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10906
被引量
64471
H指数
49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西南农业学报》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大西南,面向国内外,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1-482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51-1213/S
出版周期
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10,906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重庆市水稻稻曲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黎青
何焕然
+4 位作者
李诗雨
郭静微
唐贵婷
魏真真
宋正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要水稻产区的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来源于重庆市铜梁(TL)、合川(HC)、永川(YC)、涪陵(FL)、万州(WZ)、梁平(LP)、忠县(ZX)、丰都(FD)、黔江(QJ)、秀山(XS)、彭水(...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要水稻产区的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来源于重庆市铜梁(TL)、合川(HC)、永川(YC)、涪陵(FL)、万州(WZ)、梁平(LP)、忠县(ZX)、丰都(FD)、黔江(QJ)、秀山(XS)、彭水(PS)等11个区(县)的37株稻曲病菌进行重测序,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对37个U.virens菌株重测序得到约42.5 Gb的高质量测序数据,其中检测到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结合系统发育学和全基因组关系矩阵分析将37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表明不同群体的稻曲菌之间存在差异。所有群体除ZX以外,观测杂合度均大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在重庆市稻曲菌群里面存在显著的杂合选择优势。PS群体拥有最高的Pi值,证明其样本间的差异程度最高,表明其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固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体间的F_(ST)值>0.15,其中最高的F_(ST)值出现在HC和TL群体之间,为0.3814,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而最低水平的遗传分化出现在YC和ZX群体之间,F_(ST)值为0.0537。群体结构分析发现所有菌株大致分为4个亚群。基因流(Nm)分析表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8次较大的基因交流,并且传播方向不是单一地从某个地区传入其他地区,而是存在不同区域间交叉、反复的传播事件。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除LP以外,所有群体都表现出大于阈值的Tajima's D值(>0)。上述结果表明所有种群都在经历平衡选择。【结论】稻曲病菌在重庆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为重庆地区稻曲病的防治和抗病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菌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乳杆菌X86对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谢秀兰
晏仕英
+2 位作者
高海慧
杨宇为
赵建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4,共13页
【目的】探讨乳源植物乳杆菌X8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该菌株防治乳腺炎奠定基础。【方法】将怀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
【目的】探讨乳源植物乳杆菌X8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该菌株防治乳腺炎奠定基础。【方法】将怀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植物乳杆菌X86组,每组8只),在孕晚期至泌乳期,植物乳杆菌X86组灌胃L.plantarum X86(1×10^(9)CFU/mL)0.5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模型组与植物乳杆菌X86组建立S.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门水平上,模型组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丰度,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组增加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属水平上,模型组减少拟杆菌属(Bacteroides)、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毛螺菌科各属(Lachnospiraceae group)的丰度,同时增加鼠杆状菌科未定名属(norank_f_Muribaculaceae)和梭菌纲UCG-014未定名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_014)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逆转了上述属水平物种丰度变化(拟杆菌属除外),并增加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和解黄酮菌属(Flavonifractor)的丰度。Spearman关联分析发现,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和解黄酮菌属的丰度与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植物乳杆菌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并增加产SCFAs菌属的丰度,这可能是其预防乳腺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大鼠模型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植物乳杆菌X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4种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陈茹岚
常博然
薛会英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目的】阐明不同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为高寒灌木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地区砂生小檗、拉萨小檗、工布小檗和林芝小檗4种典型小檗为研...
【目的】阐明不同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为高寒灌木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地区砂生小檗、拉萨小檗、工布小檗和林芝小檗4种典型小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个5 m×5 m标准样地,每个样地采用对角线布点法挖取3个土壤剖面,按0~10、10~20、20~40、40~60、6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C∶N、C∶P、C∶K、N∶P、N∶K、P∶K),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小檗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坡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等)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4种生境小檗土壤均偏酸性(pH<7.0),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其中0~10与60~100 cm土层pH差异显著(P<0.05)。4种生境小檗样地0~100 cm土层的SOC、TN、AN、TP、AP、TK、AK平均含量分别为14.93~41.07 g/kg、0.83~2.81 g/kg、116.63~249.35 mg/kg、0.38~0.81 g/kg、3.75~8.07 mg/kg、13.48~17.06 g/kg、40.70~193.91 mg/kg,土壤养分的C∶N、C∶P、C∶K、N∶P、N∶K、P∶K分别为10.55~19.73、22.76~50.16、0.93~1.89、1.93~3.39、0.05~0.17、0.02~0.05。SOC、TN、AN含量及C∶P、N∶P、C∶K、N∶K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少,TP、AP、TK、AK含量和C∶N、P∶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一致规律。分析表明,氮(N)是研究区域内主要的营养限制性元素。从相关性分析和RDA排序来看,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海拔以及经度与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坡度和纬度与化学计量比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4种生境小檗灌丛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受地形、土壤、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氮是小檗灌丛土壤养分的主要限制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土层深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园艺作物病毒及类病毒”专栏主编
4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李世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病毒、类病毒致病机理。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类病毒检测鉴定,病毒、类病毒与寄主互作研究。曾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北京...
李世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病毒、类病毒致病机理。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类病毒检测鉴定,病毒、类病毒与寄主互作研究。曾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植物保护专家指导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互作
类病毒
检测鉴定
博士生导师
植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东南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SOC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5
作者
高鑫
万丹
+6 位作者
王君惠
周金龙
李超
杨来仙
刘钟元
骆师堂
张娟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19,共8页
【目的】探明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以便明确SOC含量对植被类型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响应特征。【方法】以藏东南超高海拔区色季拉山为研究区域,选取高山林线带...
【目的】探明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以便明确SOC含量对植被类型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响应特征。【方法】以藏东南超高海拔区色季拉山为研究区域,选取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高山草甸、草灌过渡带、灌木林、乔灌过渡带、乔木林),按照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分层取样,分别测定SOC、容重(SBD)及通气度(SAP)等物理性质指标,探究5种植被类型SOC含量及沿土层深度分布特征,并分析SOC/SOCD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5种植被类型下,SOC与SOCD平均变化范围为49.62~85.02 g/kg与10.33~13.23kg/m^(2),其中乔灌过渡带SOC含量最高;沿土层深度从上至下SOC均值分别为85.02、57.80、49.62 g/kg,SOCD均值分别为13.23、11.63、10.33 kg/m^(2),表层SOC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土壤物理性质受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3)在土层深度条件下,SOC与SA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CP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植被类型条件下,SOC与CWC、STP、SAP呈极显著正相关。SOCD与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不相关(P>0.05)。【结论】不同植被类型下SOC含量有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对SOC的分布有明显影响,植被类型越复杂的区域SOC含量越高。SOC主要与SAP有密切相关性,其分布于表层土壤,有明显的表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植被类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土壤重金属外源识别及安全利用技术筛选——以宜宾市筠连县部分区域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明江
李章涛
+8 位作者
上官宇先
喻华
陈琨
周子军
郭松
林凯
毛美熹
曾祥忠
秦鱼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0-1348,共9页
【目的】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外部来源途径的识别结果,筛选出钝化剂-低积累作物品种耦合的镉污染农田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南部宜宾市筠连县部分乡镇为研究区域,监测该...
