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作品数3885被引量7508H指数20
《西藏研究》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术期刊,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在国内外藏学界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拥有高水平的专家作者群,其依托本院在西藏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000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4-1064/C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885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史的嬗递——有关藏文吐蕃史史料的两个传统
1
作者 多吉平措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158,共8页
历史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史学研究的基础。藏族历史叙述模式一直带着强烈的“著书环境”,使得历史文献的考证与分析成为藏族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吐蕃历史研究,就不得不提到吐蕃历史研究这一概念以及记述吐蕃历史的各类文献。针... 历史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史学研究的基础。藏族历史叙述模式一直带着强烈的“著书环境”,使得历史文献的考证与分析成为藏族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吐蕃历史研究,就不得不提到吐蕃历史研究这一概念以及记述吐蕃历史的各类文献。针对吐蕃历史的研究,相关史料众多,这些史料因属性的差异、内容的不同和形成背景的区别,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总结和分析每一阶段呈现出的藏文史书典籍对吐蕃历史叙述的不同态度,可以探究西藏社会发展过程中史书所表现出的文化意义等较为深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历史 藏文史料 史书与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陈那与法称在因三相上的异同问题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春梅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关于陈那与法称在因三相上的异同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相同说”和“相异说”,其中持后者观点者居多。分析相关文本、译本等文献资料,并将这两种学说进行对比,得知法称的因三相与陈那的因三相是一脉相承的,并无二致。而学者之所以... 关于陈那与法称在因三相上的异同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相同说”和“相异说”,其中持后者观点者居多。分析相关文本、译本等文献资料,并将这两种学说进行对比,得知法称的因三相与陈那的因三相是一脉相承的,并无二致。而学者之所以误以为二者有别,大部分原因在于对因三相上同译文的选取,特别是在单独剥离出其各自译文的因第二相的基础上所作的比较,不免有“一叶障木”“断章取义”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陈那 法称 因三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扎什伦布寺全图》述略
3
作者 阿音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0,共11页
目前存世的历史时期绘制的扎什伦布寺全图并不多见,除了扎什伦布寺珍藏的两幅五世班禅和七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唐卡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幅八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全图》。根据画面内容可初步判断:该图描绘的是19世纪中期八... 目前存世的历史时期绘制的扎什伦布寺全图并不多见,除了扎什伦布寺珍藏的两幅五世班禅和七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唐卡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幅八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全图》。根据画面内容可初步判断:该图描绘的是19世纪中期八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全貌,唐卡式样、写实风格,与存世的扎什伦布寺藏七世班禅时期的勉塘派绘画唐卡--扎什伦布寺全图高度相似。绘制者应该是西藏画师,制作或出自扎什吉彩。西藏唐卡的绘制者一般不署名字,其流传途径可能是西藏班禅年班、民间朝圣、官员携归、宫廷流出等官方或民间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彩绘图 八世班禅 图像入史 扎什伦布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盲人摸象”: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共同知识——兼论《西藏研究》对共同知识的推进
4
作者 赵国栋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7,共9页
发现真理、运用真理,这是研究与行动的终极取向。共同知识是走向终极目标的必经阶段,它代表着一种人类的共同努力,是人类追求未来的基础。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多种限制,需要高度重视共同知识,尤其是不同学科间知识的对话。面对共同知识存... 发现真理、运用真理,这是研究与行动的终极取向。共同知识是走向终极目标的必经阶段,它代表着一种人类的共同努力,是人类追求未来的基础。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多种限制,需要高度重视共同知识,尤其是不同学科间知识的对话。面对共同知识存在的陷阱,研究者,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只能小心翼翼地求证与探索,并保持积极进取的交流与对话,任何盲目、封闭、自大,都将带来巨大风险,甚至断送人类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摸象 社会科学 共同知识 《西藏研究》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5
作者 刘英华 杨宝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F0002,F0003,共12页
敦煌文献中已鉴别出4种藏文九九表,其中,P.t.1256是由藏文字母拼写的汉文“小九九”表,ITJ764、P.t.1070和B59:10是藏文九九表,包括了不同编排形式的“小九九”表和“大九九”表。ITJ764尾题人名“■”,为藏文九九表溯源和断代提供了重... 敦煌文献中已鉴别出4种藏文九九表,其中,P.t.1256是由藏文字母拼写的汉文“小九九”表,ITJ764、P.t.1070和B59:10是藏文九九表,包括了不同编排形式的“小九九”表和“大九九”表。ITJ764尾题人名“■”,为藏文九九表溯源和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这4篇写本做转录,对残缺的内容做推拟还原,并给出译文和评析,初步结论是:敦煌藏文九九表有大、小两类4种,与汉文“小九九”表作用一致,编排方式有别,藏文九九表抄写者和使用者并不限于藏族。这些藏文算学文献实物,为研究藏族科技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写本 算书 乘法口诀 “小九九”表 “大九九”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初意义上的《格萨尔》历史叙事 被引量:2
