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蔬菜》

作品数12401被引量11260H指数22
《蔬菜》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管、主办的蔬菜领域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聚焦报道蔬菜行业领域前瞻科研成果,推进学术研究成果共享和转化;主要出版蔬菜领域的生理生化基础应用研究、遗传育种、植物保...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833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328/S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2,4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干籽直播的西瓜种子新型消毒处理技术
1
作者 江姣 于琪 +6 位作者 贾文红 靳凯业 董帅 潘林 李婵 芦金生 哈雪姣 《蔬菜》 2025年第4期78-80,共3页
种子消毒处理是西瓜集约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也是健壮种苗培育的基础。针对传统温汤浸种消毒存在的方法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种子消毒处理技术,新技术采用新开发的种子包衣剂,处理后可干籽直播,提高了种子的出芽率和种... 种子消毒处理是西瓜集约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也是健壮种苗培育的基础。针对传统温汤浸种消毒存在的方法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种子消毒处理技术,新技术采用新开发的种子包衣剂,处理后可干籽直播,提高了种子的出芽率和种苗整齐度,减少了苗期病害的发生;同时,由于无需种子浸泡催芽可直接播种,减少了播种环节的人工使用,平均每万粒籽种可减少人工2个。新技术消毒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可有效降低后续育苗流程的复杂程度,对于大规模集约化育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种子 消毒 干籽直播 集约化育苗 包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对茎用莴苣(莴笋)生长、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谢延林 董立盛 +2 位作者 石恺 王文珠 刘明霞 《蔬菜》 2025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寻找莴笋种植中复合微生物肥的最佳用量,以莴笋品种‘至尊红笋王’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磷、钾配比化肥组合肥料减量的基础上,设置配施中药菌肥处理(T_(1))和复合微生物肥处理(T_(2)—T_7),以及不施肥(CK_1... 为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寻找莴笋种植中复合微生物肥的最佳用量,以莴笋品种‘至尊红笋王’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磷、钾配比化肥组合肥料减量的基础上,设置配施中药菌肥处理(T_(1))和复合微生物肥处理(T_(2)—T_7),以及不施肥(CK_1)和常规施肥(CK_(2))2个对照,研究了配施微生物肥对莴笋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微生物肥可以提高莴笋产量和效益,且对生育期无不良影响。与CK_1相比,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各处理莴笋株高、茎粗、株幅、商品率和小区产量等指标均显著提高,其中,T_(4)处理莴笋株幅、商品率、667 m^(2)产量和667 m^(2)纯收益均最高,分别为45.00 cm、98.00%、5674.5 kg和2384.80元,分别较CK_1增加27.8%、18.00百分点、86.5%和15.29%;T_(4)处理莴笋茎粗、株幅、商品率和小区产量分别较CK_(2)显著增加4.2%、12.5%、6.00百分点和43.6%,667 m^(2)纯收益较CK_(2)提高148.47%。综合考虑莴笋生长、产量和收益,得出T_(4)处理最佳,即在每667 m^(2)施入化肥用量100.05 kg(N、P_(2)O_(5)、K_(2)O配比为2∶1∶1.5,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667 m^(2)用量分别为46.22、23.03、30.8 kg)的基础上,添加复合生物肥料243.3 kg。在甘肃省天祝县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该配方能够提高莴笋产量和种植效益,建议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复合微生物肥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化肥减量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辣椒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曙光 曹屯国 +1 位作者 马永发 蔡利国 《蔬菜》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针对大棚辣椒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大棚辣椒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辣椒大幅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基于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通过试验和示范、推广,形成了1套以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害虫诱杀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等为主... 针对大棚辣椒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大棚辣椒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辣椒大幅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基于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通过试验和示范、推广,形成了1套以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害虫诱杀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并在生产中不断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农药残留合格率100%,提高了辣椒产量和品质,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效益显著;绿色防控区产投比(6.78:1)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4.68:1),667 m^(2)净收益较常规防控区高出4111.0元,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辣椒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种量对甘薯采苗量和薯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道义 徐冰洁 +3 位作者 史春余 孙哲 许明 柳洪鹃 《蔬菜》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明确排种量对甘薯采苗量和薯苗质量的影响,以商薯19(S19)和烟薯25(Y25)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排的方式,设置10、15、20、25 kg/m^(2)4个排种量,其中25 kg/m^(2)为常规排种量,从采苗量、薯苗质量、薯苗生长特性和薯苗群内环境条件(温湿... 为了明确排种量对甘薯采苗量和薯苗质量的影响,以商薯19(S19)和烟薯25(Y25)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排的方式,设置10、15、20、25 kg/m^(2)4个排种量,其中25 kg/m^(2)为常规排种量,从采苗量、薯苗质量、薯苗生长特性和薯苗群内环境条件(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19和Y25的采苗量均随排种量的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为2124株/m^(2)和986株/m^(2),较10、15、25 kg/m^(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07.4%、19.1%、10.1%和100.4%、45.4%、8.6%;Y25叶片净光合速率、茎部剪切力和拉伸力也均以20 kg/m^(2)排种量处理最高,分别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增加16.54%、25.4%、44.5%;S19和Y25薯苗壮弱比、茎部机械力、茎部木质素含量及叶片、叶柄和茎干率也都是20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高于25 kg/m^(2)排种量处理。