【目的】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外部来源途径的识别结果,筛选出钝化剂-低积累作物品种耦合的镉污染农田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南部宜宾市筠连县部分乡镇为研究区域,监测该区域内大气沉降、肥料使用、灌溉水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从而计算不同途径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通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JL镇利用大田试验开展钝化剂、重金属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2019—2020年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汞、砷、铅和锌的主要输入途径为大气沉降,所占比例分别为99.99%、75.88%、90.57%和84.82%;镉、铬和镍的主要输入途径为肥料,所占比例均为100.00%;铜的主要输入途径为灌溉水,所占比例为93.66%。JL镇镉污染农田土壤中施用铁锰肥钝化剂(硫酸亚铁750 kg/hm^(2)+硫酸锰75 kg/hm^(2))对降低水稻籽粒中镉的效果最佳,归因于土壤微量元素的补充对肥力的改善作用,而钝化剂复配(300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中镉含量最高。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表明九斤萝卜和川康优6276是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蔬菜和水稻品种,收获后可食用部分重金属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论】在研究区域除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并注意防控大气沉降污染外,同时建议推广使用铁锰肥、腐殖酸和磷肥钝化材料,并种植九斤萝卜蔬菜和川康优6276水稻品种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源识别
钝化剂
低积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Richards方程的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性能和品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曾涛
陆秀娟
+4 位作者
潘虹
李祥栋
魏心元
石明
宋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3-1751,共9页
【目的】探明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结实性能、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为薏苡强弱势籽粒产量性能优化与选育优质高产栽培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合Richards方程研究不同薏苡[贵薏1号(GY.1)和师宗黑壳(SZHK)...
【目的】探明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结实性能、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为薏苡强弱势籽粒产量性能优化与选育优质高产栽培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合Richards方程研究不同薏苡[贵薏1号(GY.1)和师宗黑壳(SZHK)]各部位(上部、中部、下1、下2和下3)籽粒干重、灌浆速率、籽粒充实度和淀粉含量等相关性状指标的差异,灌浆结实特性与灌浆参数及品质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籽粒灌浆方程W=78.76/(1+379259e^(0.27t))^(1/7.91),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为1.82 mg/d,平均1.12 mg/d,生长活跃期73.61 d,平均结实率74.55%,平均充实度76.84%,籽粒百粒重和单茎总粒重分别为7.70和13.49 g。籽粒干重随花后天数逐步增加,在第49天时达最大;灌浆速率与花后天数呈先增后降趋势,花后第31天时达最大。籽粒平均灌浆速率,薏苡下1(1.26 mg/d)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比最低的下3(1.04 mg/d)高21.10%;最大灌浆速率同样表现为下1(2.03 mg/d)最大,比下3(1.71 mg/d)高18.70%;籽粒百粒重及充实度整体表现为下1>上部>中部>下2>下3,其中,下1(8.37 g)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分别比下2(7.41 g)、下3(7.29 g)高12.95%和14.81%;籽粒充实度下1(80.23%)比下3(72.42%)高10.78%;薏苡下1籽粒淀粉含量(38.10%)分别比下2(33.83%)、下3(33.11%)高12.62%和15.07%。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百粒重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0.78)、最大灌浆速率(0.89)、淀粉含量(0.95)、淀粉积累速率(0.88)和充实度(0.8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0.93)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下1籽粒在粒重、充实度及淀粉含量上均优于其他部位,初步判明下1为薏苡强势籽粒,下2和下3为弱势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RICHARDS方程
籽粒灌浆
充实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芋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何芳练
刘莉莉
+1 位作者
邱祖杨
董伟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鉴定芋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并对其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芋产量、品质和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HMMER 3.12b软件以SS基因家族典型保守结构域Glyco_transf_5为模型,鉴定芋基因组中SS基因家族...
【目的】鉴定芋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并对其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芋产量、品质和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HMMER 3.12b软件以SS基因家族典型保守结构域Glyco_transf_5为模型,鉴定芋基因组中SS基因家族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分子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及顺式作用元件,采用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和干旱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结果】在芋基因组中鉴定了6个SS基因(CeSS1、CeSS2、CeSS3⁃1、CeSS3⁃2、CeSS4和CeGBSS1)。6个预测的芋SS基因长度为4980~61347 bp,对应的CDS长度为1275~2895 bp,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量为424~964个,分子质量为48067.43~109391.75 Da,理论等电点为5.18~6.1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6个芋SS蛋白分布在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显示,6个CeSS基因外显子数量为7~15个。在6个CeSS蛋白中鉴定出10个保守motif,其中7个获得注释。在保守结构域上,CeSS1、CeSS2、CeSS4和CeGBSS1蛋白均含有淀粉合成酶催化结构域(motif 2和motif 5)和糖基转移酶群组1(motif 1和motif 3),而CeSS3⁃1蛋白含有motif 1、motif 3和motif 5,CeSS3⁃2蛋白只含有motif 2。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共预测到73个顺式作用元件,其中36个具有功能注释,除了具有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涉及大量与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及生长发育等相关元件。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6个CeSS基因在叶片和球茎的整体表达量均高于叶柄和根,其中CeGBSS1基因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基因,且在叶片和球茎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叶柄和根(P<0.01,下同);在球茎不同发育阶段,CeGBSS1基因在所有的发育阶段均有较高表达量,且在30~90 d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其余基因的表达量较低。在干旱胁迫下,6个CeSS基因在叶片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结论】在芋基因组中鉴定了6个SS基因,并明确其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其中CeGBSS1基因可能是芋淀粉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
淀粉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辣木MoGA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敖冬慧
胡云飞
+4 位作者
向贵生
刘佳
聂石圆
田洋
唐卿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目的】鉴定辣木中MoGAD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水平分析,为探究辣木MoGAD基因的功能与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NP_197235.1)和葡萄(XP_002285268.1)GAD蛋白序列为参考,通过本...
