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9854被引量29138H指数36
本刊创刊于1989年,属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化学类综合性学术月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四川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165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378/O6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8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FTIR气体分析仪检测微量氟化物的评价
1
作者 胡树国 尹冬梅 +2 位作者 杜秋芳 方梦醒 张体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1,共6页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含量为(5~100)μmol·mol^(-1)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单独测量的重复性均小于0.1%,线性系数接近0.9999,检出限小于0.1μmol·mol^(-1)。通过对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混合气的测量发现,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干扰,对混合的氟化物定量时需要重新进行方法确认。检出限的测量与使用标准物质的含量、仪器噪声和仪器线性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傅里叶红外 气体分析仪 氟化物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Mo_(2)C-C作为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电催化剂
2
作者 王俊 侯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通过简单的溶液衍生前驱体和煅烧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Mo_(2)C-C复合材料,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形态和组成表征表明,制备的Mo_(2)C-C复合材料由Mo_(2)C和C组成,具有微/纳米颗粒结构。同时材料表面... 通过简单的溶液衍生前驱体和煅烧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Mo_(2)C-C复合材料,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形态和组成表征表明,制备的Mo_(2)C-C复合材料由Mo_(2)C和C组成,具有微/纳米颗粒结构。同时材料表面含有丰富官能团,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在阳极表面的附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o_(2)C-C复合材料对阳极/微生物之间的电荷转移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活性。装有微纳米Mo_(2)C-C/CF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61 W·m^(-2),明显优于商用碳毡阳极。这项工作为高性能、环保MFC阳极电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_(2)C 微纳米材料 阳极 电催化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001)晶面水化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戴敏 刘炳鑫 +3 位作者 肖纯 卞恒智 荣嵘 彭昌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30,共7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环境温度、离子种类、浓度和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温度由280 K升至330 K,蒙脱石表面水化膜密度及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逐渐降低,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水化膜的...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环境温度、离子种类、浓度和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温度由280 K升至330 K,蒙脱石表面水化膜密度及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逐渐降低,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水化膜的厚度基本没有变化;阳离子与水分子在蒙脱石表面存在竞争吸附,离子的加入增加了蒙脱石表面水化膜的厚度,但降低了水化膜的密度,而且水化膜出现位置后移现象。二价阳离子与蒙脱石的相互作用大于一价阳离子,离子浓度的增加会降低蒙脱石与水分子的吸附能。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随表面电荷的升高而增大,水化膜厚度也从1.11 nm升高至1.44 nm,增加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水化膜 影响因素 分子模拟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高效的5-醛基尿嘧啶核苷液相分离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4
作者 罗庆元 艾立丽 +1 位作者 冯小云 张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157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分离5-醛基尿嘧啶核苷。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100?,5μm,4.6 mm×250 mm),通过比较磷酸二氢钾、甲酸铵-甲醇和水-乙腈三种不同流动相,以及在不同流速及柱温下,dA、dT、dC、d...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分离5-醛基尿嘧啶核苷。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100?,5μm,4.6 mm×250 mm),通过比较磷酸二氢钾、甲酸铵-甲醇和水-乙腈三种不同流动相,以及在不同流速及柱温下,dA、dT、dC、dG、5fdU及5hmdU六种混合核苷标准品的分离效果,以得到最佳的分离条件。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度洗脱法进行分离时,未能检测到d A,且核苷d G和5fdU未实现分离;甲酸铵-甲醇梯度洗脱法同样无法有效分离核苷d G和5fdU。然而,使用水-乙腈作为流动相洗脱时,能够实现d G与5fdU的分离,但各核苷分离度较低。当降低柱温后,各核苷分的离度有所增加,但温度过低会导致峰型宽度增加,不利于后续分析。通过提高流速,各核苷峰型得到改善。最终确定水-乙腈作为洗脱机在流速1 m L/min,柱温30℃时,能够实现d C、5hmdU、dG、5fdU、dT及d A的最佳分离,分离度分别为6.74、11.89、3.37、7.31及6.13。本研究通过优化流动相、流速及柱温,成功建立了一种分离度高、成本低,效率高5-醛基尿嘧啶检测方法,为研究5hmdU/5fdU引起的DNA损伤机制提供检测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5-醛基尿嘧啶 脱氧鸟嘌呤 核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产高原唐松草的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5
