进行修正,获得形变位置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DPDA能准确检测双层管柱外层套管的形变位置,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漏检率和误检率,比自编码器(AE)、金字塔结构网络模型(PSNM)和猫群优化算法(CSOA)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检测信号 形变位置检测 GAN网络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分析的压力变送器响应时间原位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城 宋延勇 +2 位作者 居法力 田昌 苏明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921,共6页
响应时间是反映压力变送器动态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针对现有测试手段无法对在役设备直接检测的问题,分别建立基于噪声信号自回归与功率谱密度响应时间的时、频模型,研究噪声分析实时获取压力变送器响应时间方法。对噪声分析法进行仿真验... 响应时间是反映压力变送器动态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针对现有测试手段无法对在役设备直接检测的问题,分别建立基于噪声信号自回归与功率谱密度响应时间的时、频模型,研究噪声分析实时获取压力变送器响应时间方法。对噪声分析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且对不同参数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罗斯蒙特3051型压力变送器进行实验,与斜坡信号实验比对,噪声分析法与斜坡法响应时间结果偏差小于5%,对算法优化分析看出MTM算法和Welch算法较MUSIC算法结果更加吻合,分析数据长度达到1×105后结果趋于稳定。对核电站现场数据进行噪声法分析,结果符合预期,验证了所提方法用于传感器现场测试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变送器 噪声分析 原位测量 响应时间 功率谱密度 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居信息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雪梅 张起贵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8-1483,共6页
无线传感网络的冗余节点会导致网络节点覆盖不均匀,为了提升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效果,提出基于邻居信息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利用邻居信息获取网络节点与邻居节点的距离、能量及覆盖率,根据获取结果判断无线传感网络中是... 无线传感网络的冗余节点会导致网络节点覆盖不均匀,为了提升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效果,提出基于邻居信息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利用邻居信息获取网络节点与邻居节点的距离、能量及覆盖率,根据获取结果判断无线传感网络中是否存有冗余节点,若存有冗余,则需要对节点实施休眠处理,以此降低节点能耗。基于处理结果建立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模型,令网络节点在网络中均匀分布,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使粒子能够不断迭代更新自身位置及速度,达到网络节点覆盖率最大化的目的,实现网络节点覆盖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率和收敛性分别高达97%和98.4%,能够有效实现网络节点部署,确保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覆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节点覆盖优化 邻居信息 覆盖模型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梁结构的压电-电磁能量收集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俊斌 宋芳 +1 位作者 申俊 熊玉仲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8-1376,共9页
能量收集器是解决复杂环境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能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收集器的共振频率高、频带窄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梁结构的压电-电磁式能量收集器,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对该结构进行理论模型建模... 能量收集器是解决复杂环境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能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收集器的共振频率高、频带窄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梁结构的压电-电磁式能量收集器,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对该结构进行理论模型建模,建立动力学方程,验证了其结构合理性。之后将该结构与其他传统压电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收集器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发电性能,优化结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发现通过复合梁与电磁单元的引入,收集器的工作频带得到了拓宽,改善了其发电性能,有效地使得该结构的一阶与二阶共振频率靠近。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电阻为10 kΩ、磁铁线圈间距为7 mm时,该复合梁压电电磁结构收集器具有最优的输出特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0.17 mW,有效工作带宽约为13.4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电磁复合式 输出功率优化 复合梁 低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I空间特征的增强型击键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志勇 张洁 +1 位作者 刘影 张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78-1685,共8页
针对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击键行为识别易被环境及噪声干扰,导致击键波形特征的时间稳定性与空间独特性受到损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特征的增强型击键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定击键信号的波动随... 针对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击键行为识别易被环境及噪声干扰,导致击键波形特征的时间稳定性与空间独特性受到损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特征的增强型击键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定击键信号的波动随设备内在及外在环境噪声的非线性增长关系,确定有效击键波形;其次,根据不同键位的空间感知能力,建立一种更稳定、更独特的击键特征刻画方法;最后,充分利用多根天线,构建基于K最邻近(K 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的击键行为识别模型,获得最终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能够达到92%以上,相比传统的击键检测方法提高5%~8%,能够有效地提升识别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键识别 信道状态信息 空间特征 时间稳定性 空间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丝网印刷的柔性湿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倩莹 王晓 +3 位作者 吴佳糠 江世鹏 顾晓峰 梁峻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9-1625,共7页