【目的】鉴定辣木中MoGAD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水平分析,为探究辣木MoGAD基因的功能与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NP_197235.1)和葡萄(XP_002285268.1)GAD蛋白序列为参考,通过本地BLAST方法,利用TBtools软件在辣木转录组数据中挖掘MoGAD家族基因,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MoGAD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催化活性位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技术分析MoGA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4个MoGAD基因并成功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的CDS区长度分别为:1494、1212、1470和942 bp;MoGAD1、MoGAD3和MoGAD4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属于膜外蛋白。其中MoGAD2蛋白序列在第5~27和60~82氨基酸位置存在跨膜结构,此段序列编码蛋白为分泌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MoGAD1基因家族所在分支基因Motif数量最多;分子对接表明4个MoGAD蛋白存在磷酸吡哆醛(PLP)和L-谷氨酸结合位点,且每个蛋白有多个氨基酸残基与PLP,L-谷氨酸形成氢键;荧光定量分析显示MoGAD1和MoGAD2基因在嫩叶、成熟叶和花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oGAD3和MoGAD4基因,但这些基因在茎中表达量较低,推测MoGAD酶主要参与辣木叶部位GABA的生物合成。【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辣木的MoGAD基因,并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与底物结合的功能活性位点,为进一步研究MoGAD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MoGAD
Γ-氨基丁酸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大豆间作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
被引量:
7
10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5 位作者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0,共9页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和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110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3.96%。【结论】间作优势主要在于促进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氮利用效率
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生信分析及其在不同组织及原核诱导的表达
11
作者
曹领改
刘杰
+2 位作者
张洁
张盼
余世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1227,共8页
【目的】探明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表达模式与蛋白特征,为后期创制烟草多用途利用的底盘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对普通烟草K326基因序列与本氏烟草NbBGAL1基因的同源性,以K326的cDNA为模板经PCR技术克隆获得NtBGAL基...
【目的】探明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表达模式与蛋白特征,为后期创制烟草多用途利用的底盘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对普通烟草K326基因序列与本氏烟草NbBGAL1基因的同源性,以K326的cDNA为模板经PCR技术克隆获得NtBGAL基因,随后利用生信工具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及蛋白理化性质,并采用qRT-PCR检测该基因在烟草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和花)的表达模式,最后开展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及蛋白表征研究。【结果】克隆获得烟草NtBGAL基因,其与本氏烟草NbBGAL1基因同源性最高,二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域(Motif);该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有18个内含子,mRNA长度为6649 bp,CDS长度为2541 bp,编码846个氨基酸,翻译的β-半乳糖苷酶属于GH35家族,NtBGAL蛋白的分子量为92.44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8,GRAVY为-0.222,定位于细胞壁。该基因在普通烟草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量为花>叶>茎>根,差异显著。在37℃下进行原核诱导,NtBGAL蛋白有明显表达;采用包涵体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NtBGAL蛋白。NtBGAL蛋白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0~40℃,最适pH为4.0~6.5,Mn^(2+)浓度为0.05~0.15 mmol/L时对NtBGAL酶活性有增强作用。【结论】研究明确NtBGAL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蛋白表征,为进一步通过改造NtBGAL基因,利用普通烟草生产人源化糖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BGAL基因
Β-半乳糖苷酶
生信分析
原核诱导
蛋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
5
12
作者
刘杰
郭荣
+3 位作者
张娟
张亮亮
杨万升
辛国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4-677,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为确定育成期静原鸡适宜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周龄静原鸡公鸡54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采...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为确定育成期静原鸡适宜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周龄静原鸡公鸡54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采用2因子×3水平试验设计,因子1为日粮能量水平,设有低、中、高能量组,分别为11.28、11.70、12.12 MJ/kg,因子2为日粮蛋白质水平,设有低、中、高蛋白质组,分别为14.00%、15.50%、17.00%,试验期77 d。【结果】①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及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下同),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末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低能量-高蛋白质组(LE-HP组)平均日采食量最低。②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胸肌率、腿肌率,中能量组胸肌率、腿肌率最高。日粮能量、蛋白质交互作用对屠体率、半净膛率有显著影响,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最高。③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尿素含量,中能量组尿素含量最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糖,高蛋白质组血糖含量最高。日粮能量、蛋白质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游离脂肪酸,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高能量-高蛋白质组(HE-HP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最高、中能量-高蛋白质组(ME-HP组)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④通过血液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β-丙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新陈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等通路。【结论】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可显著影响育成期静原鸡公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这可能与其通过影响血清生化指标及代谢通路调控有关,能量、蛋白质需要量综合表明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适宜于育成期静原鸡公鸡营养需要,其推荐水平分别为11.7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蛋白质
静原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
3
13
作者
赵许朋
崔奎
+3 位作者
耿苗苗
赵晓朋
刘声传
刘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48-2357,共10页
【目的】解析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3份贵定鸟王茶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来源于NCBI网站的信阳10号(Camel⁃li...
【目的】解析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3份贵定鸟王茶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来源于NCBI网站的信阳10号(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Xinyang 10)、凤凰单枞柚花香(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Youhuaxiang)及半天腰(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Bantian⁃yao)等23种山茶属近缘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贵定鸟王茶叶绿体的基因组特征。【结果】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7071 bp,GC和AT含量分别为37.29%和62.71%,为典型四区域结构;共注释光合作用和自我复制等相关基因138个,包括atpA、atpB和atpE等89个蛋白编码基因,rrn5、rrn4.5和rrn23等8个rRNA基因,以及trnA⁃FME、trnC⁃GCA和trnD⁃GUC等41个tRNA基因;密码子使用分析表明,编码亮氨酸密码子数量最多,编码半胱氨酸密码子数量最少,并且该物种叶绿体编码基因偏好以A/U(T)结尾;SSR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SSR较丰富,为其SSR引物开发及系统发育研究奠定基础;IR区边界的收缩与扩张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四个IR边界区JLB、JSB、JSA、JLA与信阳10号完全一致,无收缩与扩张现象,而与其他7个品种(凤凰单枞、黔茶1号、半天腰、白鸡冠、白叶1号、德宏茶和龙井)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与收缩;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与茶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信阳10号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阐明了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基因结构以及与其他茶树进化关系,为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系统发育与亲缘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定鸟王茶
叶绿体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4
作者
陈泳纬
吴永兵
+6 位作者
袁华恩
阳苇丽
何正川
赵俊杰
董涵
张宇
赵铭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5-2182,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100%自然光照强度;T1:85%自然光强;T2:70%自然光强;T3:55%自然光强;T4:40%自然光强)。【结果】雪茄烟...