作者 蔡仕宁 郑佳琪 +3 位作者 李文斯 王文杰 肖朝江 尹田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23,共5页
为了更全面了解我国药用植物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 Wall.)的化学成分,首次研究了其非生物碱类成分。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催吐萝芙木醇(1)、blumenol C glucosid... 为了更全面了解我国药用植物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 Wall.)的化学成分,首次研究了其非生物碱类成分。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催吐萝芙木醇(1)、blumenol C glucoside(2)、酪醇(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4)、β-D-果糖(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6)、乙基-β-D-吡喃果糖苷(7)、1-O-β-D-吡喃果糖-α-D-吡喃阿洛糖苷(8)、β-谷甾醇(9)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唐松草 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
6
作者 向晓明 张小林 +2 位作者 何方振 冯娜娜 董娜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8期2406-2412,共7页
本文提出了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的新思路。以待测物质葡萄糖为底物,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作用,生成中间产物H_(2)O_(2)。当有过量Fe^(2+)存在时,部分Fe^(2+)被氧化为Fe^(3+),Fe^(3+)/SCN^(-)络合物在4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光... 本文提出了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的新思路。以待测物质葡萄糖为底物,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作用,生成中间产物H_(2)O_(2)。当有过量Fe^(2+)存在时,部分Fe^(2+)被氧化为Fe^(3+),Fe^(3+)/SCN^(-)络合物在4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反应体系葡萄糖浓度在0.01~0.25 mmol/L范围时,460 nm波长处存在葡萄糖工作曲线方程:A=2.4228c(mmol/L)+0.0718,相关系数r=0.9980,最低检测限达到0.008 mmol/L。用无酶溶液作空白并加以扣除,可有效排除溶解氧及样品共存氧化性物质的干扰。KSCN显色光度法显著提升了葡萄糖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性,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血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过氧化氢 硫氰酸钾 显色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氮掺杂碳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及锌-空气电池应用研究
7
作者 周鑫鹏 金虹 +4 位作者 安欣 周来宏 查国君 李云明 刘绍欢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8期2261-2267,共7页
对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而言,寻找氧化还原反应(OH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替代贵金属铂碳(P/C)和二氧化钌(RuO_(2))催化剂,将大大降低材料成本。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间苯二酚、甲醛聚合过程中均匀掺入富氮有机物和过渡金... 对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而言,寻找氧化还原反应(OH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替代贵金属铂碳(P/C)和二氧化钌(RuO_(2))催化剂,将大大降低材料成本。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间苯二酚、甲醛聚合过程中均匀掺入富氮有机物和过渡金属离子(Fe^(3+)、Ni^(2+)),经过简单的干燥、陈化和高温碳化,制得FeNi-氮掺杂碳(FeNi-NC)双功能电催化材料。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分析,研究材料ORR和OER电催化性能,并与商用Pt/C和RuO_(2)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eNi-NC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其OER性能媲美商用RuO_(2)催化剂,10000 s计时电流保持率为96.4%,是RuO_(2)催化剂(64.2%)的1.5倍。此外,由FeNiNC组装锌-空气电池的功率密度约为90.2 mW·cm^(-2),可达商用催化剂组装电池性能(108.4 mW·cm^(-2))的83.3%。可见,作为一种低成本、易制取的双功能非贵金属催化材料,FeNi-NC电催化剂在可充电新型电池领域具有极高的潜在开发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气电池 双功能催化剂 金属离子掺杂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聚硅氧烷中铂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敏思 秦碧殷 曹坚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7-1142,共6页