S19和Y25薯苗群体中光照强度随排种量的增加而降低,20 kg/m^(2)排种量处理分别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增加20.1%和18.2%;相对湿度则随排种量的增加而增加,20 kg/m^(2)排种量处理分别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降低12.2%和4.7%;薯苗群体温度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S19品种20 kg/m^(2)排种量处理温度较25 kg/m^(2)排种量处理显著降低5.1%。综上,适宜排种量可形成合理的薯苗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内部小气候,提高光合性能和茎部机械力,促进薯苗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采苗量和薯苗质量,平排条件下以采苗量为目的的最佳排种量为20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育苗 排种量 采苗量 薯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问题和建议——以柘城县辣椒产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怡雯 曹斌 《蔬菜》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为响应中央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柘城县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和文献梳理的研究方法,阐明了柘城县辣椒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 为响应中央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柘城县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和文献梳理的研究方法,阐明了柘城县辣椒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柘城县采取强化产业组织体系保障、加大地方财政扶持力度、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完善产地市场流通体系等措施促进了辣椒产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弱、品牌优势不突出、产品附加值较低、椒农整体素质下降、椒农组织化程度低和技术推广进程缓慢等问题,导致椒农增收乏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议通过优化辣椒种植结构、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健全区域品牌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椒农组织化程度和加强农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整合生产要素分配,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产业 高质量发展 增收 区域品牌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不同果穗番茄品质差异性研究
6
作者 胡莹莹 夏海波 +2 位作者 胡永军 高旭辉 张忠义 《蔬菜》 2023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探究番茄果实穗数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品质最优果穗,以“原味一号”和“世纪嘉丽”2种不同类型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番茄果实9个主要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果穗各项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番茄多项品质指标存在... 为探究番茄果实穗数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品质最优果穗,以“原味一号”和“世纪嘉丽”2种不同类型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番茄果实9个主要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果穗各项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番茄多项品质指标存在品种间差异,但随果穗数的升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外观品质、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2种类型番茄品质均以第3、4穗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果穗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越冬茬樱桃番茄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婧 刘燕 +3 位作者 康立茹 杨永青 狄洁增 王永 《蔬菜》 2023年第6期76-78,共3页
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樱桃番茄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以种植高品质樱桃番茄为切入点,从产地环境、设施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前准备和田间管理等各环节提出技术标准,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日光温室越冬茬樱桃番茄栽培技术... 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樱桃番茄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以种植高品质樱桃番茄为切入点,从产地环境、设施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前准备和田间管理等各环节提出技术标准,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日光温室越冬茬樱桃番茄栽培技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为推进樱桃番茄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樱桃番茄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揭示参与植物不同类型根发育的同源分子模块
8
《蔬菜》 2023年第10期34-34,共1页
2023年8月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麟研究组于《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WOX-ARF modules initiate different types of roots”的文章,解析了拟南芥起始不同类型根时使用的同源分子模块。种子植物拟南... 2023年8月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麟研究组于《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WOX-ARF modules initiate different types of roots”的文章,解析了拟南芥起始不同类型根时使用的同源分子模块。种子植物拟南芥生长素信号通路中的Class-A ARF(A-ARF)转录因子在不同类型根起始中有着特异的功能。拟南芥基因组编码了3组A-ARF:ARF5、ARF7/19、ARF6/8。虽然这些A-ARF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不高,但它们的发育功能具有特异性,其中ARF5控制胚胎发育时的主根起始过程,ARF7/19控制侧根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胚胎发育 信号通路 ARF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叶型紫花苜蓿——天舟苜蓿菜用特性及栽培要点