【目的】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100%自然光照强度;T1:85%自然光强;T2:70%自然光强;T3:55%自然光强;T4:40%自然光强)。【结果】雪茄烟叶在旺长期至成熟期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烟叶的MDA和H_(2)O_(2)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处理烟叶的SOD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降低,烟叶的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氧化酶活性提升,MDA含量、H_(2)O_(2)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但过低的光照强度环境不利于烟叶光合性能和抗氧化特性的提升。随着光照强度提升,烟叶中总糖、总氮、烟碱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氯、钾呈上升趋势,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两糖比呈下降趋势,过低的光照强度,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不利于烟叶品质。【结论】适度弱光(55%~70%自然光强)有利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升,能够促进光能吸收,维持稳定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烟叶的生长发育,同时抗氧化酶活性提升,烟叶膜脂过氧化损伤降低,抗氧化特性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有利于烟叶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遮荫
雪茄烟叶
色素
光合特性
抗氧化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
15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5 位作者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南脐橙黄龙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秦泰春
黄小兰
+2 位作者
简正军
褚奇奇
欧阳乐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目的】分析赣南脐橙黄龙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为黄龙病新型生态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脐橙黄龙病典型患病植株、疑似患病植株、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分析赣南脐橙黄龙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为黄龙病新型生态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脐橙黄龙病典型患病植株、疑似患病植株、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样品间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赣南脐橙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其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也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但真菌群落丰富度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脐橙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菌门增加,而放线菌门、担子菌门等菌门有所减少;在属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芽杆孢菌属、篮状菌属等有益菌属减少,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等致病菌属则有所增加;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而全碳含量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全磷是影响样本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赣南脐橙感染黄龙病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有所改变,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龙病对脐橙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黄龙病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品红对重金属锌胁迫的耐受性及其富集能力
被引量:
3
17
作者
磨春丽
谷战英
+2 位作者
黄鹏
高恩婷
曾庆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在不同水平锌(Zn)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变化,探讨一品红应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潜力,为Zn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一品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
【目的】通过观察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在不同水平锌(Zn)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变化,探讨一品红应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潜力,为Zn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一品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6种土壤Zn污染浓度处理:0 mg/kg(CK,不添加Zn试剂)、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T4(800 mg/kg)和T5(1000 mg/kg)(干重),4次重复。试验期间每隔14 d测量1次株高、地径;第112天采样测定一品红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Zn富集含量,计算耐性系数(TI)和转运系数(T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Zn处理的一品红株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根体积、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均未观察到明显的重金属毒害症状。②一品红对Zn的抗逆性较强,表现在:TI均大于50%,随土壤Zn污染浓度的增加呈现“低促高抑”现象;MDA含量在高锌浓度下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不显著。③一品红植株体内不同部位的锌含量都与土壤Z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组织对Zn的吸收能力为根>叶>茎。在所有Zn处理下,一品红地上部分Zn含量显著高于根部,除T1处理的TF为0.96外,其他处理的TF>1,适合用于植物提取。【结论】一品红对Zn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土壤Zn浓度为1000 mg/kg时的Zn富集性和地上部分Zn迁移能力较强。同时作为观赏植物,一品红在重金属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品红
锌(Zn)胁迫
植物修复
耐受性
富集能力
木本植物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化分析揭示盐碱胁迫对玉米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7
18
作者
尹丽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目的】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中木质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揭示玉米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培育抗盐碱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玉米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并进行高通量转...
【目的】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中木质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揭示玉米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培育抗盐碱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玉米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9 722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12 432个。KEGG注释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生化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绿素含量和总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30.45%和31.26%,其中H和S型木质素单体含量降低,而G型木质素单体含量升高。对基因表达水平和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导致了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61个差异表达基因导致木质素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变化。【结论】盐碱胁迫抑制玉米木质素的生成,且主要抑制H和S型木质素单体的生成;盐碱胁迫通过调控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致使叶绿素的生成量减少。本研究为采用基因工程进行分子育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和调控玉米木质素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盐碱胁迫
转录组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果肉厚度苦瓜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裘波音
郑旋
+5 位作者
李大忠
林珲
张前荣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3-1251,共9页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1)70...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1)70份苦瓜材料果肉厚度存在品系间差异,其中LX1-3和ZK54差异显著,将前者作为厚肉型后者作为薄肉型材料用于转录组分析;(2)经转录组测序统计,LX1-3共得到得到23482540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74%,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8.07%,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027357条,占比86.98%,GC含量为46.54%;ZK54共得到24131802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26%;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7.23%,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607181条,占比86.06%,GC含量为46.75%;(3)2份种质中共发现差异基因1492个,预测到598个转录因子,GO数据库比对共得到616个注释,包括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参与生物过程的最多。KEGG代谢通路共富集到30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的为“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富集差异基因数目最多的途径为“核糖体”;下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和富集下调差异基因最多的通路均为“苯丙素生物合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推测苦瓜果肉发育可能受上调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较大,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对苦瓜发育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苦瓜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果肉厚度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产业运作模式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竞宇
张仕超
+2 位作者
梁靖茹
熊熙
聂书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3-1732,共10页
【目的】探究重庆不同地形区农民合作社的时空拓展特征及产业运作模式,掌握重庆农民合作社发展规律,分析不同产业模式选择的差异,为推进合作社分类培育和差别化扶持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重庆市2528家合作社为样本,综合运用...
【目的】探究重庆不同地形区农民合作社的时空拓展特征及产业运作模式,掌握重庆农民合作社发展规律,分析不同产业模式选择的差异,为推进合作社分类培育和差别化扶持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重庆市2528家合作社为样本,综合运用地形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在四类地形区的时空格局及拓展特征,并结合问卷调查,梳理提炼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结果】①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总体呈4个阶段,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缓慢增长,2007—2010年高速增长,2011—2014年增速减缓,2015—2018年增速明显下降。从地形区来看,Ⅳ区增速最快,Ⅱ区、Ⅰ区次之,Ⅲ区增速最慢。②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增长优势区差异显著。牲畜、家禽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Ⅳ区,果蔬、粮油、综合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Ⅰ、Ⅱ区,花木、茶叶、花椒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Ⅱ区,烟草、中药材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Ⅲ、Ⅳ区。③除粮油产业合作社2002—2006年呈东南—西北向分布,其余产业类型合作社各阶段均呈西南—东北向分布。④合作社产业运作模式主要有6种,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牲畜、家禽、果蔬、花木和粮油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果蔬、花木、粮油等产业,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果蔬和花木产业,运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牲畜、家禽等产业,运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果蔬、粮油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模式的有牲畜产业。【结论】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总体数量不断增长,不同产业增长优势区有一定差异,随时间不断向东北方向演进,且各产业的运作模式呈多样化。应根据合作社时空特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运作模式,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合作社