建立了聚硅氧烷中铂(Pt)元素的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方法。以硝酸-氢氟酸作为消解剂,使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聚硅氧烷进行前处理,并采用ICP-OES法测定聚硅氧烷中的Pt元素。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大于0.999... 建立了聚硅氧烷中铂(Pt)元素的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方法。以硝酸-氢氟酸作为消解剂,使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对聚硅氧烷进行前处理,并采用ICP-OES法测定聚硅氧烷中的Pt元素。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大于0.9999,RSD为0.6%~2.1%。最低方法检出限为0.372mg·kg^(-1),加标回收率在90.5%~111%之间。该方法耗酸量少,且准确、快速,适用于聚硅氧烷中Pt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茯苓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琪 李盈盈 +1 位作者 罗姣姣 李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4,共8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茯苓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400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8.46%,硫酸铵质量分数20.60%,此时多糖的萃取率为97.57...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茯苓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400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8.46%,硫酸铵质量分数20.60%,此时多糖的萃取率为97.57%。在此条件下,测定茯苓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茯苓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茯苓多糖 萃取率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基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贾儒林 李宏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8-1895,共8页
选取颜料为磷钼酸铵,连结料为聚乙烯醇,助剂为乙醇和乙二醇,一锅法制备了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使用单因素优选实验法测试了黏度、初干性、变色灵敏度等因素,确定了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的最佳配比。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制备的... 选取颜料为磷钼酸铵,连结料为聚乙烯醇,助剂为乙醇和乙二醇,一锅法制备了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使用单因素优选实验法测试了黏度、初干性、变色灵敏度等因素,确定了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的最佳配比。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制备的防伪油墨进行耐性测试,发现所制备油墨耐性优良,符合国家标准。最后,对磷钼酸铵刺激响应防伪油墨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油墨墨迹在日光照射下会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应用于商品防伪、文件防伪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伪油墨 刺激响应 磷钼酸铵 聚乙烯醇 颜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掺杂钛酸铋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雅苹 朱冰彦 +2 位作者 李红亮 张涵 燕启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71,共6页
以Ti(OBu)_(4)、Bi(NO_(3))_(3)和Sm(NO_(3))_(3)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m掺杂的纳米片组装的花状结构Sm-Bi_(4)Ti_(3)O_(12)。利用XRD、S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四环素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材料的... 以Ti(OBu)_(4)、Bi(NO_(3))_(3)和Sm(NO_(3))_(3)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m掺杂的纳米片组装的花状结构Sm-Bi_(4)Ti_(3)O_(12)。利用XRD、SEM和UV-Vis DRS等方法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四环素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和降解过程中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Sm掺杂增强了Bi_(4)Ti_(3)O_(12)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带隙变小;Sm-Bi_(4)Ti_(3)O_(1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提高,·OH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掺杂 钛酸铋 光催化降解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的合成与研究
12
作者 程云龙 孙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4-2834,共11页
稠油做为潜力巨大的油气资源,其高黏度,流动性差一直是稠油开采和运输中面临的难题。为降低稠油开采中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单体合成了一种油溶性聚合物,与改性后的纳米... 稠油做为潜力巨大的油气资源,其高黏度,流动性差一直是稠油开采和运输中面临的难题。为降低稠油开采中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单体合成了一种油溶性聚合物,与改性后的纳米SiO_(2)按比例复配,最终合成了一种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进行了表征,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具有较好的降黏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当油溶性聚合物合成条件为质量比: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苯乙烯=5:12.5:7.5:5:1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h、引发剂用量1.0wt%、单体含量30wt%、与改性纳米SiO_(2)的复合比例为8:2,降黏剂用量1000mg·L^(-1)时可达到93.4%的降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聚合反应 油溶性降黏剂 改性纳米SiO_(2) 降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羧甲基甘蔗渣为原料合成系列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莉 郭玉婷 +3 位作者 张恒维 王玉兰 马光路 苗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9-1317,共9页