9
作者 张建华 柴小琴 +2 位作者 郑宇宇 王小龙 高彦辉 《蔬菜》 2023年第1期66-67,共2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紫花苜蓿的菜用价值且形成规模化种植,针对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7叶型紫花苜蓿——天舟苜蓿鲜菜产量高、再生性能好、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性,探索了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地块选择、种子处理、肥水管理、病虫害... 为了进一步开发紫花苜蓿的菜用价值且形成规模化种植,针对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7叶型紫花苜蓿——天舟苜蓿鲜菜产量高、再生性能好、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性,探索了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地块选择、种子处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措施,可以实现1年收获鲜菜5~8茬、牧草1茬,每个季节皆可上市,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叶型 紫花苜蓿 菜用价值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10
《蔬菜》 2023年第1期75-75,共1页
利用雄性不育培育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已成为国际制种业的主要趋势,其可免去人工去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提高杂交种子的纯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辣椒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经济蔬菜作物之一。在辣椒中有2种类型的雄性不育系... 利用雄性不育培育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已成为国际制种业的主要趋势,其可免去人工去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提高杂交种子的纯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辣椒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经济蔬菜作物之一。在辣椒中有2种类型的雄性不育系统,即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这2种系统都已用于辣椒的杂交种子生产。目前在辣椒中记录了20多个核雄性不育突变体,但只成功鉴定了2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制种 雄性不育 杂交种子 蔬菜作物 人工去雄 制种业 不育系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蔬菜》投稿的声明
11
作者 《蔬菜》 2023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各位作者朋友,《蔬菜》杂志郑重声明,投稿请发送至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网址:http://www.veg.ac.cn,这是《蔬菜》杂志唯一官方合法投稿网站,其他任何网站都非合法投稿地址,《蔬菜》杂志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网站代为投稿。从2022年6月起... 各位作者朋友,《蔬菜》杂志郑重声明,投稿请发送至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网址:http://www.veg.ac.cn,这是《蔬菜》杂志唯一官方合法投稿网站,其他任何网站都非合法投稿地址,《蔬菜》杂志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网站代为投稿。从2022年6月起,本社投稿邮箱sczztg@126.com、sc5634@sohu.com停止接收稿件,已经投稿到这2个邮箱的作者请及时将邮件转发到在线投稿系统,以免影响您稿件的处理。因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投稿系统 投稿地址 远程投稿系统 网站 邮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优质生产——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彩琴 漆文选 《蔬菜》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由于连年重茬种植,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和产量。据调查,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蚕豆轮纹病、赤斑病、褐斑病、锈病等,发生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及蚕豆根瘤蟓、蚜虫等。采用选茬轮作、选用良种、种子消... 由于连年重茬种植,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和产量。据调查,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蚕豆轮纹病、赤斑病、褐斑病、锈病等,发生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及蚕豆根瘤蟓、蚜虫等。采用选茬轮作、选用良种、种子消毒及绿色药剂防控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豆 优质栽培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条跳甲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亦云 虞国跃 《蔬菜》 2022年第2期80-82,共3页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1801),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inae)菜跳甲属Phyllotreta,又名黄跳蚤、菜蚤子、狗虱虫等,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在南方的蔬菜产区危害尤其严重[1-2]。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1801),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inae)菜跳甲属Phyllotreta,又名黄跳蚤、菜蚤子、狗虱虫等,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在南方的蔬菜产区危害尤其严重[1-2]。黄曲条跳甲是一种寡食性昆虫,喜食十字花科植物,包括油菜、芥菜、萝卜、白菜、菜心等[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鞘翅目叶甲科 寡食性昆虫 识别与防治 十字花科植物 蔬菜产区 跳甲亚科 菜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信号通路响应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研究新进展
14
《蔬菜》 2022年第3期83-83,共1页
2022年2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德国明斯特大学Kudla教授团队题为"Ca^(2+)signaling in plant responses to abiotic stresses"的综述文章。该篇综述重点阐述了盐/渗透胁迫和不平衡的营养元... 2022年2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德国明斯特大学Kudla教授团队题为"Ca^(2+)signaling in plant responses to abiotic stresses"的综述文章。该篇综述重点阐述了盐/渗透胁迫和不平衡的营养元素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而且还详细介绍了非生物逆境胁迫的感知与Ca^(2+)离子信号形成的关联以及对参与该过程中的蛋白质因子的特性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逆境胁迫 钙离子信号 渗透胁迫 分子机理 明斯特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研6号苦瓜周年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大忠 张前荣 +1 位作者 林珲 裘波音 《蔬菜》 2022年第4期79-81,共3页