产业模式
时空变化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重庆市水稻稻曲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黎青
何焕然
李诗雨
郭静微
唐贵婷
魏真真
宋正富
机构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ZD-K202103601)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2203608)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ZR202110)。
文摘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要水稻产区的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来源于重庆市铜梁(TL)、合川(HC)、永川(YC)、涪陵(FL)、万州(WZ)、梁平(LP)、忠县(ZX)、丰都(FD)、黔江(QJ)、秀山(XS)、彭水(PS)等11个区(县)的37株稻曲病菌进行重测序,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对37个U.virens菌株重测序得到约42.5 Gb的高质量测序数据,其中检测到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结合系统发育学和全基因组关系矩阵分析将37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表明不同群体的稻曲菌之间存在差异。所有群体除ZX以外,观测杂合度均大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在重庆市稻曲菌群里面存在显著的杂合选择优势。PS群体拥有最高的Pi值,证明其样本间的差异程度最高,表明其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固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体间的F_(ST)值>0.15,其中最高的F_(ST)值出现在HC和TL群体之间,为0.3814,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而最低水平的遗传分化出现在YC和ZX群体之间,F_(ST)值为0.0537。群体结构分析发现所有菌株大致分为4个亚群。基因流(Nm)分析表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8次较大的基因交流,并且传播方向不是单一地从某个地区传入其他地区,而是存在不同区域间交叉、反复的传播事件。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除LP以外,所有群体都表现出大于阈值的Tajima's D值(>0)。上述结果表明所有种群都在经历平衡选择。【结论】稻曲病菌在重庆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为重庆地区稻曲病的防治和抗病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曲菌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Keywords
Ustilaginoidea virens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乳杆菌X86对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谢秀兰
晏仕英
高海慧
杨宇为
赵建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4,共13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022AAC02051)。
文摘
【目的】探讨乳源植物乳杆菌X8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该菌株防治乳腺炎奠定基础。【方法】将怀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植物乳杆菌X86组,每组8只),在孕晚期至泌乳期,植物乳杆菌X86组灌胃L.plantarum X86(1×10^(9)CFU/mL)0.5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模型组与植物乳杆菌X86组建立S.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门水平上,模型组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丰度,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组增加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属水平上,模型组减少拟杆菌属(Bacteroides)、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毛螺菌科各属(Lachnospiraceae group)的丰度,同时增加鼠杆状菌科未定名属(norank_f_Muribaculaceae)和梭菌纲UCG-014未定名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_014)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逆转了上述属水平物种丰度变化(拟杆菌属除外),并增加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和解黄酮菌属(Flavonifractor)的丰度。Spearman关联分析发现,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和解黄酮菌属的丰度与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植物乳杆菌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并增加产SCFAs菌属的丰度,这可能是其预防乳腺炎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乳腺炎大鼠模型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植物乳杆菌X86
Keywords
Mastitis rat model
Intestinal flor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
分类号
S855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4种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陈茹岚
常博然
薛会英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基金
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区级工作项目(603323027)。
文摘
【目的】阐明不同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为高寒灌木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地区砂生小檗、拉萨小檗、工布小檗和林芝小檗4种典型小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个5 m×5 m标准样地,每个样地采用对角线布点法挖取3个土壤剖面,按0~10、10~20、20~40、40~60、6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C∶N、C∶P、C∶K、N∶P、N∶K、P∶K),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小檗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坡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等)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4种生境小檗土壤均偏酸性(pH<7.0),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其中0~10与60~100 cm土层pH差异显著(P<0.05)。4种生境小檗样地0~100 cm土层的SOC、TN、AN、TP、AP、TK、AK平均含量分别为14.93~41.07 g/kg、0.83~2.81 g/kg、116.63~249.35 mg/kg、0.38~0.81 g/kg、3.75~8.07 mg/kg、13.48~17.06 g/kg、40.70~193.91 mg/kg,土壤养分的C∶N、C∶P、C∶K、N∶P、N∶K、P∶K分别为10.55~19.73、22.76~50.16、0.93~1.89、1.93~3.39、0.05~0.17、0.02~0.05。SOC、TN、AN含量及C∶P、N∶P、C∶K、N∶K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少,TP、AP、TK、AK含量和C∶N、P∶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无一致规律。分析表明,氮(N)是研究区域内主要的营养限制性元素。从相关性分析和RDA排序来看,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海拔以及经度与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坡度和纬度与化学计量比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4种生境小檗灌丛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受地形、土壤、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氮是小檗灌丛土壤养分的主要限制性元素。
关键词
小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土层深度
环境因子
Keywords
Berberis
Soil nutrient
Ecological chemometrics
Soil dep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园艺作物病毒及类病毒”专栏主编
4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李世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病毒、类病毒致病机理。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类病毒检测鉴定,病毒、类病毒与寄主互作研究。曾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植物保护专家指导组成员。
关键词
寄主互作
类病毒
检测鉴定
博士生导师
植物病毒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东南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SOC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5
作者
高鑫
万丹
王君惠
周金龙
李超
杨来仙
刘钟元
骆师堂
张娟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寒水土保持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1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41036)
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YJS2024-38)。
文摘
【目的】探明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以便明确SOC含量对植被类型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响应特征。【方法】以藏东南超高海拔区色季拉山为研究区域,选取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高山草甸、草灌过渡带、灌木林、乔灌过渡带、乔木林),按照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分层取样,分别测定SOC、容重(SBD)及通气度(SAP)等物理性质指标,探究5种植被类型SOC含量及沿土层深度分布特征,并分析SOC/SOCD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5种植被类型下,SOC与SOCD平均变化范围为49.62~85.02 g/kg与10.33~13.23kg/m^(2),其中乔灌过渡带SOC含量最高;沿土层深度从上至下SOC均值分别为85.02、57.80、49.62 g/kg,SOCD均值分别为13.23、11.63、10.33 kg/m^(2),表层SOC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土壤物理性质受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3)在土层深度条件下,SOC与SA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CP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植被类型条件下,SOC与CWC、STP、SAP呈极显著正相关。SOCD与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不相关(P>0.05)。【结论】不同植被类型下SOC含量有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对SOC的分布有明显影响,植被类型越复杂的区域SOC含量越高。SOC主要与SAP有密切相关性,其分布于表层土壤,有明显的表聚特征。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物理性质
植被类型
相关性分析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Vegetation type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土壤重金属外源识别及安全利用技术筛选——以宜宾市筠连县部分区域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明江
李章涛
上官宇先
喻华
陈琨
周子军
郭松
林凯
毛美熹
曾祥忠
秦鱼生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筠连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0-13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0702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22D010009)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YFN0066、2023YFS0483、2023YFS0485)。
文摘
【目的】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外部来源途径的识别结果,筛选出钝化剂-低积累作物品种耦合的镉污染农田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南部宜宾市筠连县部分乡镇为研究区域,监测该区域内大气沉降、肥料使用、灌溉水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从而计算不同途径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通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JL镇利用大田试验开展钝化剂、重金属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2019—2020年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汞、砷、铅和锌的主要输入途径为大气沉降,所占比例分别为99.99%、75.88%、90.57%和84.82%;镉、铬和镍的主要输入途径为肥料,所占比例均为100.00%;铜的主要输入途径为灌溉水,所占比例为93.66%。JL镇镉污染农田土壤中施用铁锰肥钝化剂(硫酸亚铁750 kg/hm^(2)+硫酸锰75 kg/hm^(2))对降低水稻籽粒中镉的效果最佳,归因于土壤微量元素的补充对肥力的改善作用,而钝化剂复配(300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中镉含量最高。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表明九斤萝卜和川康优6276是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蔬菜和水稻品种,收获后可食用部分重金属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论】在研究区域除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并注意防控大气沉降污染外,同时建议推广使用铁锰肥、腐殖酸和磷肥钝化材料,并种植九斤萝卜蔬菜和川康优6276水稻品种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源识别