6
作者 诺布旺丹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0,共12页
历史叙事是世界上诸多英雄史诗的活水源头,《格萨尔》史诗亦然。传统的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民族志学等文献为建构《格萨尔》原初历史叙事提供了功能性记忆史料,从而勾勒出《格萨尔》史诗相关的历史地理、人物谱系和活动情形的大致轮廓... 历史叙事是世界上诸多英雄史诗的活水源头,《格萨尔》史诗亦然。传统的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民族志学等文献为建构《格萨尔》原初历史叙事提供了功能性记忆史料,从而勾勒出《格萨尔》史诗相关的历史地理、人物谱系和活动情形的大致轮廓,也为历史、神话和艺术三者在后来史诗中的深度融合和演进提供了文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起源 历史叙事 功能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来龙去脉看十四世达赖的反动本质
7
作者 徐文华 布穷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2,共6页
旧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从初现端倪到最后被废除,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本质上,它是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这"三大领主"的利益,在这一制度下,旧西藏完全丧失了变革和发展的内在活力而变... 旧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从初现端倪到最后被废除,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本质上,它是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这"三大领主"的利益,在这一制度下,旧西藏完全丧失了变革和发展的内在活力而变得极度落后。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分裂势力长期以来图谋在西藏恢复这一反动制度,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改革 政教合一 十四世达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格萨尔·英雄诞生篇》情节结构的演变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连荣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通过对《英雄诞生篇》的几种情节结构的解析,分析了西藏史诗中英雄人物诞生的苯教形态、佛教形态以及混合形态的差异;进而指出以佛教文化为基盘、融合苯教文化与民间文化构建的《英雄诞生篇》的格萨尔王的诞生,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英... 通过对《英雄诞生篇》的几种情节结构的解析,分析了西藏史诗中英雄人物诞生的苯教形态、佛教形态以及混合形态的差异;进而指出以佛教文化为基盘、融合苯教文化与民间文化构建的《英雄诞生篇》的格萨尔王的诞生,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英雄(国王)诞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英雄诞生 情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成功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次仁德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9,共5页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寻求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历史的轨迹,总结其成功实践经验,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同时能够充分认识宗教工作在西藏的重要性,而且对西藏今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宗教政策 西藏 实践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藏区藏语地名与地域文化
10
作者 更敦阿错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地名是一类特殊的词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云南藏区藏语地名中,很多地名与农耕定居生活方式有关,但不少地名保留了传统游牧文化、古代宗教、族群迁徙历史的痕迹,甚至还反映了传统生态文化等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 云南藏区 藏语地名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磨盘山新建关帝庙碑》及铜钟铭文重录与相关问题略考
11
作者 陈祖军 赤列次仁 旺久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80,共10页
据《卫藏通志》记载,清前期,拉萨建有两座关帝庙,一座在札什城,一座在磨盘山。札什城关帝庙早毁,磨盘山关帝庙保存至今。作者对磨盘山关帝庙铜钟铭文进行重新辨识,订正了《拉萨市文物志》录文的错误,并以铭文所录88位将领职衔、姓名及... 据《卫藏通志》记载,清前期,拉萨建有两座关帝庙,一座在札什城,一座在磨盘山。札什城关帝庙早毁,磨盘山关帝庙保存至今。作者对磨盘山关帝庙铜钟铭文进行重新辨识,订正了《拉萨市文物志》录文的错误,并以铭文所录88位将领职衔、姓名及题款年月为线索,结合史书及相关碑铭资料进行综合考证,大致推断出磨盘山关帝庙的创修与竣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庙 铜钟铭文 修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藏文史学典籍之命名观及其意文
12
作者 尕本加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共6页
自吐蕃时期开始书写藏文史籍以来,出现了数量浩繁的史学典籍。这些史籍的内容涵盖了历朝政权史、藏传佛教史、专门史以及名人传等。史学家在撰写这些史籍的同时,对于书籍的命名也是极为重视,并各有千秋。通过对部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 自吐蕃时期开始书写藏文史籍以来,出现了数量浩繁的史学典籍。这些史籍的内容涵盖了历朝政权史、藏传佛教史、专门史以及名人传等。史学家在撰写这些史籍的同时,对于书籍的命名也是极为重视,并各有千秋。通过对部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藏文史籍的分析和归纳,历代藏文史学典籍主要有以作者、内容、修辞、色彩四种不同的命名方式,并各自有其特点和产生的原由以及它所象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史学典籍 命名观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写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之际
13
