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3973被引量64186H指数64
《中国肿瘤临床》由“中国肿瘤学之父”金显宅教授创刊于1963年,是我国第一本肿瘤学术期刊,现任主编为著名肿瘤学家郝希山院士,执行主编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以“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817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2-1099/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13,9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1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程旭涛 郗彦凤 +5 位作者 郭江红 崔巍 张震 步鹏 吴佳艺 刘静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LA1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分析PLA1...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LA1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分析PLA1A在CR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为CRC的患者共19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法检测PLA1A在CRC中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PLA1A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IHC检测CRC中免疫细胞标记物CD4、CD8及抑制性免疫检查点PD-1、TIM-3、CTLA-4的表达,χ^(2)检验分析其与PLA1A的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LA1A在CR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5)。IHC和RT-qPCR结果显示PLA1A在CRC中显著高表达(P<0.05),PLA1A高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HC结果显示PLA1A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高水平PLA1A会上调免疫抑制性检查点PD-1、TIM-3、CTLA-4的表达(P<0.05)。结论:PLA1A在CRC中高表达,与免疫浸润细胞和免疫抑制性检查点密切相关,提示其在CRC免疫浸润中的重要作用,对CRC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1A 结直肠癌 免疫浸润细胞 免疫抑制性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甜甜 孔繁聪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60,共7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数十年来,化疗仍然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AML的治疗发生了改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耐药或在治疗后复发。因此,需积极探索新型高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数十年来,化疗仍然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AML的治疗发生了改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耐药或在治疗后复发。因此,需积极探索新型高效低毒的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目的的疗法,其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有望成为该类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就免疫治疗在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调控EMT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余小雪 孙孟宇 +4 位作者 刘超 郑建伟 梅玫 周旋 任玉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HN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PD-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评估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SCC中PD-L2的表达水平。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和敲除PD-L2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探究PD-L2对HNSCC细胞系的侵袭迁移的影响。RNA测序技术确定受PD-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等关键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阐明PD-L2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HNSCC中PD-L2高表达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PD-L2高表达预示HNSC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PD-L2调控EMT促进HNSCC转移,靶向PD-L2有望成为治疗转移性HNSCC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神经上原发性生殖细胞瘤1例
4
作者 公浩权 刘研 +5 位作者 武京国 魏传付 董新茜 岳泽林 孔鹿鸣 李念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78-1080,共3页
患者男性,19岁。2024年2月因“腰痛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1周”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1周前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疼痛麻木沿双侧臀部放射至大腿后外侧。体... 患者男性,19岁。2024年2月因“腰痛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1周”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1周前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疼痛麻木沿双侧臀部放射至大腿后外侧。体格检查:腰椎生理曲度欠自然,腰椎双侧肌肉紧张,腰部活动略受限,L2/3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双下肢后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下肢皮肤浅感觉减退。腰椎MRI示:L2-L3水平椎管内终丝马尾区见不规则肿块,呈等、稍长T1混杂T2信号影,上下范围约4.3 cm,上缘见小圆形长T2囊性信号及低信号帽征,强化扫描部分呈轻度强化,后缘部分呈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脊髓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国内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5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89-789,共1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以及治疗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同时也给肿瘤放射...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以及治疗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同时也给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生命健康 多学科综合治疗 重大疾病 肿瘤放射治疗 治疗设备 恶性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 治疗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中国肿瘤临床》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79-1279,共1页
《中国肿瘤临床》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快速报道国内外肿瘤学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中国肿瘤临床》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快速报道国内外肿瘤学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促进国内外肿瘤学领域学术交流,为肿瘤医学事业发展而服务。主要栏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应用、专家论坛、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技术前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肿瘤医学 中国科协 肿瘤医院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抗癌协会 优秀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癌肿瘤微环境宿主免疫功能研究及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性
7
作者 崔娟娟 王东东 +1 位作者 杨光华 赵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宿主免疫功能及与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1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细胞的表达。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 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宿主免疫功能及与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1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细胞的表达。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1例)、未复发组(17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免疫细胞表达,分析免疫细胞表达对肺癌复发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CD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和CD163^(+)TAM高浸润率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有微乳头结构患者占比、CD68^(+)TAM和CD163^(+)TAM高浸润率及CD8^(+)T细胞比例高于未复发组,CD56^(+)NK阳性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显示CD56^(+)NK阳性、CD68^(+)TAM高浸润、CD163^(+)TAM高浸润、CD8^(+)T细胞比例是早期肺癌复发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NK阳性+CD68^(+)TAM高浸润+CD163^(+)TAM高浸润+CD8^(+)T细胞比例预测早期肺癌复发的AUC为0.949,高于单独的免疫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TME宿主免疫功能与病情进展有关,CD56^(+)NK阳性、CD68^(+)TAM高浸润、CD163^(+)TAM高浸润、CD8^(+)T细胞比例联合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复发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肺癌 肿瘤微环境 宿主免疫功能 病情进展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精准治疗