钝化剂
低积累品种
Keywords
Farmland soil
Heavy met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Immobilizing agents
Low accumulation varieties
分类号
S634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ichards方程的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性能和品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曾涛
陆秀娟
潘虹
李祥栋
魏心元
石明
宋碧
机构
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省薏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农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3-1751,共9页
基金
贵州省级财政种业发展项目(黔财农[2023]2号)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项目(2021-1-02)。
文摘
【目的】探明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结实性能、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性,为薏苡强弱势籽粒产量性能优化与选育优质高产栽培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合Richards方程研究不同薏苡[贵薏1号(GY.1)和师宗黑壳(SZHK)]各部位(上部、中部、下1、下2和下3)籽粒干重、灌浆速率、籽粒充实度和淀粉含量等相关性状指标的差异,灌浆结实特性与灌浆参数及品质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籽粒灌浆方程W=78.76/(1+379259e^(0.27t))^(1/7.91),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为1.82 mg/d,平均1.12 mg/d,生长活跃期73.61 d,平均结实率74.55%,平均充实度76.84%,籽粒百粒重和单茎总粒重分别为7.70和13.49 g。籽粒干重随花后天数逐步增加,在第49天时达最大;灌浆速率与花后天数呈先增后降趋势,花后第31天时达最大。籽粒平均灌浆速率,薏苡下1(1.26 mg/d)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比最低的下3(1.04 mg/d)高21.10%;最大灌浆速率同样表现为下1(2.03 mg/d)最大,比下3(1.71 mg/d)高18.70%;籽粒百粒重及充实度整体表现为下1>上部>中部>下2>下3,其中,下1(8.37 g)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分别比下2(7.41 g)、下3(7.29 g)高12.95%和14.81%;籽粒充实度下1(80.23%)比下3(72.42%)高10.78%;薏苡下1籽粒淀粉含量(38.10%)分别比下2(33.83%)、下3(33.11%)高12.62%和15.07%。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百粒重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0.78)、最大灌浆速率(0.89)、淀粉含量(0.95)、淀粉积累速率(0.88)和充实度(0.8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0.93)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下1籽粒在粒重、充实度及淀粉含量上均优于其他部位,初步判明下1为薏苡强势籽粒,下2和下3为弱势籽粒。
关键词
薏苡
RICHARDS方程
籽粒灌浆
充实度
品质
Keywords
Adlay
Richards equation
Grain filling
Grain plumpness
Quality
分类号
S5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芋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何芳练
刘莉莉
邱祖杨
董伟清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荔浦市农业农村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76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GXNSFBA196012)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23YM91)。
文摘
【目的】鉴定芋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并对其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芋产量、品质和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HMMER 3.12b软件以SS基因家族典型保守结构域Glyco_transf_5为模型,鉴定芋基因组中SS基因家族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分子结构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及顺式作用元件,采用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和干旱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结果】在芋基因组中鉴定了6个SS基因(CeSS1、CeSS2、CeSS3⁃1、CeSS3⁃2、CeSS4和CeGBSS1)。6个预测的芋SS基因长度为4980~61347 bp,对应的CDS长度为1275~2895 bp,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量为424~964个,分子质量为48067.43~109391.75 Da,理论等电点为5.18~6.1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6个芋SS蛋白分布在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显示,6个CeSS基因外显子数量为7~15个。在6个CeSS蛋白中鉴定出10个保守motif,其中7个获得注释。在保守结构域上,CeSS1、CeSS2、CeSS4和CeGBSS1蛋白均含有淀粉合成酶催化结构域(motif 2和motif 5)和糖基转移酶群组1(motif 1和motif 3),而CeSS3⁃1蛋白含有motif 1、motif 3和motif 5,CeSS3⁃2蛋白只含有motif 2。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共预测到73个顺式作用元件,其中36个具有功能注释,除了具有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涉及大量与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及生长发育等相关元件。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6个CeSS基因在叶片和球茎的整体表达量均高于叶柄和根,其中CeGBSS1基因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基因,且在叶片和球茎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叶柄和根(P<0.01,下同);在球茎不同发育阶段,CeGBSS1基因在所有的发育阶段均有较高表达量,且在30~90 d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其余基因的表达量较低。在干旱胁迫下,6个CeSS基因在叶片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结论】在芋基因组中鉴定了6个SS基因,并明确其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其中CeGBSS1基因可能是芋淀粉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芋
淀粉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Keywords
Taro
Starch synthas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Exp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S632.3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辣木MoGA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敖冬慧
胡云飞
向贵生
刘佳
聂石圆
田洋
唐卿雁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食药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辣木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普洱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青年项目(202301AU070119)
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2102AE090027-2、202002AA100005-2)。
文摘
【目的】鉴定辣木中MoGAD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水平分析,为探究辣木MoGAD基因的功能与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NP_197235.1)和葡萄(XP_002285268.1)GAD蛋白序列为参考,通过本地BLAST方法,利用TBtools软件在辣木转录组数据中挖掘MoGAD家族基因,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MoGAD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催化活性位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技术分析MoGA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4个MoGAD基因并成功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的CDS区长度分别为:1494、1212、1470和942 bp;MoGAD1、MoGAD3和MoGAD4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属于膜外蛋白。其中MoGAD2蛋白序列在第5~27和60~82氨基酸位置存在跨膜结构,此段序列编码蛋白为分泌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MoGAD1基因家族所在分支基因Motif数量最多;分子对接表明4个MoGAD蛋白存在磷酸吡哆醛(PLP)和L-谷氨酸结合位点,且每个蛋白有多个氨基酸残基与PLP,L-谷氨酸形成氢键;荧光定量分析显示MoGAD1和MoGAD2基因在嫩叶、成熟叶和花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oGAD3和MoGAD4基因,但这些基因在茎中表达量较低,推测MoGAD酶主要参与辣木叶部位GABA的生物合成。【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辣木的MoGAD基因,并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与底物结合的功能活性位点,为进一步研究MoGAD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木
MoGAD
Γ-氨基丁酸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MoGAD
γ-Aminobutyric acid
Gene clon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分类号
S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大豆间作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
被引量:
7
10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506)
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2022YFHH0033)。
文摘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和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110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3.96%。【结论】间作优势主要在于促进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氮利用效率
边际效应
Keywords
Maize
Soybean
Intercropp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Marginal effect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生信分析及其在不同组织及原核诱导的表达
11
作者
曹领改
刘杰
张洁
张盼
余世洲
机构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1227,共8页
基金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GZYKY2021-06)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110202101032(JY-09))
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科技项目(2023000CC0080)。
文摘
【目的】探明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表达模式与蛋白特征,为后期创制烟草多用途利用的底盘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对普通烟草K326基因序列与本氏烟草NbBGAL1基因的同源性,以K326的cDNA为模板经PCR技术克隆获得NtBGAL基因,随后利用生信工具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及蛋白理化性质,并采用qRT-PCR检测该基因在烟草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和花)的表达模式,最后开展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及蛋白表征研究。【结果】克隆获得烟草NtBGAL基因,其与本氏烟草NbBGAL1基因同源性最高,二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域(Motif);该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有18个内含子,mRNA长度为6649 bp,CDS长度为2541 bp,编码846个氨基酸,翻译的β-半乳糖苷酶属于GH35家族,NtBGAL蛋白的分子量为92.44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8,GRAVY为-0.222,定位于细胞壁。该基因在普通烟草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量为花>叶>茎>根,差异显著。在37℃下进行原核诱导,NtBGAL蛋白有明显表达;采用包涵体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NtBGAL蛋白。NtBGAL蛋白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0~40℃,最适pH为4.0~6.5,Mn^(2+)浓度为0.05~0.15 mmol/L时对NtBGAL酶活性有增强作用。【结论】研究明确NtBGAL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蛋白表征,为进一步通过改造NtBGAL基因,利用普通烟草生产人源化糖蛋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烟草