作者 白玛朗杰 车明怀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30年来,西藏社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从筹建到全面发展、从学科单一到多学科并举,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各类成果陆续问世,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书写了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的瑰... 30年来,西藏社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从筹建到全面发展、从学科单一到多学科并举,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大幅提高,各类成果陆续问世,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书写了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的瑰丽篇章。总结30年的发展历程和点滴成绩,既有一些历史教训,更有供后人借鉴的历史经验。那就是: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植根实践;3、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4、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建设;5、必须高度重视科研人才和管理队伍建设;6、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分裂,牢牢掌握藏学研究的主动权,警惕国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向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领域的渗透;7、必须继续秉持开门办院的原则,加强与各省区市、各民族的学术合作与交流;8、必须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社科院 哲学社会科学 藏学 30年 历史回顾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样的历史书写——央珍小说《无性别的神》分析
14
作者 李美萍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央珍的力作《无性别的神》,作为对西藏社会历史变革的别样书写,深刻体现了央吉卓玛的生命记忆,表现了对于人物的理解与同情,不仅将人们带进了西藏的历史,也带进了西藏女性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无性别的神 西藏文化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竹工卡县切卡寺发现两尊拟似吐蕃时期遗存的古石狮 被引量:5
15
作者 巴桑旺堆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0,F0002,共2页
最近西藏社会科学院巴桑旺堆研究员根据奥地利藏学家哈佐德(Guntran Hazod)提供的线索,前往墨竹工卡县切卡寺考察两尊古石雕狮子。此两尊石狮现立于切卡寺经堂入口两侧,两尊石狮由整石圆雕,高约0.75米,身长1.10米。呈半蹲伏状... 最近西藏社会科学院巴桑旺堆研究员根据奥地利藏学家哈佐德(Guntran Hazod)提供的线索,前往墨竹工卡县切卡寺考察两尊古石雕狮子。此两尊石狮现立于切卡寺经堂入口两侧,两尊石狮由整石圆雕,高约0.75米,身长1.10米。呈半蹲伏状,前肢直立,但已残缺。后肢下蹲,胸部圆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狮 吐蕃时期 墨竹 遗存 社会科学院 藏学家 奥地利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1917~1918年康藏纠纷中的活动与角色
16
作者 赵艾东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71-79,共9页
因相关汉文史料缺乏,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基督会巴塘传教点传教士史德文介入1917~1918年康藏纠纷了解甚少。文章利用国内研究者几乎未曾用过的《史德文传记》等英文资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发现一件重要史实:即史德文促成了边军驻巴塘分统... 因相关汉文史料缺乏,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基督会巴塘传教点传教士史德文介入1917~1918年康藏纠纷了解甚少。文章利用国内研究者几乎未曾用过的《史德文传记》等英文资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发现一件重要史实:即史德文促成了边军驻巴塘分统刘赞廷与藏方营官色新巴于江卡议和,其后又赴昌都治疗汉藏伤兵,这意味着此次康藏纠纷中的康藏合谈始于史德文,他为弥合康藏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此次康藏纠纷以及传教士在康区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史德文 康藏纠纷 巴塘 江卡 昌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介藏传佛教格鲁派甘丹赤巴中的九位著名佛学理论家
17
作者 次旦扎西 亚东.达瓦次仁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86-92,共7页
文章依据藏文第一手资料,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甘丹赤巴中的9位著名佛学理论家,并对甘丹寺培养佛学人才的历史沿革进行说明,目的是为从事藏传佛教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甘丹赤巴 佛学 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的统一性——兼谈13世纪藏族哲学诗人萨迦·班智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鸣飞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42-47,共6页
通过对《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统一性问题的分析,我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格言的相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和哲学意蕴,同时也可清楚地认识到格言的作者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哲学诗人。
关键词 《萨迦格言》 哲学 萨迦·班智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藏族地区大众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夏河县科才乡为例
19
作者 朱杰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选择、媒介与生活、信息传播场景等作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族地区 受众 媒介接触 大众传播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20
作者 孙悟湖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36-43,共8页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汉藏 民间层面 宗教文化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