8
作者 韩冉冉 董倩 +1 位作者 沈文斌(综述) 孔雁(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97-802,共6页
精准医学的发展正在改变癌症的诊疗方式,分子靶点的不断探索及新的药物和疗效数据涌现,为癌症患者带来生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LCNEC)是相对罕见的肿瘤,也在精准医学的蓬勃发展中... 精准医学的发展正在改变癌症的诊疗方式,分子靶点的不断探索及新的药物和疗效数据涌现,为癌症患者带来生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LCNEC)是相对罕见的肿瘤,也在精准医学的蓬勃发展中迎来曙光。近年来,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揭示了LCNEC的不同亚型,为个性化的治疗带来希望。在靶向治疗方面,已有关于LCNEC携带EGFR、ALK、BRAF V600E突变位点的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报道,PI3K-AKT-MTOR通路、BDNF/TrkB信号通路的探索及抗体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药物研究为LCNEC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免疫治疗方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抑制剂、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双抗在LCNEC中的应用已有研究,在后线缺乏治疗方案时,可考虑选择免疫治疗。尽管有关LCNEC患者应用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获得长期生存获益的病例被持续报道,但仍有待前瞻性及大样本研究确定其在LCNEC中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骨肿瘤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9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73-773,共1页
消融治疗技术根据消融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热消融、低温消融。热消融主要有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激光消融等。国内骨肿瘤热消融治疗开展主要为RFA和MWA。RFA应用于多种良恶性骨肿瘤治疗,如骨样骨瘤... 消融治疗技术根据消融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热消融、低温消融。热消融主要有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激光消融等。国内骨肿瘤热消融治疗开展主要为RFA和MWA。RFA应用于多种良恶性骨肿瘤治疗,如骨样骨瘤、软骨瘤、血管瘤、原发或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等。MWA对于多种侵袭性、恶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骨样骨瘤 热消融 转移性骨肿瘤 软骨瘤 消融治疗 激光消融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谢审稿专家
10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95-1195,共1页
《中国肿瘤临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己任,邀请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及优秀学者作为审稿专家对每篇稿件进行把关与指导。在此,《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全体人员对承担... 《中国肿瘤临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己任,邀请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及优秀学者作为审稿专家对每篇稿件进行把关与指导。在此,《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全体人员对承担2023年第50卷第23期文章审稿工作的专家致以诚挚感谢,其公平、客观、准确、详实的审稿意见使文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专家 文章质量 审稿意见 学科带头人 办刊宗旨 肿瘤学 审稿工作 《中国肿瘤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谢审稿专家
11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5-605,共1页
《中国肿瘤临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己任,邀请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及优秀学者作为审稿专家对每篇稿件进行把关与指导。在此,《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全体人员对承担... 《中国肿瘤临床》秉承“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的办刊宗旨,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为己任,邀请肿瘤学学科带头人及优秀学者作为审稿专家对每篇稿件进行把关与指导。在此,《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全体人员对承担2023年第50卷第12期文章审稿工作的专家致以诚挚感谢,其公平、客观、准确、详实的审稿意见使文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专家名单列示如下(按姓氏笔画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专家 文章质量 审稿意见 学科带头人 办刊宗旨 肿瘤学 专家名单 审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BRCA1/2突变乳腺癌临床诊治新进展——机遇和挑战
12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1,共1页
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迄今最常见的两个高外显率易感基因。BRCA1/2胚系突乳腺癌具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其临床决策有别于散发性乳腺癌。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BRCA1/2突变乳腺癌被检测出。BRCA1/2突变乳腺癌的... 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迄今最常见的两个高外显率易感基因。BRCA1/2胚系突乳腺癌具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其临床决策有别于散发性乳腺癌。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BRCA1/2突变乳腺癌被检测出。BRCA1/2突变乳腺癌的相关临床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为此,2021年第49卷第23期《中国肿瘤临床》的家族遗传性肿瘤专栏-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主任解云涛教授撰写的《BRCA1/2突变乳腺癌临床诊治新进展—机遇和挑战》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治新进展 肿瘤中心 家族遗传性 临床决策 乳腺癌临床 外显率 肿瘤医院 BR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翠娟 罗文君 于士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1-537,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TRAF4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TRAF4的生理和病理调控功能,对TRAF4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该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4 信号通路 泛素连接酶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王昆 +2 位作者 邵月娟 金毅 刘维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57-763,共7页
癌痛是一种肿瘤伴发症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既往有效的镇痛药物经常会出现药物耐受或因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癌痛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 癌痛是一种肿瘤伴发症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加重,既往有效的镇痛药物经常会出现药物耐受或因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癌痛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由医护人员预先设置给药方案,通过镇痛泵持续输注,并且允许患者在疼痛加重时自行按压按钮,可按需、快速推注镇痛药物,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是三阶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本共识就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适应证、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管理、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患者自控镇痛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MRI及血浆EB病毒水平对鼻咽癌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昀 郭岚晏 +5 位作者 彭荷苇 林城 王杰松 庄晴阳 张瑜 林庆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MRI在鼻咽癌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更合适的SUV_(max)诊断阈值,探索血浆EBV-DNA在发现鼻咽癌复发转移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放疗结束至少6个月后在...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MRI在鼻咽癌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更合适的SUV_(max)诊断阈值,探索血浆EBV-DNA在发现鼻咽癌复发转移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放疗结束至少6个月后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进行复查的鼻咽癌患者208例,均进行MRI、PET/CT及EB病毒DNA检查(均在1个月内完成)。