NtBGAL基因
Β-半乳糖苷酶
生信分析
原核诱导
蛋白表征
Keywords
Tobacco
NtBGAL gene
β-galactosidas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
5
12
作者
刘杰
郭荣
张娟
张亮亮
杨万升
辛国省
机构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宁夏大学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宁夏大学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昊标检测服务研究院
宁夏万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4-677,共14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BF02034)。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及代谢组的影响,为确定育成期静原鸡适宜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周龄静原鸡公鸡54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采用2因子×3水平试验设计,因子1为日粮能量水平,设有低、中、高能量组,分别为11.28、11.70、12.12 MJ/kg,因子2为日粮蛋白质水平,设有低、中、高蛋白质组,分别为14.00%、15.50%、17.00%,试验期77 d。【结果】①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及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下同),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末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低能量-高蛋白质组(LE-HP组)平均日采食量最低。②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胸肌率、腿肌率,中能量组胸肌率、腿肌率最高。日粮能量、蛋白质交互作用对屠体率、半净膛率有显著影响,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最高。③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尿素含量,中能量组尿素含量最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血糖,高蛋白质组血糖含量最高。日粮能量、蛋白质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游离脂肪酸,中能量-中蛋白质组(ME-MP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高能量-高蛋白质组(HE-HP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最高、中能量-高蛋白质组(ME-HP组)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④通过血液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β-丙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新陈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等通路。【结论】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可显著影响育成期静原鸡公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这可能与其通过影响血清生化指标及代谢通路调控有关,能量、蛋白质需要量综合表明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适宜于育成期静原鸡公鸡营养需要,其推荐水平分别为11.7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50%。
关键词
能量
蛋白质
静原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代谢组
Keywords
Energy
Protein
Jingyuan chicke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stry
Metabolome
分类号
S81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
3
13
作者
赵许朋
崔奎
耿苗苗
赵晓朋
刘声传
刘燕
机构
贵阳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48-2357,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黔教合KY字(2020)047]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黔教技2022(297)号]
+2 种基金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2010976036)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20195200343)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一般项目(2018520843)。
文摘
【目的】解析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3份贵定鸟王茶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来源于NCBI网站的信阳10号(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Xinyang 10)、凤凰单枞柚花香(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Youhuaxiang)及半天腰(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r Bantian⁃yao)等23种山茶属近缘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贵定鸟王茶叶绿体的基因组特征。【结果】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7071 bp,GC和AT含量分别为37.29%和62.71%,为典型四区域结构;共注释光合作用和自我复制等相关基因138个,包括atpA、atpB和atpE等89个蛋白编码基因,rrn5、rrn4.5和rrn23等8个rRNA基因,以及trnA⁃FME、trnC⁃GCA和trnD⁃GUC等41个tRNA基因;密码子使用分析表明,编码亮氨酸密码子数量最多,编码半胱氨酸密码子数量最少,并且该物种叶绿体编码基因偏好以A/U(T)结尾;SSR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SSR较丰富,为其SSR引物开发及系统发育研究奠定基础;IR区边界的收缩与扩张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四个IR边界区JLB、JSB、JSA、JLA与信阳10号完全一致,无收缩与扩张现象,而与其他7个品种(凤凰单枞、黔茶1号、半天腰、白鸡冠、白叶1号、德宏茶和龙井)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与收缩;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定鸟王茶与茶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信阳10号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阐明了贵定鸟王茶叶绿体基因结构以及与其他茶树进化关系,为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系统发育与亲缘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贵定鸟王茶
叶绿体基因组
简单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Keywords
Guiding Niaowang tea
Chloroplast genome
SS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S5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14
作者
陈泳纬
吴永兵
袁华恩
阳苇丽
何正川
赵俊杰
董涵
张宇
赵铭钦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湖北省烟草公司襄阳市公司
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公司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5-2182,共8页
基金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CYC201913)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项目(SCYC20210)。
文摘
【目的】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100%自然光照强度;T1:85%自然光强;T2:70%自然光强;T3:55%自然光强;T4:40%自然光强)。【结果】雪茄烟叶在旺长期至成熟期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烟叶的MDA和H_(2)O_(2)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处理烟叶的SOD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呈上升趋势。随着光照强度降低,烟叶的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氧化酶活性提升,MDA含量、H_(2)O_(2)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但过低的光照强度环境不利于烟叶光合性能和抗氧化特性的提升。随着光照强度提升,烟叶中总糖、总氮、烟碱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氯、钾呈上升趋势,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两糖比呈下降趋势,过低的光照强度,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不利于烟叶品质。【结论】适度弱光(55%~70%自然光强)有利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升,能够促进光能吸收,维持稳定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烟叶的生长发育,同时抗氧化酶活性提升,烟叶膜脂过氧化损伤降低,抗氧化特性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有利于烟叶品质形成。
关键词
光照强度
遮荫
雪茄烟叶
色素
光合特性
抗氧化特性
品质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Shading
Cigar leaf
Phytochrome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Quality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
15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射洪市农业农村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基金
成都市技术创新研发项目(2019-YF05-00129-SN)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9KJGG005)
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NASC2021ST04)。
文摘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Keywords
Rice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
Rice quality
Appearance quality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南脐橙黄龙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秦泰春
黄小兰
简正军
褚奇奇
欧阳乐乐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41,41561002)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K2019404)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DHYC-202131)。
文摘
【目的】分析赣南脐橙黄龙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为黄龙病新型生态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脐橙黄龙病典型患病植株、疑似患病植株、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样品间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赣南脐橙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其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也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但真菌群落丰富度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脐橙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菌门增加,而放线菌门、担子菌门等菌门有所减少;在属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芽杆孢菌属、篮状菌属等有益菌属减少,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等致病菌属则有所增加;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而全碳含量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全磷是影响样本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赣南脐橙感染黄龙病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有所改变,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龙病对脐橙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关键词
脐橙黄龙病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Citrus Huanglongb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品红对重金属锌胁迫的耐受性及其富集能力
被引量:
3
17
作者
磨春丽
谷战英
黄鹏
高恩婷