以甘蔗纤维素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羧甲基甘蔗渣,再以羧甲基甘蔗渣为母体,丙烯酸及其盐、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四种高吸水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 以甘蔗纤维素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羧甲基甘蔗渣,再以羧甲基甘蔗渣为母体,丙烯酸及其盐、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四种高吸水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XRD等手段对合成的树脂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对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普通高吸水树脂的吸去离子水量为2040g/g,含钾高吸水树脂的吸去离子水量为1950g·g^(-1),含氮高吸水树脂的吸去离子水量为2150g·g^(-1),含氮和钾高吸水树脂的吸去离子水量为1360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甘蔗渣 高吸水树脂 正交实验 优化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苷-磷脂复合物处方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慧杰 王颖慧 郝海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4-2730,共7页
为改善三叶苷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溶出度,制备了三叶苷-磷脂复合物,并对理化性质进行考察。以复合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三叶苷-磷脂复合物处方工艺。测试三叶苷-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溶出度和油水分... 为改善三叶苷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溶出度,制备了三叶苷-磷脂复合物,并对理化性质进行考察。以复合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三叶苷-磷脂复合物处方工艺。测试三叶苷-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溶出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式扫描量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叶苷-磷脂复合物最佳处方工艺为三叶苷用量为60 mg,磷脂用量为125 mg,制备温度为50℃,制备时间为3.9 h,三叶苷与磷脂的复合率达99.7%。与三叶苷相比,三叶苷-磷脂复合物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得到极显著性改善,12 h累积释放度增加至75.1%。三叶苷在三叶苷-磷脂复合物中转变为无定型状态。三叶苷和磷脂之间可能以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三叶苷-磷脂复合物。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三叶苷-磷脂复合物,改善了自身理化性质的缺陷,为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苷 磷脂复合物 溶解度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体系实现单分散苹果酸钆纳米配合物的可控调控
15
作者 李玉珠 王艺 +2 位作者 周凌 杨晓怡 田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6-2582,共7页
铕掺杂有机羧酸配合物由于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能量转移而产生共荧光效应,可产生荧光强度高、寿命长、谱线分离清晰的荧光光谱,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光纤放大等领域。对稀土纳米材料的结晶度、尺寸和形态进行精确调节... 铕掺杂有机羧酸配合物由于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能量转移而产生共荧光效应,可产生荧光强度高、寿命长、谱线分离清晰的荧光光谱,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光纤放大等领域。对稀土纳米材料的结晶度、尺寸和形态进行精确调节和设计,有望提高其发光效率。本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大小的单分散的苹果酸钆纳米配合物。产物的分散性和尺寸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系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类型和比例在决定最终产物的尺寸和分散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还研究了将苹果酸钆纳米配合物作为基质材料掺杂20%Eu3+的光致发光(PL)性能。结果发现当H2O:n-Hexane的体积比为3:1时,合成出的纳米粒子尺寸比较均匀,结晶性好,尺寸小于100 nm,且掺杂后发光强度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配合物 荧光 苹果酸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单宁还原水体六价铬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晓锋 隆汶君 +1 位作者 侯梦春 张文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40-2747,共8页
本文评估了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对水溶液中Cr(Ⅵ)还原效率,并研究了温度、离子强浓度对于Cr(Ⅵ)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0条件下,植物单宁可以高效还原Cr(Ⅵ)为Cr(Ⅲ),还原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提高温度可显著加快Cr(Ⅵ)的还原... 本文评估了不同来源植物单宁对水溶液中Cr(Ⅵ)还原效率,并研究了温度、离子强浓度对于Cr(Ⅵ)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0条件下,植物单宁可以高效还原Cr(Ⅵ)为Cr(Ⅲ),还原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提高温度可显著加快Cr(Ⅵ)的还原,而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对Cr(Ⅵ)还原的能力的顺序为:单宁酸>荆树皮单宁>橡椀单宁>落叶松单宁,富含连苯三酚结构的植物单宁,具有更高的还原能力。理论计算表明,模型多酚与铬酸形成酚酯中间体后,酚酯分子内电子转移,是植物单宁还原Cr(Ⅵ)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单宁 Cr(Ⅵ) 还原 动力学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碳喹诺酮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寿莲 徐菱墁 操江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613,共8页