柔性是可穿戴类设备的基本属性,柔性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皮肤湿度、呼吸频率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理参数。为了满足丝网印刷的工艺需求,提出了一种银导电墨水的制备方案,分析了加热板、回流焊、马弗炉以及真空管式炉四种不同退... 柔性是可穿戴类设备的基本属性,柔性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皮肤湿度、呼吸频率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理参数。为了满足丝网印刷的工艺需求,提出了一种银导电墨水的制备方案,分析了加热板、回流焊、马弗炉以及真空管式炉四种不同退火方式对银导电薄膜生长的影响,发现了加热板烧结后的银导线导电率高且成品阻值方差小。使用导电墨水制备电极,聚苯乙烯磺酸钠作为湿敏材料,在柔性衬底聚酰亚胺上印刷制备了平板式电容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在10%RH~90%RH湿度范围内可实现16.27 pF/%RH的灵敏度和1.65%RH的湿滞,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大误差0.22%)。通过对导电墨水的制备和烧结方式的研究,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了电容式柔性湿度传感器,为柔性湿度传感领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柔性 丝网印刷 银导电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n^(+) GaAs的热电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在Ka波段的研究
18
作者 洪阳 张志强 +2 位作者 孙国琛 郑从兵 刘佳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设计和性能测试,研究了热电堆的半导体臂n^(+)GaAs的掺杂浓度对热电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在Ka波段工作性能的影响。该类传感器基于微波功率-热-电转换原理工作,其中热电堆是由半导体臂n^(+)GaAs和金属臂Au构成。通过建...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设计和性能测试,研究了热电堆的半导体臂n^(+)GaAs的掺杂浓度对热电式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在Ka波段工作性能的影响。该类传感器基于微波功率-热-电转换原理工作,其中热电堆是由半导体臂n^(+)GaAs和金属臂Au构成。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探究了灵敏度、信噪比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并基于GaAs MMIC工艺制备了四种n^(+)GaAs掺杂浓度下MEMS微波功率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当n^(+)GaAs掺杂浓度分别为2.4×10^(18) cm^(-3)、8.5×10^(17) cm^(-3)、3.2×10^(17) cm^(-3)和1.9×10^(17) cm^(-3)时,测量的灵敏度在30 GHz分别为15.21μV/mW、17.86μV/mW、74.36μV/mW和142.34μV/mW,而其在38 GHz分别为10.91μV/mW、17.88μV/mW、48.94μV/mW和98.59μV/mW,该结果表明灵敏度随掺杂浓度增大而减小;信噪比在30 GHz分别为8.58×10^(5) W^(-1)、6.13×10^(5) W^(-1)、1.38×10^(6) W^(-1)和2.08×10^(6) W^(-1),而其在38 GHz分别为6.44×10^(5) W^(-1)、6.13×10^(5) W^(-1)、1.11×10^(6) W^(-1)和1.47×10^(6) W^(-1),该结果表明信噪比随掺杂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微波功率传感器 掺杂n^(+)GaAs 灵敏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级蝴蝶优化算法的WSN节点覆盖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亮 赵晴峰 汤显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率,均衡能量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分级蝴蝶优化算法的节点布署策略。为了提高传统蝴蝶优化算法的寻优精度和速度,引入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初始化,确保种群多样性;采用动态分级策略,根据种群个体适应度,...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率,均衡能量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分级蝴蝶优化算法的节点布署策略。为了提高传统蝴蝶优化算法的寻优精度和速度,引入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初始化,确保种群多样性;采用动态分级策略,根据种群个体适应度,将种群划分为差质、中等和优质三种等级,并分别利用黄金正弦变异、惯性权重位置更新和精英引导对三类种群优化,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增强摆脱局部极值的能力。应用动态分级蝴蝶优化算法求解传感器节点覆盖优化问题,将融合覆盖率、能量均衡和节点闲置率的目标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对节点布署位置迭代寻优。实验表明,改进蝴蝶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节点优化布署,提高网络覆盖率,以均衡的能量使用,提升网络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布署 覆盖优化 蝴蝶优化算法 动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动态响应的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家旭 徐英 +1 位作者 张涛 王念榕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9-495,共7页
针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测量过程中动态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在流量发生变化时探头及附近气体的传热机理,得出了响应过程中的时间常数随质量流量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时间常数的数学模型。将时间常数随质量流量变化的规律与流... 针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测量过程中动态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在流量发生变化时探头及附近气体的传热机理,得出了响应过程中的时间常数随质量流量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时间常数的数学模型。将时间常数随质量流量变化的规律与流量计实时的测量值进行迭代,在热式测量流量值稳定之前,提前预测出稳态时的质量流量。通过实验证实了上述模型和方法,提前预测出稳态时的流量,在质量流量在55 kg/h~287 kg/h范围内,能够使响应时间缩短了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 测量 响应时间 预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