以活检病理结果或影像学的密切随访(至少1年)作为诊断鼻咽癌是否局部复发的标准,对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83例患者确诊为鼻咽癌局部复发,125例确诊为无局部复发,后者中77例伴有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PET/CT和MRI对鼻咽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vs.67.5%,90.4%vs.92.0%,89.9%vs.82.2%。当诊断临界值SUV_(max)=3.85时,PET/CT的诊断准确性最高,与SUV_(max)=2.5相比,特异性(89.6%vs.68.0%)和准确性(89.4%vs.78.4%)均有显著提升。对纳入患者中治疗失败患者的EB病毒DNA分析发现,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检测敏感性低于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肿瘤患者的SUV_(max)值与血浆EBV-DNA存在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CT对鼻咽癌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MRI。SUV_(max)诊断阈值设为3.85时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能。血浆EBV-DNA检测在鼻咽癌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较灵敏,局部复发者的阳性率并不高,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价值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局部肿瘤复发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EB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UBA调控MST1 YAP1和TAZ因子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丽萍 季敏 +5 位作者 路子扬 刘丽 王维娜 苗娜 张巍 蒲红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 目的: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中的表达水平,构建shRNA干扰载体AJUBA转染至KYSE150食管癌细胞系;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KYSE150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1、YAP1和TAZ mRNA和蛋白的表达;核质分离实验检测AJUBA、YAP1和TAZ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稳定干扰AJUBA基因后,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AJUB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中的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AJUBA空染组相比,shAJUBA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01);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细胞中的MST1、YAP1、TAZ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提示AJUBA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SHEE)细胞核中表达,而在KYSE150细胞胞质与胞核中表达;YAP1和TAZ蛋白在SHEE细胞中不表达,在KYSE150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表达,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JUBA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可能与激活MST1、YAP1、TAZ因子的表达而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AJUBA蛋白 Hippo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纳吐单抗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佳玲 黄慧娟 +4 位作者 陈妍心 何哲炜 李蒙娜 马骁 吴德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AL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B-ALL患者,中位随访5.1(1.3~8.3)个月。11例复发/难治性(relapsed and refractory,R/R)患者中,45.5%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i),其中80.0%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3例CR/CRi且MRD阳性者全部出现MRD反应。14例MRD阳性患者中,5例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未移植,6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76.0%(P=0.260),2个月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80.0%和33.0%(P=0.044)。既往化疗次数少于3次者较3次及以上者拥有更长久的LFS(P=0.001)。所有患者均出现任何等级的不良事件,仅1例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未出现致命性不良事件。结论:博纳吐单抗在R/R和MRD阳性B-ALL患者中均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早期应用有利于获得深层缓解后尽早桥接移植,延长无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纳吐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液体活检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现状
1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79,共1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由于GEP-NENs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行为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同时,原发部...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由于GEP-NENs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行为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同时,原发部位和分级不同的GEP-NENs分子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因此该类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于影像学和组织活检等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功能 原发部位 组织活检 neoplasms 神经内分泌细胞 液体活检 漏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坤 王哲 +2 位作者 杨柳 侯兰 张聚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4-63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并预测乳腺IMPC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83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乳腺IMP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415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乳腺IMPC患者资料,并对中国和美国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进行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癌症特异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率。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对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年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是否为第一原发肿瘤、T分期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Cox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和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M分期以及分子分型与乳腺IMPC预后相关(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OS和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OS和CSS模型中建模集C-index分别为0.85和0.79,验证集外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72和0.70,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81和0.7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接近,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列线图能准确预测中国及美国乳腺IMPC患者的预后,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SEER 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载药缓释系统携载吉西他滨及顺铂治疗1例转移性胰腺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屈子榆 杨彪 廖正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6-377,共2页
胰腺癌起病隐匿,通常晚期才被确诊,且晚期胰腺癌系统治疗效果欠佳[1]。据报道,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可有效应用于PC[2]。现提供1例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携载吉西他滨加顺铂(gemcitabine ... 胰腺癌起病隐匿,通常晚期才被确诊,且晚期胰腺癌系统治疗效果欠佳[1]。据报道,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可有效应用于PC[2]。现提供1例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生物蛋白胶(fibrin glue,FG)携载吉西他滨加顺铂(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P)治疗的胰腺癌的疗效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生物蛋白胶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