以恩诺沙星(ENR)和环丙沙星(CIP)为模板分子,Fe_(3)O_(4)/CO-CS-CH=CH_(2)、丙烯酰胺(AM)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磁性介孔碳喹诺酮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X射... 以恩诺沙星(ENR)和环丙沙星(CIP)为模板分子,Fe_(3)O_(4)/CO-CS-CH=CH_(2)、丙烯酰胺(AM)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磁性介孔碳喹诺酮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全自动比表面孔径分析仪(BET)、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动静态吸附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MIPs,为平均孔径4.678 nm的分散均匀球体,比表面积为452 m^(2)/g;其对CIP和ENR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0和29.4mg/g,高于非印迹聚合物(NIPs)对CIP和ENR的最大吸附容量(18.4和17.8 mg/g);MIPs对CIP和ENR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Ps对CIP和ENR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MIPs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印迹聚合物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甲醛制四甲基二苯甲烷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马宁 高振明 +3 位作者 粟小理 黄梅红 田翔 杨座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4-469,共6页
四甲基二苯甲烷(TMDM)作为生产二苯酮四酸二酐的重要中间体,其较低的反应效率限制了其下游产品生产。本文采用三聚甲醛(FA)和邻二甲苯(OXY)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合成了四甲基二苯甲烷,并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乙酸用量等工... 四甲基二苯甲烷(TMDM)作为生产二苯酮四酸二酐的重要中间体,其较低的反应效率限制了其下游产品生产。本文采用三聚甲醛(FA)和邻二甲苯(OXY)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合成了四甲基二苯甲烷,并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乙酸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n(OXY)∶n(FA)=6∶1,110℃,硫酸浓度为70%,乙酸用量0.9 mol时,TMDM收率可达68%。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数学模型法求解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之后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甲醛 邻二甲苯 硫酸 四甲基二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纳米介孔碳和HZSM-5分子筛在二苯并噻吩吸附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海亮 周同娜 刘新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0-2027,共8页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粒径范围为50 nm~100 nm的球状纳米介孔碳(MCN),与HZSM-5分子筛机械混合获得介/微孔混合吸附剂,用于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研究。XRD、BET、SEM和TEM等分析结果表明,MCN比表面积为214 m^(2)/g,孔径为5.1 nm,混合吸附...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粒径范围为50 nm~100 nm的球状纳米介孔碳(MCN),与HZSM-5分子筛机械混合获得介/微孔混合吸附剂,用于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研究。XRD、BET、SEM和TEM等分析结果表明,MCN比表面积为214 m^(2)/g,孔径为5.1 nm,混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均处于MCN和HZSM-5分子筛两者之间,且两者混合均匀。吸附脱硫实验表明,HZSM-5分子筛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率最差(脱硫率4.8%),而MCN的脱硫性能最优(脱硫率70%),混合吸附剂中随MCN含量增加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性能逐渐提高,且MCN表现出了较好的可重复性能,经过4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保留率为79%。Freundlich等温模型比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二苯并噻吩在上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说明二苯并噻吩在该系列吸附剂上的吸附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纳米介孔碳 分子筛 吸附脱硫 二苯并噻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omer CoMFA技术的AKR1C3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
20
作者 吴峥 吴伟俊 +3 位作者 覃文亭 覃馨玉 邵侃 何温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78,共9页
醛酮还原酶(AKR1C3)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重要靶点,寻找高选择性的AKR1C3抑制剂是该靶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Topomer CoMFA技术,对46个AKR1C3选择性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3D-QSAR模型,其交互验证系数q... 醛酮还原酶(AKR1C3)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重要靶点,寻找高选择性的AKR1C3抑制剂是该靶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Topomer CoMFA技术,对46个AKR1C3选择性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3D-QSAR模型,其交互验证系数q2为0.59,非交叉相关系数r^(2)为0.918,主成分数N为5,q^(2)_(p red)为0.98,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采用Topomer Search技术在Decoy数据库中进行R基团的筛选,选择RN值最大的10个Ra片段和8个Rb片段进行拼接,获得7个活性预测值高于模板分子,3个活性预测值与模板分子相当的化合物。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所设计的新化合物与AKR1C3的作用模式,发现化合物N05和N06可以同时与关键酶催化位点(OS)和选择性口袋SP1中的氨基酸残基Tyr55和Asn167发生作用,说明所设计的AKR1C3抑制剂具有较高的AKR1C3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抑制剂 Topomer CoMFA Topomer Search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