为促进苦瓜品种更新换代,增强菜农对苦瓜品种的可选择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苦瓜新品种闽研6号,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坐瓜多,节成性好,肉质脆嫩微苦,品质好,单瓜质量约500 g,一般667 m;产量为3 000 kg左右,高... 为促进苦瓜品种更新换代,增强菜农对苦瓜品种的可选择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苦瓜新品种闽研6号,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坐瓜多,节成性好,肉质脆嫩微苦,品质好,单瓜质量约500 g,一般667 m;产量为3 000 kg左右,高产时可达5 000 kg。闽研6号可在福建省各地周年栽培生产,各栽培茬口667 m;收益在5 000~10 000元,现对其种植茬口安排及经济效益、播种育苗、大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以期为相关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闽研6号 周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高温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永杰 张玉铎 张东雷 《蔬菜》 2022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筛选适于房山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菌株,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袋料栽培比较试验,对10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秋4号菌株菌丝长速快,菇体美观,生物学效率最高,达38.82%,整体... 为了筛选适于房山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菌株,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袋料栽培比较试验,对10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秋4号菌株菌丝长速快,菇体美观,生物学效率最高,达38.82%,整体表现良好,建议在房山区高温季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高温 菌株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文静 李家慧 +2 位作者 黄海涛 王治斌 刘宗勇 《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6,共3页
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 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5 cm×30 cm)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各处理芜菁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0 cm×30 c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结合芜菁植株性状、产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要求,得出川西藏区芜菁栽培的最佳株行距为30 cm×30 cm;如产品用作饲料,则采用株行距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芜菁 块根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氮、磷、钾对水培芹菜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晨 贾丽丽 +8 位作者 陈雪琼 陈月珍 冯顾城 束胜 谢秀明 陶建平 谭国飞 王雅慧 熊爱生 《蔬菜》 2022年第10期31-3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氮、磷、钾对水培芹菜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筛选适于水培芹菜生产的最适氮、磷、钾肥浓度,以2个芹菜品种“津南实芹”和“金黄芹菜”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氮、磷、钾肥条件下的水培种植试验,综合比较分析各处理间芹菜... 为研究不同浓度氮、磷、钾对水培芹菜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筛选适于水培芹菜生产的最适氮、磷、钾肥浓度,以2个芹菜品种“津南实芹”和“金黄芹菜”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氮、磷、钾肥条件下的水培种植试验,综合比较分析各处理间芹菜植株外观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为芹菜水培过程中需施加的必要营养元素,且适宜浓度氮、磷、钾及配比对芹菜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促进作用,“津南实芹”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最适氮、磷、钾肥浓度在芹菜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间有所差异,“津南实芹”对氮、磷、钾肥需求量均大于“金黄芹菜”,对缺素条件更为敏感。氮肥对芹菜各部位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效果比较均衡且明显,其最适浓度在2个品种芹菜中有一定差异;磷肥对提高芹菜总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为显著;钾肥主要促进了芹菜叶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芹菜水培生产中,可将氮、磷、钾肥浓度范围分别设置在5~8、0.3~0.6、5~7 mmol/L,并根据品种需肥特性,对氮、磷、钾肥比例进行适度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芹菜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晓玲 夏正凤 +1 位作者 徐传银 李慧 《蔬菜》 2021年第12期79-81,共3页
为筛选出冬春茬优良番茄品种,对1101、TV-1、350、圣罗兰4个番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101植株叶片中等、叶色浓绿,抗寒、抗TY病毒、抗叶斑病、死棵少,果实色泽鲜艳,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好且整... 为筛选出冬春茬优良番茄品种,对1101、TV-1、350、圣罗兰4个番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101植株叶片中等、叶色浓绿,抗寒、抗TY病毒、抗叶斑病、死棵少,果实色泽鲜艳,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好且整齐度一致,畸形果少,果实商品性较好,虽然产量比圣罗兰低,但可以通过延长生育期来克服。圣罗兰抗寒,抗叶斑病,死棵少、产量高、商品性好,虽然不抗TY病毒,但可以通过晚播,即在9月10日以后定植,避开高温时期。1101和圣罗兰适宜在东海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日光温室 冬春茬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伟 齐恩芳 +1 位作者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 2021年第11期21-24,共4页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_1为露地坑栽,处理T_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_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_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_1为露地坑栽,处理T_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_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_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_(4))表现最佳,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东旱塬地区 栽培模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