曾庆扬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0]41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20]18号,[2020]73号,[2020]89号)。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在不同水平锌(Zn)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变化,探讨一品红应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潜力,为Zn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一品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6种土壤Zn污染浓度处理:0 mg/kg(CK,不添加Zn试剂)、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T4(800 mg/kg)和T5(1000 mg/kg)(干重),4次重复。试验期间每隔14 d测量1次株高、地径;第112天采样测定一品红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Zn富集含量,计算耐性系数(TI)和转运系数(T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Zn处理的一品红株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根体积、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均未观察到明显的重金属毒害症状。②一品红对Zn的抗逆性较强,表现在:TI均大于50%,随土壤Zn污染浓度的增加呈现“低促高抑”现象;MDA含量在高锌浓度下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不显著。③一品红植株体内不同部位的锌含量都与土壤Z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组织对Zn的吸收能力为根>叶>茎。在所有Zn处理下,一品红地上部分Zn含量显著高于根部,除T1处理的TF为0.96外,其他处理的TF>1,适合用于植物提取。【结论】一品红对Zn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土壤Zn浓度为1000 mg/kg时的Zn富集性和地上部分Zn迁移能力较强。同时作为观赏植物,一品红在重金属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
关键词
一品红
锌(Zn)胁迫
植物修复
耐受性
富集能力
木本植物
观赏植物
Keywords
Poinsettia
Zinc(Zn)stress
Phytoremediation
Stress tolerance
Accumulation ability
Woody plants
Ornamental plant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化分析揭示盐碱胁迫对玉米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7
18
作者
尹丽兴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664018)。
文摘
【目的】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中木质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揭示玉米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培育抗盐碱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玉米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9 722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12 432个。KEGG注释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生化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绿素含量和总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30.45%和31.26%,其中H和S型木质素单体含量降低,而G型木质素单体含量升高。对基因表达水平和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导致了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61个差异表达基因导致木质素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变化。【结论】盐碱胁迫抑制玉米木质素的生成,且主要抑制H和S型木质素单体的生成;盐碱胁迫通过调控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致使叶绿素的生成量减少。本研究为采用基因工程进行分子育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和调控玉米木质素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盐碱胁迫
转录组
木质素
Keywords
Maize
Saline⁃alkaline
RNA⁃seq
Lignin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果肉厚度苦瓜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裘波音
郑旋
李大忠
林珲
张前荣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机构
福建省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种子质量检验站)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3-1251,共9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R103100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1001)
+1 种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3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CXPT202001)。
文摘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1)70份苦瓜材料果肉厚度存在品系间差异,其中LX1-3和ZK54差异显著,将前者作为厚肉型后者作为薄肉型材料用于转录组分析;(2)经转录组测序统计,LX1-3共得到得到23482540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74%,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8.07%,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027357条,占比86.98%,GC含量为46.54%;ZK54共得到24131802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26%;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7.23%,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607181条,占比86.06%,GC含量为46.75%;(3)2份种质中共发现差异基因1492个,预测到598个转录因子,GO数据库比对共得到616个注释,包括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参与生物过程的最多。KEGG代谢通路共富集到30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的为“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富集差异基因数目最多的途径为“核糖体”;下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和富集下调差异基因最多的通路均为“苯丙素生物合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推测苦瓜果肉发育可能受上调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较大,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对苦瓜发育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苦瓜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瓜
果肉厚度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Keywords
Bitter gourd(Momordica charantia L.)
Flesh thickness
Transcriptom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分类号
S642.5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产业运作模式
被引量:
1
20
作者
刘竞宇
张仕超
梁靖茹
熊熙
聂书琼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3-173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0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21jcyj-msxmX0696)。
文摘
【目的】探究重庆不同地形区农民合作社的时空拓展特征及产业运作模式,掌握重庆农民合作社发展规律,分析不同产业模式选择的差异,为推进合作社分类培育和差别化扶持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重庆市2528家合作社为样本,综合运用地形分布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在四类地形区的时空格局及拓展特征,并结合问卷调查,梳理提炼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结果】①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总体呈4个阶段,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缓慢增长,2007—2010年高速增长,2011—2014年增速减缓,2015—2018年增速明显下降。从地形区来看,Ⅳ区增速最快,Ⅱ区、Ⅰ区次之,Ⅲ区增速最慢。②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增长优势区差异显著。牲畜、家禽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Ⅳ区,果蔬、粮油、综合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Ⅰ、Ⅱ区,花木、茶叶、花椒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Ⅱ区,烟草、中药材产业增长优势区为Ⅲ、Ⅳ区。③除粮油产业合作社2002—2006年呈东南—西北向分布,其余产业类型合作社各阶段均呈西南—东北向分布。④合作社产业运作模式主要有6种,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牲畜、家禽、果蔬、花木和粮油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果蔬、花木、粮油等产业,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果蔬和花木产业,运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牲畜、家禽等产业,运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有果蔬、粮油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模式的有牲畜产业。【结论】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总体数量不断增长,不同产业增长优势区有一定差异,随时间不断向东北方向演进,且各产业的运作模式呈多样化。应根据合作社时空特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运作模式,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合作社
产业模式
时空变化
丘陵山区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Farmers’cooperative
Industry model
Spatio-temporal changes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分类号
F325.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重庆市水稻稻曲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黎青
何焕然
李诗雨
郭静微
唐贵婷
魏真真
宋正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乳杆菌X86对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谢秀兰
晏仕英
高海慧
杨宇为
赵建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藏4种生境小檗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陈茹岚
常博然
薛会英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园艺作物病毒及类病毒”专栏主编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藏东南高山林线带5种植被类型SOC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高鑫
万丹
王君惠
周金龙
李超
杨来仙
刘钟元
骆师堂
张娟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农田土壤重金属外源识别及安全利用技术筛选——以宜宾市筠连县部分区域为例
何明江
李章涛
上官宇先
喻华
陈琨
周子军
郭松
林凯
毛美熹
曾祥忠
秦鱼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Richards方程的薏苡不同部位籽粒灌浆性能和品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曾涛
陆秀娟
潘虹
李祥栋
魏心元
石明
宋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芋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何芳练
刘莉莉
邱祖杨
董伟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辣木MoGA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敖冬慧
胡云飞
向贵生
刘佳
聂石圆
田洋
唐卿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玉米大豆间作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
秦德志
崔文芳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普通烟草β-半乳糖苷酶基因(NtBGAL)的生信分析及其在不同组织及原核诱导的表达
曹领改
刘杰
张洁
张盼
余世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静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的影响
刘杰
郭荣
张娟
张亮亮
杨万升
辛国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贵定鸟王茶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赵许朋
崔奎
耿苗苗
赵晓朋
刘声传
刘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陈泳纬
吴永兵
袁华恩
阳苇丽
何正川
赵俊杰
董涵
张宇
赵铭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郑盛华
万柯均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赣南脐橙黄龙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秦泰春
黄小兰
简正军
褚奇奇
欧阳乐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一品红对重金属锌胁迫的耐受性及其富集能力
磨春丽
谷战英
黄鹏
高恩婷
曾庆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生化分析揭示盐碱胁迫对玉米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尹丽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不同果肉厚度苦瓜转录组比较分析
裘波音
郑旋
李大忠
林珲
张前荣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产业运作模式
刘竞宇
张仕超
梁靖茹
熊熙
聂书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